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雷紅兵
(石河子大學商學院 新疆·五家渠)
金融系統的穩定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最根本保證,當我國金融處于相對穩健的狀態時,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效益較好、活力較強,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態,宏觀經濟運行的穩定性增強,經濟發展的協調性有所提高,宏觀經濟調控能力不斷增強,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可以有效地實施;當我國金融處于不穩定狀態時,國民經濟的發展受到嚴重的影響,宏觀經濟調控能力下降,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不能有效實施,而且金融業存在很大的潛在風險。然而,銀行穩定是金融穩定的核心。吳軍(2005)提出了中央銀行在維護金融穩定過程中扮演的角色和應該履行的職責,最后構建了銀行穩定模型,進一步分析金融穩定的影響因素,從而體現了銀行穩定是金融穩定的核心。朱遠程(2010)認為,構建我國金融穩健指標體系,對我國金融穩健水平進行監測與分析,有利于從宏觀上理解和把握我國金融體系的穩健狀況。因此,對我國銀行業金融穩定性進行研究,測度金融穩定指數FSI 及分析金融穩定的發展趨勢,對我國金融業發展具有一定的意義。
本文通過中國金融統計年鑒與人民銀行年報選取了2006~2013年的數據進行我國商業銀行穩定性分析。
(一)資產負債規模。在2006~2013年期間,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負債總額在穩步提升。
(二)存貸款規模。在2006~2013年期間,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繼續平穩增長。
(三)資本充足率。由于我國對銀行資本監管趨嚴,2006~2008年期間,資本充足水平穩定增長,但2008年有所下降,2009~2013年期間較為穩定。
(四)不良貸款和不良貸款率。2006~2013年期間,我國商業銀行金融機構的不良貸款率整體呈下降趨勢,從而可以得出資產質量穩步增強,近年來總體較為穩定。
(五)撥備覆蓋率。2006~2012年撥備覆蓋率逐年上升,只是在2013年有小幅度下降。總體來說,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的風險抵補能力在逐步增加,并且近年來風險抵補能力充足。
(六)稅后利潤。2006~2013年期間,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利潤逐步增長,并且增速穩中趨緩。
(七)波動性比例與貸存比。2006~2013年期間,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貸存比一直較穩定,由于2008年金融危機的影響,流動性有所下降,但總體穩定。
(一)指標體系的構建。本次分析選取以下指標:資本充足率、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不良貸款率、次級貸款比、可疑貸款比、損失貸款比、貸存利差、稅后利潤率。
(二)數據的處理
1、極值化處理。本文采用Min-Max 標準化,Uit=Xit-Min(Xi)/Max(Xi)-Min(Xi),Uit是標準化值,Xit 是某指標任意一年的原始數據,Min(Xi)是某指標歷年數據的最小值,Max(Xi)是某指標歷年數據的最大值,然后根據以上數據結果和各指標對應權重計算出金融穩健指數FSI。
2、正向化處理。指標體系中各指標與銀行體系穩健性的關系是不同的。按照指標大小與銀行整體狀況好壞的關系,把指標分為三類。第一類叫做正向指標,這類指標和銀行體系穩定程度正相關,其值越大,銀行體系穩定性越高;第二類叫做負向指標,它們的數值越大,銀行體系穩定性越低;第三類叫做區間指標,這類指標的數值只有在一個區間內才比較合適。通過計算2006~2013年的指標值,同時參考了國家統計局、中國人民銀行和財政部為指標劃定的區間范圍,發現所有取值都在其相應的區間范圍內。其中,資本充足比率、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和稅后利潤率屬于正向指標;不良貸款比例、次級類貸款比例、可疑類貸款比例、損失類貸款比例和存貸款利率差屬于負向指標。為便于比較分析,將后五項負向指標取倒數處理。計算得出的2006~2013年各指標的權重和金融穩健指數如表1、表2所示。(表1、表2)
從表中可以看出:2006~2007年金融穩定性是遞增的,但2008~2009年由于金融危機的影響有所下降,最近幾年金融穩健性平穩增長,總體穩定性較好。

表1 2006~2013年金融穩健性指標權重

表2 2006~2013年金融穩健指數
由于銀行業金融機構在所有金融機構中處于核心和領導地位,所以銀行業金融機構的穩健發展對我國的金融穩定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實證得出,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總體較穩定,其中資本充足率、損失貸款比和存貸款率差三個指標對金融穩健性影響最為明顯。資本充足率和金融穩健程度呈現出正相關的關系,說明銀行達標資產比率越高,金融穩健程度越高;銀行存貸款利率差越大,我國金融穩健程度越高;損失貸款比和金融穩健程度呈現出負相關的關系,損失貸款比例越小,我國銀行業金融穩健程度越高。
在宏觀方面,我國要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通過深化改革、規范秩序、加強監管、強化法制,進一步完善現代銀行業金融體系和金融制度,把一切金融活動納入規范化、法制化的軌道,還要加強財政資金管理,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避免信貸資金財政化。此外,加強宏觀調控,繼續實行適度從緊的財政貨幣政策,保持較低的通貨膨脹率,選擇通貨膨脹率、匯率、股市價格指數、還債壓力指數、綜合收支平衡指數和金融機構資本金充足率等指標構建宏觀金融預警系統。
在微觀方面,銀行業金融機構要維持良好的金融發展秩序和穩定、健康的經營模式,健全金融機構的內部控制制度。此外,商業銀行還要有充足的資本用于自身的發展需求,充分獲取必要的信息,減少損失貸款比例,并制定合理抵御和化解風險所必要的措施和政策。
[1]吳軍.金融穩定內涵綜述及框架分析[J].外國經濟與管理,2005.3.
[2]朱遠程.中國金融穩健指標體系構建及實證研究[J].商業時代,20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