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修志 王霞 楊超 羅仙福
膝關節韌帶損傷的MRI表現及臨床價值
王修志 王霞 楊超 羅仙福
目的 探討分析膝關節韌帶損傷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現及臨床價值。方法 選取80例膝關節韌帶損傷患者,將其MRI表現進行回顧性分析并評估其臨床價值。結果 80例膝關節韌帶損傷患者共有100條韌帶損傷。60例為單韌帶損傷、20例為多韌帶損傷;其中前交叉韌帶、后交叉韌帶、外側副韌帶、內側副韌帶分別為35、25、23、17例。80例患者中有55例患者需要進行手術,MRI診斷出53例,檢出率為96.4%。結論 MRI檢查是一種無創傷性檢查方式,其不僅具有較高的分辨率且能夠清楚地顯示韌帶損傷和骨挫傷,為膝關節韌帶損傷患者的診斷和治療提供了可靠的臨床影像學資料,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
膝關節韌帶損傷;磁共振成像;臨床價值
膝關節的損傷在臨床上較為常見,是一種復合性的損傷[1]。在膝關節損傷的諸多疾病中,韌帶損傷則是其較為常見的一種損傷。膝關節韌帶損傷的臨床表現主要為關節腫脹、紅腫、活動障礙、有明顯壓痛感,在醫院一般采用X線、CT檢查等對膝關節疾病進行鑒別診斷[2]。在膝關節韌帶損傷的成像中,由于X線、CT檢查的局限性使膝關節韌帶的損傷無法清楚的成像[3]。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磁共振成像(MRI)得到了很快的發展,使影像學技術進一步的完善。本研究選取80例膝關節韌帶損傷患者,探討分析膝關節韌帶損傷的MRI表現及臨床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6月~2014年12月安福縣人民醫院收治的80例膝關節韌帶損傷患者,男51例,女29例;年齡21~69歲,平均(36.5±1.9)歲;患者病程2h~5d,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膝關節腫脹疼痛,活動受限。患者均為外傷所致,80例患者中50例為交通事故所致、20例為扭傷所致、10例為砸傷所致?;颊吲R床表現均較明顯,均進行磁共振成像平掃檢查。
1.2 方法
1.2.1 MRI檢查 使用GE HDe 1.5T超導磁共振掃描儀,選用膝關節專用線圈,對冠狀位和矢狀位進行掃描。具體操作方法:膝關節外翻10°~15°。成像采用快速自選回波序列T1WI(TR3500ms,TE11ms),T2WI(TR 3500~3800ms,TE 92~104ms),PDW(TR 3800ms,TE:15ms),T2WI脂肪抑制序列(TR 3700ms,TE92ms)。層厚4mm,層間距1mm,矩陣256×256層面,激勵次數1~2次。
1.2.2 治療方法 80例患者中,55例患者進行手術治療,其中35例進行關節鏡下韌帶重建,20例進行關節鏡下韌帶重建修復術并骨折復位內固定;其余25例進行保守治療。
1.3 診斷標準 膝關節韌帶損傷的常規標準分為3級。一級為韌帶的形態完好,只皮下有水腫、出血的跡象;二級為韌帶部分斷裂,韌帶與其周圍脂肪的界限不清,內部信號增強;三級為韌帶完全斷裂。韌帶部分斷裂為韌帶仍有連續性,韌帶邊緣不清,有彌漫性的增粗、腫脹,內部信號增強。完全斷裂為韌帶的連續性完全被破壞,發生了明顯的扭曲移位[4]。
2.1 MRI掃描結果 80例膝關節韌帶損傷患者共有100條韌帶損傷。60例為單韌帶損傷、20例為多韌帶損傷;其中前交叉韌帶損傷、后交叉韌帶損傷、外側副韌帶損傷、內側副韌帶損傷分別為35、25、23、17例。
2.2 手術結果比較 80例患者中有55例患者需要進行手術,MRI診斷出53例,檢出率為96.4%。
膝關節韌帶主要是由膠原纖維組成的,因其氫離子固定于多肽形成的網架上,所以不能進行MRI的成像,即就是每個序列上會出現低信號。當膝關節韌帶損傷時,多肽形成的網架也遭到破壞,氫離子則會在MRI成像的每個序列中呈現高信號[5-6]。當韌帶完全破裂時,磁共振成像表現出的則是韌帶斷端回縮,走形出現異常或韌帶變粗有假團塊的形成。
正常膝關節有4個韌帶,分別為前交叉韌帶、后交叉韌帶、外側副韌帶、內側副韌帶[7]。這4個韌帶主要功能就是保護膝關節,維持膝關節的穩定性。交叉韌帶是關節內的滑膜外結構,側副韌帶則是關節囊外結構。其中前交叉韌帶位于脛骨髁間嵴的前方,向上后外方直至到股骨外側髁內后面,在矢狀位的MRI上前交叉韌帶的多數走形為斜直形,少數向后稍微彎曲,其前緣光滑,后緣相反有點模糊。前交叉韌帶形態細小,較其他3條韌帶容易造成損傷、發生斷裂,損傷一般分為完全撕裂和部分撕裂,因此MRI診斷的準確率較高,有韌帶扭曲移位、松弛、局部信號強等表現。后交叉韌帶MRI的表現為韌帶變粗、邊緣呈現波浪形,周圍的附著股有撕脫現象。內側副韌帶起始于股骨內側收肌結節之下,直至到脛骨的內側,由深淺兩層組成,其冠狀面和矢狀面上都為低信號,尤其在冠狀面的顯示較明顯,MRI表現為一線形的低信號影,有時在淺深兩層間可看見一細線狀的中等信號,這是由于淺層滑囊內的脂肪造成的。外側副韌帶起始于股骨外上髁上方,直至腓骨頭下方,冠狀面和矢狀面上均為低信號,尤其在冠狀面的顯示較明顯,矢狀位顯示較難[8]。當副側韌帶損傷MRI表現為周圍組織出血水腫、韌帶斷裂、回縮并且韌帶內出現高信號。通過本院的研究探討發現,膝關節韌帶損傷通過MRI可準確的進行診斷 檢出率高達96.4%,臨床效果較好。
綜上所述,MIR檢查是一種無創傷性檢查方式,其不僅具有較高的分辨率且能夠清楚地顯示韌帶損傷和骨挫傷,為膝關節韌帶損傷患者的診斷和治療提供了可靠的臨床影像學資料,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
[1] 陳焱淼,李志銘,劉克,等.膝關節外傷性隱匿性骨折的MRI應用及價值分析[J].中華關節外科雜志(電子版),2014,8(1):34-37.
[2] 王武,張雪,瞥盧延,等.膝關節側副韌帶及其損傷的MRI研究[J].中華放射學雜志,2011,19(11):15-16.
[3] 萬建國,竇松濤,李曉紅.低場MRI對膝關節內側副韌帶損傷的診斷價值[J].中國現代醫生,2009,47(17):25-26.
[4] 王榮仁,劉延軍,楊振海,等.膝關節韌帶損傷MRI診斷的評價(附36例分析)[J].醫學影像學雜志,2003,13(8):596-598.
[5] 宗敏,陳嬌,時寅,等.膝關節韌帶正常解剖與損傷的MRI表現[J].中華全科醫師雜志,2014,13(8):628-631.
[6] 樂先杰,劉文平,崔鳳.膝關節的磁共振成像技術與臨床應用探討[J].浙江創傷外科,2014,19(1):147-150.
[7] 郭吉敏,劉春霖,曹滿瑞,等.前交叉韌帶損傷的MRI相關征象分析[J].放射學實踐,2010,25(11):1268-1271.
[8] 鄭英愛,李金杰.膝關節交叉韌帶損傷的MRI表現[J].中國實用醫學,2008,3(2):87-88.
10.3969/j.issn.1009-4393.2015.32.032
江西 323400 安??h人民醫院 (王修志 王霞 楊超 羅仙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