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從晚年恩格斯到普列漢諾夫: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理論的一種進路

2015-03-26 18:16:58
湖北社會科學 2015年5期
關鍵詞:思想

鄭 偉

(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2)

第二國際因其獨特的時空境遇、深遠的影響力而成為馬克思主義發展史鏈條上不容小視的“最為關鍵的一環”。眾所周知,意識形態理論不但是晚年恩格斯捍衛及發展歷史唯物主義的重要陣地,也是“原生態馬克思主義”與第二國際銜接的重要關節點。從一定意義上講,揭示第二國際意識形態思想既是歷史唯物主義研究的重要課題,也是開展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理論研究不可或缺的必要前提。然而遺憾的是,“長期以來,不僅第二國際的意識形態理論沒有多少人問津,而且第二國際所引發的一般理論問題也沒有引起學者的應有重視”。[1]因此,本文試圖觀照第二國際意識形態理論中被遮蔽的有關問題,深入挖掘普列漢諾夫在意識形態的本質、形成機制、能動作用、研究方法等方面對晚年恩格斯意識形態思想發展與創新的基本理路,力求進一步開采第二國際意識形態理論的思想遺產,以期深化對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理論的理解。

一、意識形態的本質:從“虛假的意識”到“中性化的描述”

出于捍衛、發展歷史唯物主義的需要,晚年恩格斯基本上沿襲了馬克思意識形態批判理路,認為意識形態本質上仍是顛倒社會現實的“虛假的意識”。然而,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普列漢諾夫卻以他高度的理論自覺,對意識形態本質作出了中性化的判斷。

關于意識形態的本質,1893年7月14日恩格斯在致弗·梅林的信中給予了深刻的注解:“意識形態是由所謂的思想家通過意識、但是通過虛假的意識完成的過程。推動他的真正動力始終是他所不知道的,否則這就不是意識形態的過程了。因此,他想象出虛假的或表面的動力。”[2](p657)在這段重要的論述中,“虛假的意識”既不是指意識形態內容的錯誤、不真實,也非意識形態思想家為蒙蔽人民而編織出來的一套謊言。在這里,恩格斯出于批判歷史唯心主義的目的,故而對意識形態作了“否定性”的指認,即意識形態家們架空了各種意識形式產生的動力,不是從“直接的物質的生活資料的生產”出發來創造意識形式,而是停留在純粹的思維及想象中,遠離了社會物質生活條件。

隨后,在意識形態本質的理解上,大多數第二國際理論家基本上沒有摒棄意識形態否定性的特征。例如,拉法格指出“資產階級的意識形態也像以前的耶穌和貞女瑪利亞一樣,曾經服務于和現在還在服務于欺騙人民的勾當”。[3](p46)梅林認為,“哲學是階級斗爭的思想意識伴隨現象”,“在階級斗爭被消除掉了的時候,也就不會再有……哲學了”[4](p191)。拉布里奧拉也指出意識形態是“一種批判的工具”。[5](p114)

令人費解的是,在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理論系譜上存在著一種誤區,即認為列寧是第一個從中性化、肯定性的角度來指認意識形態本質的。這種做法顯然人為地穿越了文本的歷史,略失偏頗。其實,至少在作為“列寧哲學導師”的普列漢諾夫那里,意識形態就已經涂染上了“中性化”的色彩。

普列漢諾夫在中性化的視閾下說明了意識形態的內涵。第一,從相關文本來看,普列漢諾夫在諸多場合從不同的角度,不僅將意識形態看作是社會的思想理論體系(既包括哲學、政治學、經濟學等社會科學思想體系,又囊括了數學、物理學等自然科學思想體系),而且有時將它稱為在經濟基礎上聳立的“思想體系的上層建筑”,甚至在說明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時,將其與社會心理等同起來,視其為“精神狀況”、“道德狀況”、“民族精神”、“主要情感和思想狀況”等。第二,普列漢諾夫進一步將意識形態劃分為“初等的或低級的意識形態”及“高級的意識形態”,并且意圖消弭意識形態與科學之間對立的局面,認為高級的意識形態包括“科學、哲學、藝術等等”。[6](p184)第三,他提出了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意識形態的思想,指出:“馬克思的學說是現代‘革命的代數學’。凡是要想同我們現存秩序進行自覺斗爭的人們,都必須了解這種學說。”[7](p822)而且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各個部分也是科學的,例如“馬克思的唯物主義哲學的出現,是人類思想史上絕無僅有的一次真正的革命,是最偉大的革命”。[7](p506)

那么,普列漢諾夫為什么在意識形態本質的認識上會與恩格斯有所不同呢?筆者認為原因有三:其一,縱觀普列漢諾夫的著述,無論從他第一部馬克思主義著作《社會主義與政治斗爭》還是其晚年的《在祖國的一年》,都不難發現,他始終非常珍視《〈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以下簡稱《序言》)中關于歷史唯物主義的經典表述。毋庸置疑,其中對意識形態中性化的論述也為他所認同。其二,從理論境遇上來看,作為俄國馬克思主義之父的普列漢諾夫,為了宣傳捍衛馬克思主義的需要,更多的是強調“建構”。他認為:“馬克思主義是一個完整的世界觀”。[8](p216)所以,在其看來,“在這個體系中既有政治經濟學,也有對歷史過程的科學解釋,還有許多別的東西”,誠然,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理論也在建構的域界內。從實踐的場境來看,意識形態的中性化指認有利于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化,從而能夠幫助新生的無產階級政黨對抗各種資產階級意識形態,普列漢諾夫強調:“我們社會主義者不應該促使社會意識適應資產階級的社會存在,而應該培養工人具有反對這種存在的思想”。[8](p550)其三,眾所周知,作為馬克思恩格斯意識形態批判范本的《德意志意識形態》在普列漢諾夫在世時未能公之于眾,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他對意識形態本質的辨識。

總之,普列漢諾夫沒有僅停留在晚年恩格斯關于意識形態有關論述的字句上,而是根據時代與理論境遇,不僅深刻地把捉到意識形態的“中性化”的本質,而且將它看作是歷史唯物主義的一個基本范疇。

二、意識形態的形成機制:從“中間因素”到“中介環節”

恩格斯晚年對“經濟基礎-上層建筑”的結構圖式進行了補充說明,深化了對意識形態形成機制的認識,即意識形態受經濟基礎制約的途徑及客觀過程。他在《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中第一次提出了關于意識形態形成的“中間因素”思想,指出“更高的即更遠離物質經濟基礎的意識形態,采取了哲學和宗教的形式。在這里,觀念同自己的物質存在條件的聯系越來越錯綜復雜,越來越被一些中間環節弄模糊了。但是這一聯系是存在著的”。在給德國大學生博爾吉烏斯的信中,恩格斯對“中間因素”思想作了說明,“政治、法、哲學、宗教、文學、藝術等等的發展是以經濟發展為基礎的。但是,它們又都互相作用并對經濟基礎發生作用。這并不是說,只有經濟狀況才是原因,才是積極的,其余一切都不過是消極的結果。而是說,這是在歸根到底不斷為自己開辟道路的經濟必然性的基礎上的相互作用。”[2](p668)在這里,他的意思是說,經濟基礎對于政治、法律、藝術、哲學、宗教的作用只是在“歸根到底”的層面來說的,而決不是唯一的積極原因。在一般情況下,經濟基礎對于意識形態的決定作用是通過各種“中間因素”來起作用的。同時,關于“中間因素”的主要內容,他認為既包括意識形態內部的各種意識形式的“互相影響”,也涵蓋經濟基礎“賴以發展的地理基礎和事實上由過去沿襲下來的先前各經濟發展階段的殘余”,“還包括圍繞著這一社會形式的外部環境。”[2](p667)

依據馬恩“經濟基礎-上層建筑”解釋原則,對照馬恩的經典文本,第二國際理論家們關于意識形態的形成機制,作出了自己的理解及詮釋,形成了三種典型觀點:

觀點之一:“經濟決定論”。第二國際理論家不約而同地都尊奉《序言》為歷史唯物主義的經典藍本。這一文本的宏旨主要圍繞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關系的申說,能指了經濟基礎的統攝地位。因此,拉法格在《思想起源論》中指出,“經濟的變革……產生了科學、哲學、詩和藝術”。庫諾甚至將拉法格的這一思想推向了極致,不僅稱歷史唯物主義為“經濟史觀”,而且提出了“經濟整體決定論”的思想,認為經濟基礎“在整體上決定精神生活過程,而不是決定每一種思想范圍”。[9](p517)

觀點之二:“相互決定論”。考茨基在駁斥經濟決定論的觀點時,強調“不能說基礎和上層建筑彼此經常處在因果關系之中”,“兩者只是在不斷的相互作用中彼此影響。一定的法律觀點、政治觀點和宗教觀點,受著一定的經濟關系的制約。然而,也有相反的情況。法律和政治關系,也對經濟生活發生決定性作用”[10](p317)。

觀點之三:“非決定論”。為了調和歷史唯物主義與歷史唯心主義之間的對立,饒勒斯堅決地否認“一切宗教、政治、道德的觀點只是經濟現象的反映”,認為“在人的意識中人所具有的東西和經濟環境所具有的東西相互滲透到這樣的程度,以致不能把經濟生活和道德生活分開”。[11](p56)伯恩施坦也補充道,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思想只是馬克思恩格斯創立歷史唯物主義時“獨斷主義”“一元論”的解釋,因而“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觀并不認為各民族生活的經濟基礎對各民族生活的形態具有無條件的決定性影響”。[12](p232)同時,他認為必須用恩格斯晚年提出的“相互作用”理論,來對歷史唯物主義“相應地加以糾正”。[12](p230)

從以上觀點來看,有兩個值得注意的問題:(1)《序言》中關于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關系的言說是否就完全代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2)經濟基礎與意識形態的上層建筑究竟是相互滲透,還是相互獨立?如果是相互獨立的話,那么應如何訴諸“相互作用”的原理準確分析“基礎”對意識形態“歸根到底”的作用呢?為什么會如此,主要原因有二:其一,馬克思在《序言》中提出了諸多未曾展開的原則性論述,例如,經濟結構的定義即“這些生產關系的總和構成社會的經濟結構”,[13](p591)在這里,馬克思并未進一步說明“生產關系的總和”,而第二國際理論家卻僅據此而論。其二,正如恩格斯在晚年書信中所說的那樣,在創立歷史唯物主義之初,為了論戰的需要,他們理論的重心放在基礎對于社會歷史發展的決定作用上,所以“不是始終都有時間、地點和機會來給其他參與相互作用的因素以應有的重視”,從而為了“內容”而忽略了“形式”。

關于經濟基礎的內涵,應該承認普列漢諾夫對于《序言》的定義是持肯定態度的,但需要說明的是,他對于恩格斯的有關思想也同樣看重,例如,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1888年英文版序言中寫道:“每一歷史時代主要的經濟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以及必然由此產生的社會結構,是該時代政治的和精神的歷史所賴以確立的基礎,并且只有從這一基礎出發,這一歷史才能得到說明”。[13](p14)請注意,這里恩格斯所說的“基礎”顯然不僅包括全部生產關系的總和,而且也包括人與自然的關系,即生產力。對此,普列漢諾夫在《階級斗爭學說的最初階段》等文中反復引證了這一重要論斷,并在一些論著中,時常將生產力與“經濟”等同來看。例如,在《論一元論歷史觀的發展問題》中寫道:“實際上各社會之間的關系的基礎正是經濟,經濟既決定各氏族之間和各大民族之間的關系的實在的根據,也決定這些關系的結果。生產力發展中的每一個階段都需要自己的武裝系統、自己的戰術、自己的外交”。[6](p173)隨后這一思路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問題》中得到了集中呈現,在闡釋“五項公式”時,他寫道,“如果我們想簡短地說明一下馬克思和恩格斯對于現在很有名的‘基礎’對同樣有名的‘上層建筑’的關系的見解,那么我們就可以得到下面一些東西”。顯然,普列漢諾夫這里所說的基礎明顯是包含有“生產力的狀況”及“經濟關系”[8](p195)兩個層次的,這完全與恩格斯關于經濟基礎概念的理解相一致。

在經濟基礎對意識形態的作用方式上,普列漢諾夫在恩格斯的基礎上作了發揮。第一,經濟基礎對意識形態的決定作用是多方面的,不僅表現為決定其存在,而且還表現為決定其發展程度及方向。他一方面指出,“在經濟的基礎上必然聳立著符合該基礎的思想體系的上層建筑”,另一方面又以高級思想體系的“科學”為例,說明了經濟決定作用的內涵:“社會應當達到一定的富裕程度,以便抽出某一階層的人,專門把自己的力量貢獻于科學的以及其他類似的事業”,同時科學的發展方向,也是由“生產關系決定的”,“生產中的不同關系造成科學中的不同觀點”。[6](p185)第二,經濟基礎對意識形態的形成和發展的決定作用除直接性外,更多的是“歸根到底”的間接決定作用。首先,他闡明了“歸根到底”的決定作用的本質,即“以一系列各種其他‘因素’的中介作用為前提,才用經濟發展來解釋”,[14](p210)也就是說,意識形態“同經濟基礎只是間接發生關系的”,[7](p322)并且這種間接的關系是依靠各種“中介環節”來實現的。值得注意的是,盡管也有第二國際理論家闡發了同樣的思想,如考茨基指出,“經濟因素歸根到底是主導的。各種中間環節和相互作用在某些情況下可以把這種聯系大大地掩蔽起來”。[15](p7)拉布里奧拉也認為“經濟結構規定著藝術、宗教和科學領域中想象的和思想的方向和(一定的程度上是間接的)對象”,[5](p119)但從理論的系統性、深刻性上來看,他們遠遜于普列漢諾夫。其次,在“中介環節”的具體內容上,普列漢諾夫較之恩格斯的思想更加豐富。他不僅看到了經濟基礎通過地理環境、其他思想體系、外國的影響、階級斗爭、傳統、種族等因素對思想體系的間接作用,而且還提出了經濟基礎通過社會心理作用于思想體系的新思想。在《論一元論歷史觀的發展問題》中,他以藝術為例,指出:“任何藝術作品,就像任何哲學體系一樣,都可以用特定時代的精神狀況和風俗狀況來解釋”,[6](p191)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問題》中,他把這個思想概括為“一切思想體系都有一個共同的根源,即某一時代的心理”。[8](p196)這就是說,思想體系是加以系統化了的社會心理,而社會心理“只是一部分由經濟直接所決定的,一部分由生長在經濟上的全部社會政治制度所決定的”。[8](p195)最后,“中介環節”具有繁雜性、多樣性的特征,以至于構成了“復雜的力量體系”,因而不同國家由于各“中介”因素發展水平不一、結合方式各異,故而思想體系會呈現出較大的特殊性。

綜上,普列漢諾夫關于意識形態形成機制的思想是與恩格斯相趨同的,對經濟基礎→意識形態的作用圖式進行了更加系統的描畫。但我們也注意到,饒勒斯在說明經濟基礎與意識形態相互滲透時的論據,是有一定道理的,由于歷史對象的復雜變動性,經濟基礎與意識形態的涵義及覆蓋限域也不會凝固不變,從某種視角來看,經濟與意識形態具有極強的切關性。例如,哈貝馬斯認為,“科學和技術在今天同時產生了意識形態的效果”,[16](p49)但這一重要思想卻沒有引起普列漢諾夫的足夠重視。

三、意識形態的能動作用:從“第二性的作用”到“促進存在的進一步發展”

科爾施指出:“社會存在和社會發展應當與作為一般歷史過程的一個真實的然而也是觀念的(或意識形態)組成部分,并有著許多不同表現形式的社會意識相結合來研究。否則,全部意識現象被全然以抽象的和基本上是形而上學的二元方式來對待”。[17](p41)因此,在探討意識形態的形成機制后,必須觀照意識形態的能動作用即意識形態自身發展的獨有規律及其對于經濟基礎的反作用。正如恩格斯所言:意識形態具有“相對獨立性”,且“物質存在方式雖然是始因,但是這并不排斥思想領域也反過來對物質存在方式起作用,然而是第二性的作用”。[2](p586)

既然如此,仍有不少第二國際理論家未能領會恩格斯這些話語的真諦,只談意識形態對于經濟基礎的依賴性,而抹煞其能動作用,例如,庫諾認為“如果說意識形態的因素真是所謂的‘獨立的推動力量’,那整個唯物史觀就會付諸東流”。[9](p587)

一種觀點認為,普列漢諾夫理論“的重心總是放在社會存在決定或產生社會意識上”。[18]然而,在普列漢諾夫的視界里,不單只有“存在決定意識”,而更重要的是“意識一經在存在的基礎上產生,就反過來促進存在的進一步發展”。[8](p346-347)對此,普列漢諾夫在意識形態的繼承性、功能等方面發展了恩格斯的有關思想。

1.意識形態的繼承性。

關于意識形態的繼承性問題,第二國際內部存在著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一種觀點以考茨基為代表,著力貶低意識形態的歷史繼承性。在對恩格斯晚年書信中相關思想的釋解后,他強調必須將“先人那里繼承來的意識形態和各個時代所創造出來的加以區別”。[10](p392)另一種觀點則以饒勒斯為代表,不斷夸大意識形態的繼承性。他指出,意識形態是由“先行的思想、一系列先行的思想所決定”[11](p53)。普列漢諾夫深化了恩格斯關于“在意識形態領域內,傳統都是一種巨大的保守力量”的思想,充分肯定了意識形態繼承性的意義,認為“一個時代的思想家任何時候都不會在所有人類知識問題和社會關系問題上同自己的前輩們進行全線斗爭”。[6](p207)由此,普列漢諾夫提出了意識形態繼承性的兩個基本規律:(1)意識形態的繼承性是建立在“矛盾的推動原則”上。以法為例,他指出生產方式改變了,法的信念卻保存其舊日的形態。當這種信念與新的實踐相矛盾時,就出現了虛構的東西、象征性的標記和行為,它們的唯一目的就在于形式上消除這個矛盾。最后“矛盾被根本上消除:在新的經濟實踐的基礎上形成新的法的信念”。[6](p160)(2)意識形態的繼承性建立在“模仿”上。由于特定社會周圍的歷史環境必然對該社會的思想體系的發展造成影響。當社會之間在社會關系、社會生活方式以及文化發展類似時,就會產生模仿。例如,法國人的古典悲劇只是希臘悲劇的模仿,同時,他也強調,把模仿品同自己的原型隔開的距離,也就是產生這個模仿品的社會同原型生活于其中的社會之間存在著的距離。

2.意識形態的功能。

意識形態在社會歷史發展進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這種作用實際上就是意識形態的功能。恩格斯在致布洛赫的信中提出的“意志合力論”思想,就是對意識形態功能的具體申說。在普列漢諾夫看來,意識形態具有三種重要功能:其一,意識形態的動員功能。普列漢諾夫認為,通過樹立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可以激發革命者的激情與干勁。針對當時民粹派及合法馬克思主義者責難、貶損共產主義理想是脫離“人間現實”的“道德的、政治理想”,普列漢諾夫鄭重強調,“理想也就是現實,但這是明天的現實,是將要發生的現實”,[19](p547)也就是說,為了取得現實斗爭的勝利,就要堅定崇高的理想,而理想越堅定,人們對于現實的任務及斗爭就越有激情與斗志。其二,意識形態的凝聚功能。普列漢諾夫相當重視階級意識的灌輸問題,認為這可以產生巨大的向心力及凝聚力,必須逐步“將無產階級的利益和它的剝削者的利益相對立的意識愈來愈多地灌輸給無產階級”。[7](p506)其三,意識形態的革命批判功能。普列漢諾夫把一切能夠澄清階級意識的理論,都看作是“革命的工具”、斗爭的思想武器,提出“革命的思想是一種炸藥,它不是世界上任何爆炸物所能代替的”。[19](p98)

總之,普列漢諾夫關于意識形態能動作用的認識是深刻的,尤其是他將對立統一規律運用于意識形態繼承性的釋解中,這在當時是難能可貴的。但他的思想總體上又屬于“經院式”的,由于沒有充分把握馬克思主義“實踐觀”,準確理解實踐活動與經濟基礎的互動關系,在十月革命的必然性問題上缺乏深刻的領會,最終沒能將意識形態能動作用的思想加以靈活運用,正如科爾施所言:“馬克思的支持者和追隨者們,盡管在理論上和方法上全都承認歷史唯物主義,但事實上他們把社會革命的理論割裂成了碎片”[17](p25)。

四、意識形態的研究方法:從“我們的歷史觀首先是進行研究工作的指南”到“唯物主義歷史觀首先具有方法論上的意義”

恩格斯晚年針對法國、德國的一些青年學者熱衷于把馬克思學說作為時髦,而不刻苦鉆研,只著眼于馬克思學說的個別字句,僅用主觀的剪刀隨意裁剪歷史的事實指出:“我們的歷史觀首先是進行研究工作的指南”。在此基礎上,他強調“:必須重新研究全部歷史,必須詳細研究各種社會形態的存在條件,然后設法從這些條件中找出相應的政治、私法、美學、哲學、宗教等等觀點”。[2](p587)在這里,恩格斯主要是為了開引出歷史唯物主義在研究意識形態時的方法論意蘊。但第二國際的理論家卻只用實證主義的“跳蚤”來置換歷史唯物主義的“龍種”,只探討“意識形態呈現給我們什么”,而不去深究“意識形態本身是什么”;只注重表面現象,而輕視背后本質。例如,考茨基認為歷史唯物主義“無非是把自然科學的方法”用來研究意識形態等“精神現象”。拉法格把歷史唯物主義看作“是馬克思交給社會主義者的新的工具”,[20](p296)因此“,從事科學的人們”不應過分沉溺于爭論理論和假設的正確性,只要這一“工具”能夠引導我們達到與事實相符的結果就行。

但普列漢諾夫卻認為“唯物主義歷史觀首先具有方法論上的意義”。[8](p157)它“只是認識社會現象領域的真理的方法”。[8](p336)在進行意識形態研究時,他自覺以歷史唯物主義為研究方法、原則,例如在研究文藝美學時,他一再強調“我對藝術……是從唯物史觀的觀點來觀察的”,“必須把歷史方法用在美學上”。[7](p181)

1.堅持黨性原則。

黨性原則是普列漢諾夫運用歷史唯物主義方法研究意識形態所遵循的重要原則。一種觀點認為,列寧是第一個使用黨性概念的。當然,這一看法有一定的合理性,因為列寧的確是馬克思主義文獻史上明確使用“黨性”這個術語的第一人。但需要補充的是,在列寧以前,至少普列漢諾夫就提出過意識形態黨性原則,盡管沒有直接使用“黨性”這個術語,但他已對意識形態黨性原則的基本內容作了比較完整的概括。在《我們的意見分歧》(1884年)中,他指出階級關系對于哲學等一般學術的影響是“無可懷疑的”,“而且有過一個時候,俄國作家們也理解到了社會階級關系對于一般學術、尤其對于哲學思想發展過程的影響。”“這些哲學體系滲透著體系的作者們所屬的那些政黨的精神”。[19](p217)隨后在《論俄國的所謂宗教探尋》中,他明確提出“思想體系的發展總是在階級關系的強烈影響下進行的”。[8](p375)這些論述告訴我們,在研究每一種意識形態時,都應從其背后的階級立場出發來進行深入的考察。那么,這是不是說我們應該一概摒棄那些代表與歷史發展方向相反階級立場的思想體系呢?顯然不是。對此,普列漢諾夫在批判格魯吉亞無政府主義者車爾庫佐夫將黑格爾貶低為“反動分子”,從而輕視黑格爾哲學時,指出“像反動分子或進步人士這類的形容語根本沒有說明這個哲學家的理論上的功績或錯誤。誰要想用思想家的見解來毀滅這個哲學家,那他就應該駁倒這個哲學家學說的理論部分”。[7](p775)這里普列漢諾夫向我們說明了正確研究意識形態的方法論原則:既要透析意識形態的階級立場,又要充分重視意識形態自身的發展規律。

2.堅持整體性原則。

“馬克思主義是完整的世界觀”,因而它的方法論也應遵循整體性原則。所謂整體性原則,就是不能僅僅只著眼于各社會歷史因素間“相互作用”的關系,而是始終應弄明白“更高規定的第三者的環節”。[19](p475)普列漢諾夫認為雖然在歷史發展過程中“任何一種意識形態都要在不同的程度上受到其他各種意識形態的影響”,[7](p326)但在社會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上,都有占統治地位的因素或原因。所以在研究意識形態時,就應該找到這些主要因素的作用途徑。例如英國革命是在宗教“因素”極強烈的影響下實現的,那就應該去尋求造成這種影響的社會原因。同樣,法國的社會運動是在哲學的旗幟下實現的,那就應該去尋求哲學占優越地位的社會原因。換言之,主要的事情并不是要將原因一個不留地列舉出來,而是要確定其中最主要原因發揮作用的途徑。譬如,一定的歷史條件下,研究社會心理就是揭開意識形態神秘面紗的鎖鑰。普列漢諾夫認為,“要了解某一國家的科學思想史或藝術史,只知道它的經濟是不夠的。必須知道如何從經濟進而研究社會心理”,以至于在研究意識形態時,“社會心理學異常重要……如果沒有它,就一步也動不得。”[7](p272-273)此外,由于歷史條件的局限,在研究離經濟基礎甚遠的宗教等高級意識形態時,肯定會遇到不少困難,因而普列漢諾夫提出了按照整體性原則“擺脫困難的辦法”,即“對于我們毫無可能整個地加以研究的過程,就研究它的最一般的特征”。[8](p363)

3.堅持歷史主義原則。

要真正了解各種意識形態,最好是考察它的歷史,這一歷史主義原則就是要求對歷史上各種思潮、派別作一番探討、辨析,理清其演進脈絡。其中,“比較的歷史的方法”[6](p255)是其一大特色。關于這一方法,普列漢諾夫認為在意識形態運演過程中,不應僅停留在體現時代共性的思想理論觀點上,而必須進一步了解那些相比之下帶有鮮明特性的思想理論。所以他總是將各種思想體系納入到其發展的歷史軌跡中加以比較探詢。以哲學史為例,他指出,18世紀研究歷史哲學的人們把一切都歸結為個人的自覺活動,但當時也有過超出一般的例外,如維科、孟德斯鳩。

由上觀之,普列漢諾夫對于意識形態的研究方法深入貫徹了從現實社會生活關系出發來探討各種社會意識的歷史唯物主義原則。

五、結語

綜上,雖然普列漢諾夫的意識形態思想帶有一些不足,但他對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理論的發展及貢獻,決不是對恩格斯有關思想的機械疊加、簡單附和,而是進行了創新,相比第二國際理論家更顯出眾。筆者認為其高明之處正在于他對歷史唯物主義的深刻把握,主要體現在:

第一,堅持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馬恩創立歷史唯物主義的一段時期內,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的矛盾日益尖銳化,在“批判”的時代主題下,將意識形態標指為“虛假的意識”有利于肅清、滌蕩無產階級運動中各種錯誤思潮。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已開始由古典形態向現代形態轉變,資本主義通過內在的調節機制緩和了同人民大眾的矛盾,造成了“任何一個社會階級或階層的思想領導權,已遠非過去那樣顯著”,“從而沒有主導的思想流派”[21](p130)的局面,因而從“建構”的角度將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化,并與資產階級意識形態作斗爭便成為新生的無產階級政黨的主要任務。正是在這一實踐境遇下,普列漢諾夫還原了意識形態作為歷史唯物主義基本范疇的本真“思想體系的上層建筑”,充分彰明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歷史唯物主義原則。

第二,堅持歷史唯物主義思想發展的連續性與階段性的內在統一。從普列漢諾夫對于“經濟基礎”概念的理解來看,他在處理意識形態問題時,沒有像其他第二國際理論家那樣,緊緊抓住《序言》中的經典表述不放,而是結合恩格斯的有關文本對其加以全面剖析,這充分表明了歷史唯物主義思想連續性與階段性相統一的原則,將歷史唯物主義看成是不斷發展、統一的思想整體。正如普列漢諾夫在駁斥俄國民粹主義者米海洛夫斯基把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看作相互間沒有聯系的“赤裸裸的謊言”時說的那樣,歷史唯物主義“原理相互間的聯系是何等嚴整何等緊密”。[6](p315-316)

第三,堅持歷史觀與辯證法的相互聯結。盡管在第二國際內流行著反辯證法的傾向,但普列漢諾夫卻深入到恩格斯思想“大廈的里面”,發現了“無數珍寶”,其中,就有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所提出的“現代唯物主義都是本質上辯證的”思想,故而普列漢諾夫不斷強調歷史唯物主義“要以辯證的思維方法為前提”,[19](p494)在論述意識形態繼承性、研究方法等問題上將“對立統一規律”融入其中,這樣無疑為他在推進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理論事業上,建立了一座豐碑。

[1]周宏.意識形態理論:晚年恩格斯與第二國際[J].哲學研究,2006,(12).

[2]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法]拉法格.思想起源論[M].王子野,譯.北京:三聯書店,1963.

[4][德]梅林.保衛馬克思主義[M].吉洪,譯.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5][意]拉布里奧拉.關于歷史唯物主義[M].楊啟熆,譯.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6][俄]普列漢諾夫.論一元論歷史觀的發展問題[M].王蔭庭,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

[7][俄]普列漢諾夫.普列漢諾夫哲學著作選集:第2卷[M].北京:三聯書店,1961.

[8][俄]普列漢諾夫.普列漢諾夫哲學著作選集:第3卷[M].北京:三聯書店,1962.

[9][德]亨利希·庫諾.馬克思的歷史、社會和國家學說[M].袁志英,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4.

[10][德]考茨基.唯物主義歷史觀:第3分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11][法]讓·饒勒斯.饒勒斯文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2]殷敘彝.伯恩施坦讀本[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8.

[13]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4]王蔭庭.普列漢諾夫讀本[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8.

[15][德]考茨基.唯物主義歷史觀:第1分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4.

[16][德]尤爾根·哈貝馬斯.重建歷史唯物主義[M].郭官義,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

[17][德]科爾施:馬克思主義和哲學[M].王南湜,榮新海,譯.重慶:重慶出版社,1989.

[18]胡為雄.普列漢諾夫對上層建筑的解釋及其評價[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10,(6).

[19][俄]普列漢諾夫.普列漢諾夫哲學著作選集:第1卷[M].北京:三聯書店,1959.

[20][法]拉法格.拉法格文選:上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21][俄]普列漢諾夫.俄國社會思想史:第1卷[M].孫靜工,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8.

猜你喜歡
思想
轉化思想的應用
思想之光照耀奮進之路
華人時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聚焦補集思想的應用
思想與“劍”
當代陜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
人大建設(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思想是什么”
當代陜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遞推思想及其應用
中等數學(2018年3期)2018-08-01 06:42:02
學思想 悟思想 用思想
中國鹽業(2018年21期)2018-03-05 08:06:10
把握轉化三要素 有效滲透轉化思想
聚焦補集思想的應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av色站网站| 国产成人区在线观看视频| jizz在线观看| 久久五月视频| 亚洲欧美成人影院| 亚洲精品无码人妻无码|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放| 人妻精品久久无码区| 欧洲高清无码在线| 91在线一9|永久视频在线| 另类综合视频| 欧美日韩北条麻妃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lululu在线观看| 黄色网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开放后亚洲| 亚洲视频二| 国产精品jizz在线观看软件| 亚洲美女视频一区| 国产女人18水真多毛片18精品| 亚洲精品国产乱码不卡| 欧美精品一二三区| 国产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 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中文字幕亚洲第一| 国产精品女人呻吟在线观看| 国产XXXX做受性欧美88|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播放| 国产人成在线视频| 欧洲欧美人成免费全部视频 | 亚洲一级毛片免费看| 成人亚洲视频|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日韩精品| 国产精品七七在线播放| 茄子视频毛片免费观看| 色精品视频| 91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国产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肉感大码AV无码| 国产新AV天堂| 欧美黄网在线| 欧美黄网站免费观看| 国产在线小视频| 天天综合色网|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日韩免费| 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久久人搡人人玩人妻精品一| 露脸一二三区国语对白| 亚洲人成色在线观看| 国产一级一级毛片永久| 91免费国产在线观看尤物| 国产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网站| 亚洲a级在线观看| 午夜天堂视频| 国产精品福利导航| 九九热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欧美色图久久|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在线观看| 狠狠色丁香婷婷| 992Tv视频国产精品| 2021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 最新国产网站| 亚洲欧美国产五月天综合| 在线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成人a在线观看| 国产黄色片在线看| 午夜视频日本| 亚洲欧洲日产国产无码AV| 99性视频| 精品国产网| 日韩黄色在线| 欧美综合区自拍亚洲综合绿色| 亚洲精品欧美重口| 国产美女精品一区二区| 另类重口100页在线播放| 丰满少妇αⅴ无码区| 欧美午夜理伦三级在线观看| 欧美另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婷婷综合缴情亚洲五月伊| 99伊人精品| 人与鲁专区| 免费毛片网站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