鞠曉燕
自擬湯藥治療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臨床療效觀察
鞠曉燕
目的 觀察并評價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行自擬湯藥治療的效果。方法 隨機選擇暫性腦缺血發作患者84例,按照不同治療方式均分為2組(n=42),對照組患者予西醫治療,研究組患者予自擬湯藥與西藥聯合治療,觀察并比較2組患者血運、血小板計數改善情況以及不良反應發生率。結果 2組治療后Hct、Ch及PLT均較治療前發生顯著改善(P<0.05);研究組治療后Hct、Ch及PLT指標(2.75±0.33)U/L、(42.10±4.20)μg/L及(165.20±34.57)mmHg各項指標改善優于對照組(3.65±0.40)U/L、(44.21±4.40)μg/L及(180.36±31.48)mmHg,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均較低,對照組11.90%,研究組9.52%,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結論 自擬湯藥聯合西藥治療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效果顯著,且安全性較高,無嚴重不良反應發生,具有臨床實際應用價值。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自擬湯藥;西藥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主要是指頸動脈系統或椎基底動脈系統發生一過性供血不足,致使患者出現短暫性、反復性的神經功能障礙,其臨床主要表現為短暫性[1]。臨床通常采用擴溶、抗凝及擴血管等西醫方案,且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較容易發展成腦梗死,隨該疾病研究深入,中醫方案開始被應用于臨床中。為進一步提升患者療效,本研究在西藥治療基礎上應用中藥自擬湯藥治療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疾病,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資料隨機選擇2013年4月~2014年4月山東省蒙陰縣中醫院診治的暫性腦缺血發作患者84例,病情均符合第4屆全國腦血管病會議制定的診斷標準[2]。按照不同治療方式均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n=42)。對照組男女比例為22∶20,患者年齡52~73歲,平均(63.25±4.85)歲,合并癥:高血壓19例,糖尿病16例,高血脂癥7例。研究組男女比例為23∶19,患者年齡52~75歲,平均(65.23±4.88)歲;合并癥:高血壓21例,糖尿病15例,高血脂癥6例。2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根據患者實際狀況,良好控制并穩定血壓、血糖等。在此基礎上,對照組予單項西醫治療:口服100mg腸溶阿司匹林(云南云龍制藥股份有限公司,H53020321),1次/ d;300mg尼莫地平(海南中化聯合制藥工業股份有限公司,H20052644),3次/d。研究組予自擬湯藥與西藥(使用方法與對照組一致)聯合治療:湯藥組方為地黃、枸杞、天麻、鉤藤、地龍、制首烏、炙僵蠶各10g,紅花6g,水蛭1g,按常規清水(300~500mL)煎服,2次/d。2組均持續服用2周。
1.3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血運[紅細胞比容(Hct)、血漿粘度(Ch)]及血小板計數(PLT);不良反應發生情況[3]。
1.4 統計學方法 研究數據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治療前后血運及血小板計數改善情況 2組治療后血運及PLT均發生不同程度改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治療后組間比較,研究組Hct、Ch及PLT指標(2.75±0.33)U/L、(42.10±4.20)μg/L及(165.20±34.57)mmHg各項指標改善情況均顯著優于對照組(3.65±0.40)U/ L、(44.21±4.40)μg/L及(180.36±31.48)mmHg,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前后血運及血小板計數改善情況(x±s)
2.2 2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2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均較低,對照組11.90%,研究組9.52%,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2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n(%)]
目前,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病因和發病機制尚未明確,可能與多種因素相關,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癥等均是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危險因素。多數學者認為該病癥是由微栓塞所致,而腦血管痙攣、血流動力學異常、血液高凝狀態等會引起短暫性腦供血不足,因此臨床控制腦缺血發作要對多項因素實施控制[4]。而中醫學中,卒中先兆證是以短暫性發作眩暈、陣發性肢麻、一過性偏身癱軟、短暫性昏厥為主的臨床表現,因此稱之為小卒中或微風。卒中先兆證是缺血性卒中前驅期,若未能及時治療及防控,將會發展成完全性卒中,由此可見治療卒中先兆證尤為重要[5]。祖國醫學認為,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主要病理機制是肝腎虧虛、風痰癖阻,所以在臨床治療中以“補益肝腎祛風化痰通路”為主[6]。
本研究給予研究組患者聯合治療方案中的自擬湯藥,其以何首烏、天麻為主藥,何首烏具有補肝腎、固澀精氣、養血滋陰之效,且在現代醫學中驗證首烏具有擴張血管作用,可以有效緩解患者血管痙攣。天麻具有平肝潛陽、通經活絡、息風止痙之效,且經現代醫學驗證天麻能夠擴張冠脈及腦血管。地黃具有滋補肝腎、降血糖之效;枸杞亦具有補肝腎之效;紅花具有活血痛經之效;水蛭中含水蛭素,具有抗凝血作用;鉤藤具有擴張血管、緩解血管痙攣之功;諸藥共用可快速達到改善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患者臨床癥狀及血流情況的治療目標[7-8]。本研究中,2組患者在經相應方案治療后,其血運及血小板計數均較治療前發生顯著改善,其中應用自擬湯藥與西藥聯合治療的研究組患者各項指標改善更為顯著,均優于應用單項西醫治療的對照組。說明中西藥聯合治療效果更佳,可積極改善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患者的血液流變學指標,從而達到緩解患者癥狀的主要治療目的。另外,2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聯合用藥并未增加對患者機體的損傷,即2組不良反應率均較低,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關于聯合方案治療前后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患者腦卒中評分情況,還有待進一步臨床試驗予以驗證。
綜上所述,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應用自擬湯藥聯合西藥治療的效果良好,且未見嚴重不良反應發生,使用安全性較高,具有臨床推廣應用價值。
[1] 袁詠梅.中西醫結合對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及短期預后的影響[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29(5):868-869.
[2] 徐冰.醒腦溢髓湯治療血管性癡呆臨床研究[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2,25(6):975.
[3] 中華神經科學會,中華神經外科學會.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14(6):379-380.
[4] 逯愛青.短暫性腦缺血發作進展至腦梗死的相關因素分析[J].當代醫學,2012,25(12):25-26.
[5] 趙得華.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中西醫結合治療進展[J].醫學研究與教育,2014,31(2):98-99.
[6] 楊長恩.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時間與繼發腦梗死的關系研究[J].當代醫學,2013,22(12):412-413.
[7] 梅雪峰.半夏白術天麻湯與鎮肝熄風湯治療短暫性腦缺血患者眩暈療效比較[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7(31):67-68.
[8] 劉智舒.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少見病因及機制探討[J].醫學綜述,2012,18(7):1054-1055.
10.3969/j.issn.1009-4393.2015.32.107
山東 276200 山東省蒙陰縣中醫院(鞠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