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嬌 胡一鴻 金晨鐘
摘 要:《食品營養學》是食品相關專業的重要基礎課程,同時也是一門重要的醫學邊緣科學,是其他各分支營養學的基礎部分。《食品營養學》理論知識多而分散,范圍窄,食品相關專業的學生在短短的36個課時內,想要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獲得從事營養學相關工作的技能實在是勉為其難,該文以湖南人文科技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食品營養學》課程的教學探索與實踐為例,為地方院校提高《食品營養學》教學質量做參考。
關鍵詞:食品營養學 地方本科院校 教學方法 探索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1(a)-0124-02
近年來,營養學知識不僅在食品工業中變得尤為重要,在臨床醫學中,營養療法也在我國迅速普及。食品營養學是食品相關專業的重要基礎課程,同時也是一門重要的醫學邊緣科學,是其他各分支營養學的基礎部分。《食品營養學》主要介紹營養學基礎理論知識、各類食品的營養價值與消化吸收、特殊人群的營養要求、營養與慢性病及公共營養等知識。作為培養應用型人才為導向的地方本科院校,《食品營養學》課程的教學目的不僅要能指導公眾合理搭配膳食,而且要培養一些具備膳食營養狀況調查分析及食譜編制、營養和保健食品開發設計、指導病患進行營養療法等能力的技術人才,拓寬學生的就業面。筆者在借鑒各大高校對這門課程的有效教學模式的基礎上,結合當代社會對這方面人才的品質要求,在教學內容和方法上進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實踐[1-2]。
1 針對專業和課程特點,拓寬教學范圍,理論聯系實際
《食品營養學》理論知識多而分散,范圍窄,食品相關專業的學生在短短的36個課時內,想要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獲得從事營養學相關工作的技能實在是勉為其難。為了達到教學目的,這就需要教師拓寬教學范圍,補充相關的膳食營養學、臨床營養學、中醫藥膳學、食品毒理學等相關知識,同時還需要將知識點整合,將理論和實際病例、生活實例等緊密結合進行講解,才能更有效地促進學生對這個知識體系的把握和運用[3]。一、增加課時,設置食品營養學連續2個學期的課堂和實踐學習,拓寬教學范圍,加強實踐操作能力。二、由教學老師編制輔助教材,補充的相關知識全部寫進輔助教材,學生自學,老師在課堂上以提問、討論等方式加以督促。目前在本校已經實施了方法二,有一定的成效,但不理想,可能學生平時的學習任務較重,因此認真自覺學習的學生不多。另外,沒有相應
實踐教學的體驗,理論知識的掌握和靈活運用顯得較為困難。
2 把握核心內容,應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興趣
現代人由營養失衡引起的慢性疾病發病率越來越高,于是人們對膳食越發的重視,社區營養師、校園營養師、醫院營養師、健康管理師等職業逐漸興起。因此,教學內容和方法要充分考慮到這種時代背景的變化及社會需求,將理論和實踐教學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盡量能與學生畢業后的實際崗位要求相符。
2.1 討論加陳述
在講述一節課之前,先提出與本節內容相關的問題讓學生展開討論,這樣教師既了解了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在講課過程中便于有所側重,同時,又讓學生帶著問題聽課,有效地促進了他們的課堂學習。例如,在講述各類食物的營養價值這一章節時,可提出豆漿和牛奶哪類食物營養價值更高等頗具爭議性的話題進行分組討論,老師點評。這部分內容學生的參與熱情很高,把營養知識具體落實到生活和營養療法中,讓學生體會到用理論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樂趣,同時也為后續課程《膳食設計》奠定基礎[4]。
2.2 結合案例分析
營養學是一門與人們的身體素質、健康狀況密切聯系的學科,具有很強的實際應用性。精心挑選具有代表性的案例進行先討論后講解,能引起學生之間的爭論,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和運用。教學環節的設計,將案例以多媒體課件或視頻、圖片等形式展示,調動學生積極思考。例如,在講述營養與慢性病這一章節時,不僅只講述慢性病的營養治療原則,而且將飲食治療的具體配餐的計算過程融入其中,配合一個經典案例,讓學生對該食譜進行評價。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學習了理論知識、學會了膳食評價方法和簡單的食譜設計等實踐技能,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5-6]。
2.3 學生自行每章總結,老師點評
學員根據實際課程情況進行分組,并選舉小組長。每一小組總結歸納一小節內容。各組小組長負責安排本組成員的分工,成員在小組長主持下開展活動,對本節的內容進行總結和擴展,結合實例組織素材、撰寫講稿提綱,最后進行課堂演講。本階段以學生自主學習、自主體驗、獨立探究為主,教師從旁咨詢與引導。
實踐證明,以上幾種課堂教學輔助方式,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較為有效,讓學生主動地在課外對所學知識進行了系統復習,改變了以前臨到期末考試才被動復習的狀態,使學生對本課程內容較好地進行了掌握[7-8]。
3 豐富課程實踐教學
課程實踐教學可使學生掌握基本的實驗方法和技能,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是培養學生科研創新能力的重要教學壞節,也為今后從事營養師、營養與保健食品開發、食品質量檢測等方面的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實踐教學的設計在保留重要的項目外,還應與時俱進,不斷更新實驗設計項目。例如,在保留傳統的營養成分分析測定、食譜編制實驗和膳食調查實驗外,還可順應社會和時代的要求,選擇增設諸如食品中三聚氰胺的測定、塑化劑的測定、農藥殘留的測定、反式脂肪酸的測定、活性功能成分的提取分離等新型實驗項目。這些實驗的開設也會使同學們的積極性大大提高,真正感受到學有所用[9-10]。
近年來,公眾對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還心有余悸,除奶粉外,部分冰淇淋、寵物食品、動物性食品、飼料等都有檢測出三聚氰胺超標,尤其是魚類對污染水體中三聚氰胺的富集作用不容忽視。我們可以根據實驗室現有的條件,選擇氣相色譜-質譜聯用、高效液相色譜或者毛細管電泳等精密儀器對各類食品進行抽樣檢測,這一類實驗的設計,一方面,讓學生獲得了最直觀最可信的實驗數據,親身體會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及營養學在食品加工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使學生接觸并熟悉食品檢測實驗及其大型精密儀器操作技能,為今后從事相關食品營養分析及質量安全評價等方面的科研或工作奠定實踐基礎。
4 結語
目前,地方本科院校正面臨著人才培養的轉型,加之近年來,營養與健康越來越被人們關注,與之相關的新興行業也逐漸興起和繁榮,如公共營養師、健康管理師。對于培養能夠對人體營養狀況及膳食營養進行評價、管理和指導,開展預防常見的以及與營養相關的慢性病的飲食營養指導工作,具備膳食營養狀況調查分析能力、營養食品開發的設計與評價的應用型高等職業技術人才,是地方院校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一個重要培養人才方向。這就迫切要求食品營養學這門傳統的學科需要與時俱進,改變傳統的教學內容和形式,以達到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這正是此門課程教學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參考文獻
[1] 石亞中,伍亞華,錢時權.《營養與食品衛生學》課程教學改革與探索[J].廣東化工,2012,1(39):154-155.
[2] 張濤.論食品營養學教學經驗心得[J]. 教學實踐研究,2013(6):285-286.
[3] 張帥,董基,黃志明.食品營養學課程教學方法的探索與實踐[J].廣東化工, 2011,38(3):197-198.
[4] 范方宇.食品營養學課程教學改革與探索[J].輕工科技,2013(8):181-182.
[5] 張赟彬.食品營養學課程教學改革與探索[J].農產品加工,2012,2(2):146- 147.
[6] 劉浩宇.應用型本科院校《食品營養學》課程教學方法探討[J].教法研究,2013 (44):94-95.
[7] 林金鶯,顧采琴,曾慶祝,等.食品營養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學方法的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10(5):87-88.
[8] 陳紅,劉振春,王大為.提高《食品營養學》教學質量的改革與探索[J].吉林農業,2012(8):245-246.
[9] 高斌,陳韜,馮勵,等.食品營養學課程實踐教學改革探析[J].現代農業科技, 2011(10):15-16.
[10] 郭麗萍,仇宏偉,唐娟.食品營養與功能性食品課程教學改革實踐與探索[J].安徽農業科學,2012,40(5): 3032,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