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箭
子午流注納甲法針刺法對高脂血癥患者的影響
熊箭
目的 探討子午流注納甲法針刺法對高脂血癥患者的影響。方法 本研究選取94例高脂血癥患者,將其按照治療方法的不同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n=47),觀察組采用子午流注納甲法針刺法進行治療,對照組患者采取普通針刺法進行治療,對比2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7.87%,高切全血粘度和低切全血粘度分別為(15.95±1.63)mmol/L、(7.61±1.03)mmol/L;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9.36%,高切全血粘度和低切全血粘度分別為(7.91±2.52)mmol/L、(13.67±3.65)mmol/L(P<0.05)。結論 子午流注納甲法針刺法應用于高脂血癥治療中效果顯著,患者血液粘度與血脂含量有明顯改變,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子午流注納甲法針刺法;高脂血癥;血脂含量;治療效果
子午流注針法,指的是擇時取穴針刺療法,而納甲法是子午流注針法中的精華。對于高脂血癥患者的中醫針刺治療,臨床上通常采取普通針刺法,即選取與患者發病相關的臟腑,循經取穴同時配合著隨證選穴進行針刺治療。選取94例高脂血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同時以分組對照方式探討子午流注納甲法針刺法對高脂血癥患者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南昌市中西醫結合醫院2013月3月~2014年9月收治的94例高脂血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全部患者均與衛生部所試行的《藥物臨床研究指導》中關于調整血脂藥物研究制定的診斷標準相符合。其中,男48例,女46例,年齡26~75歲,平均年齡(56.61±4.46)歲;病程11~23年,平均病程(15.35±2.21)年;其中單純三酰甘油(TG)升高27例,單純血清總膽固醇(TC)升高25例,三酰甘油和血清總膽固醇均升高42例;所有患者在治療前,均未服用任何高脂血癥治療藥物,且接受4~9周的飲食健康教育。將全部患者根據治療方法的不同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n=47),2組患者年齡、病情、性別及病程等臨床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具備可比性。
1.2 方法 觀察組采用子午流注納甲法針刺法進行治療,即參考《針灸學》[1]教材,同時結合針灸五中按時取穴推算盤和萬年干支進行取穴。具體操作手法如下:先針井穴、滎、輸、(原)、經、合依時序順次開穴。選取1~1.5寸的毫針,經過快速進針后,實施迎隨補瀉法,還可配合提插捻轉手法進行行氣治療,得氣之后,可在陰經留置毫針24min,在陽經留置毫針19min。每天為患者施針1次,每7天連續為患者針刺5d,間隔2d后繼續下周治療,1個療程是8周,患者需堅持治療1個療程。
對照組患者采取普通針刺法進行治療,即取穴郗門、三陰交、太白、曲泉、膻中穴等穴位,并隨證加減穴位。如體型肥胖者可配合中脘穴,身重不爽者配合陰陵泉穴,面部皮膚上油脂多者,配合攢竹穴。具體操作方法如下:選取1~1.5寸的毫針,使用平補平瀉法或者提插捻轉補瀉法進針,留針30min。1次/1d,每周持續針刺6d,間隔1d后繼續下周治療,1個療程是8周,患者需堅持治療1個療程。
1.3 療效評價標準 參照衛生部《中藥新藥治療高脂血癥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和相關文獻所制定的療效標準[2],其中:(1)顯效:TC下降幅度超過20%,TG下降幅度超過40%;(2)有效:TC下降幅度在10%~20%以內,TG下降幅度在20%~40%;(3)無效:患者沒有達到以上標準。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統計2組患者治療后血液粘度改善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對所有數據資料采用PSSS17.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的統計分析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對比2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 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7.87%,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89.36%,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對比(n)
2.2 對比2組患者血液粘度 2組患者在治療前,高切全血粘度和低切全血粘度指標基本相同,其指標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經過治療,觀察組患者高切全血粘度和低切全血粘度分別為(15.95±1.63)mmol/L、(7.61±1.03)mmol/L;對照組患者高切全血粘度和低切全血粘度分別為(7.91±2.52)mmol/ L、(13.67±3.65)mmol/L。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高脂血癥是脂肪代謝異常而導致血漿中一種或者多種脂質較正常水平高的疾病。高脂血癥主要病理表現為高甘油三酯血癥、高膽固醇血癥或者以上兩者兼有。高脂血癥在臨床上分為原發性高脂血癥和繼發性高脂血癥。原發性高脂血癥較為罕見,屬于遺傳性脂肪代謝紊亂病癥,而繼發性高脂血癥則較為常見,通常因腎病綜合征、糖尿病、口服避孕藥、腎移植等引發[3]。高脂血癥患者如不能進行及時有效治療,有可能會引發腎功能衰竭、脂肪肝和冠心病等嚴重并發癥,對患者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威脅[4]。
對于高脂血癥,中醫辨證分型為脾虛濕盛、瘀血阻絡、痰濁中阻、濕熱內蘊等,其中,痰濕體質癥患者通常表現為頭昏目眩、肢體困重,且面部皮膚上的油脂較多,且伴隨胸悶痰多、多汗且黏、舌苔白膩等癥狀[5]。子午流注納甲法針刺法在治療高脂血癥過程中,通過辨證取穴,四診合參,達到治療效果[6]。其中,子午流注納甲法針刺法通常取穴尺澤,可瀉患者肺火,降其肺氣;取三陰交穴,可健脾祛濕,并滋腎益肝;取章門穴,可化積消痰、并溫臟散寒;取期門穴,可化痰消瘀,平肝利氣[7]。針刺療法訣竅,在于不但要針對病機病因,還需遵守換機體氣血流注開闔規律。子午流注納甲法針刺法通過使用迎隨補瀉手法,使得患者“陰平陽秘”,行氣利水、溫化痰濕,減少患者機體脂肪,降低其血液粘稠度,在最大限度上發揮其療效。
此外,呂秀玲等通過對1272例缺血性中風患者發病時間的研究發現,動脈粥樣硬化性中風及其他不明原因的中風均發生在上午6~12點鐘,且一半以上的梗死患者均在清晨和上午發病[8]。由此可見,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發病時間具有一定規律性。而子午流注針法的實施,講究按時取穴,其取穴規律要依據日、時干支,陰日陰時,需開陰經之穴,而陽日陽時需開陽經取穴。因此,子午流注針法也可適用于動脈硬化性疾病的治療中。
綜上所述,本院在此次研究結果顯示,子午流注納甲法針刺法治療高脂血癥的療效顯著,且血液粘度改善情況良好,是治療高脂血癥的理想療法。
[1] 鄭永生.針刺配合取穴貼壓治療單純性肥胖[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2,6(9):118.
[2] 宋云鯤.中醫辨證治療高脂血癥臨床效果觀察[J].中外醫療,2012,31(19):109.
[3] 邱宏亮.穴位激光照射配合穴位針刺治療灼口綜合征的療效觀察[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10,32(3):229-230.
[4] 鞠傳慧,余芝,徐斌.針藥結合治療單純性肥胖病的思考[J].中醫藥信息,2010,27(2):68-72.
[5] 劉俊宏.針灸治療高血脂癥的47例臨床療效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2,9(6):146-147.
[6] 何俊敏.針灸治療高血脂癥的42例臨床療效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2,9(3):436-437.
[7] 李錦杰.針刺法在中風失語癥中的應用及效果觀察[J].當代醫學,2014,20(17):152-153.
[8] 呂秀玲,董靜.針刺聯合高壓氧對腦梗塞患者療效觀察[J].當代醫學,2014,20(4):146-147.
10.3969/j.issn.1009-4393.2015.32.106
江西 330029 南昌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康復科 (熊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