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離
你肯定知道達·芬奇是個發明家、藝術家,還是讓丹·布朗賺了個盆滿缽滿的人。但是一般人印象中他就是一個滿臉皺紋,長了一大把長胡子的老人,這是因為他的自畫像太深入人心了。當然這位和中國的心學大儒王陽明同時代的大師也年輕過,傳記作家們告訴我們,年輕的達·芬奇不僅僅是一個天才,還相貌英俊,講話幽默,會變魔術,心直口快,患有抑郁躁狂癥,進出監獄好幾次。他還以衣著華麗時髦知名。達·芬奇本人還帶有某些危險意味,他是天主教統治下的人文主義者,雜食世界里的素食主義者(同時有相當多的證據表明在年輕時達·芬奇也吃肉,只是在晚年才變成一個徹底的素食主義者),規矩重重的等級社會里的自由人,真有點像現代的搖滾明星。
雖然歷史學家對達·芬奇和其手稿的研究已經很深入,但是把他稱為歷史上最神秘的人也不為過。沒人知道他的母親是誰,他的性取向是個迷,他的日記中沒有提到一個情人,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特別是他在27歲到32歲這段時間,幾乎沒有任何記載。這也正好給了大衛·高耶創作空間。
作為克里斯托弗·諾蘭版的蝙蝠俠三部曲和《超人:鋼鐵之軀》的編劇,大衛·高耶總是被充滿神話色彩的人物所吸引,籠罩著神秘面紗的達·芬奇自然提起了他的興趣。這次在《達芬奇的惡魔》中,大衛·高耶把廣泛的歷史研究和奇幻想象結合起來,讓達·芬奇變身為中世紀的極客、偵探,劍客和騎手。
糅合了東方和歐洲神秘主義的達·芬奇的旅程更加黑暗更加奇幻,該劇第一季的第一句話就是History is a lie(歷史是謊言)。不過很多細節也有歷史的根據,比如達·芬奇在市場里買鳥放走的情節就來自比達·芬奇晚半個世紀出生的意大利藝術家和作家瓦薩里的講述。
要想描述達·芬奇在這段時間內的生活有千頭萬緒的線索和方向,大師消失的這些年,有些歷史學家認為,他不在佛羅倫薩,不在意大利,甚至不在歐洲,而是到了奧斯曼帝國做了個武器工程師,還有一個觀點認為,他和畫家波提切利在佛羅倫薩的維琪奧橋附近,開了一家素食餐館。
自然,達芬奇的餐館沒有出現在劇集中,忙于烹飪美食的大師哪還有什么時間來進行冒險呢?不過劇中自然離不開食物的點綴。劇中達·芬奇經常出入小酒館,聲稱“需要思考就得喝酒”。酗酒也許是藝術家的特權,不過達·芬奇自己并不喜歡喝酒,至少年老的時候如此,寫于1515年,也就是他離世前4年的生活指南中明確說:飲酒節制少量多次,正餐外空腹莫貪杯。
而且要表現美第奇家族,羅馬教皇宮廷和米蘭大公的奢華生活,佛羅倫薩的繁華街道和貴婦的香艷閨房,都離不開食物。一般來說,人們將文藝復興時期視為一個專屬藝術、文化和科學的輝煌時代,實際上復興也是屬于美食美酒的,當時,節制的美食習慣向豐盛轉變,劇中表現的宴饗滿是新鮮水果(葡萄和石榴最為常見),盛開的花朵,華美餐具,一幫子樂師和舞者在旁助興。當時的食物以肉類為主,甚至有烤孔雀這樣的時代特色菜肴。
實際上,達·芬奇本人就是策劃宮廷饗宴的高手、他曾經為米蘭大公精心構思了一場場美輪美奐的盛宴,制造了諸如“天堂之宴”這樣的奇觀。他發明了水力磨坊、橄欖油壓榨機、自動烤肉架,與此同時,達·芬奇自己卻過著一種近似于修士的生活,飲食清淡。
不少達·芬奇的傳記作者都提到,達·芬奇最喜愛的菜是意大利濃菜湯。最愛的水果是無花果。達·芬奇藏書中唯一的一本烹調書是意大利作家普拉蒂納的大作《論正確的快樂與良好的健康》(公認的第一本正式印刷的烹飪書籍,書中有250個菜譜)。1519年,達·芬奇去世時,人們在其圖書室里發現了他為自己準備素食餐點的食譜,其中包括鷹嘴豆湯、炸無花果、杏仁奶燉豌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