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雨后
[摘要] 目的 探討踝部骨折中醫手法復位效果的分析,用于臨床指導。方法 選取2011年11月—2014年5月該院收治的踝部骨折患者84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42例,對照組給予常規的手術治療,治療組給予中醫手法復位,聯合相應的康復訓練治療,對療效進行比較觀察。結果 對照組治愈21例(50.00%),好轉11例(26.19%),總好轉率76.19%;治療組治愈26例(61.90%),好轉12例(28.58%),總好轉率90.48%。治療組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中醫手法復位的治療方法,聯合相應的康復訓練,不僅可以提高臨床效果,而且可以促使患者早日回歸正常的生活軌道,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踝部骨折;中醫;復位;療效分析
[中圖分類號] R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12(c)-0085-02
踝部骨折是一種常見的關節內骨折,其病因主要是間接暴力引起,并且暴力的大小、方向和受傷時的位置會引起不同程度的骨折,尤其青少年是易發人群,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1-3]。目前,踝部骨折在臨床上的分類方法主要是Davis-Weber分類法、Lange-Hansen分類法和AO分類法。其中,Davis-Weber分類法將外踝骨折的位置作為依據,分為A型、B型和C型,該方法比較簡單,使用起來也很方便,但是不能說明整個踝關節各種復雜的改變。Lange-Hansen分類法將暴力方向和受傷位置作為依據,分為旋前/外展型、旋前/外旋型、旋后/內收型和旋后/外旋型,該方法對踝關節不穩定骨折的閉合復位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4-6]。AO分類法是國際創傷學會將Davis-Weber分類法細化的一種方法。踝部骨折后,會影響踝部的血液循環系統,尤其是在踝部損傷后水腫現象時常發生,因此損傷部位的愈合能力和身體的抗感染能力都會變差,需要長時間的休養后,才能回歸正常生活[7]。中醫手法復位治療是一種非創傷的治療,有效地避免再次創傷導致的創傷性關節炎。如何對踝部骨折患者進行中醫手法復位治療成為了熱門話題,該院針對2011年11月—2014年5月收治的患者病情進行了探討,收到不錯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把該院收治的踝部骨折患者84例隨機分為兩組,其中對照組42例,男35例,女7例;年齡12~54歲,平均年齡33歲;治療組42例,男34例,女8例;年齡13~53歲,平均年齡33歲。84例患者中內踝骨折24例、外踝骨折22例、雙踝骨折28例和三踝骨折10例,并且所有患者都已經拍攝了X線片來確診,臨床表現主要有瘀腫、局部疼痛、輕壓即痛,部分患者還存在骨擦音。兩組在年齡、性別、病情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采用常規的手術治療,手術治療的優勢在于不僅可以恢復踝部的正常解剖結構,而且可以維持骨折愈合過程中的復位,盡可能的讓患者短時間內恢復踝關節功能,因此手術治療尤其適合于移位骨折患者。在手術治療骨折復位時,往往會在內踝處使用螺釘或張力帶鋼絲來固定,而外踝處使用鋼板和螺釘固定,這樣的做法有利于骨折的復位。若患者在踝關節骨折后,發現下脛腓的關節處于分離狀態的話,在手術固定骨折部位后,對于下脛腓關節依然不穩定的患者,需要再次對下脛腓進行手術來固定,并且在手術后要開展合理化的康復計劃。康復訓練計劃可以分為五個期間:第一期間,也就是手術后的兩周內,進行簡單且適量的關節屈伸活動,從最開始的足趾、四頭肌到膝關節屈伸,由易到難,由少到多;第二期間,一期之后的兩周內,可以進行主動和被動的踝關節活動;第三期間,需要四周內進行踝關節負重訓練、踏板練習和抗阻力踝關節活動;第四期間,也需要四周內進行踝關節的各種功能訓練;第五期間,基本可以回歸正常生活。
1.2.2 治療組 治療組采用中醫手法復位治療,該方法所遵循的原則是復位方向與暴力方向相反,因此在治療之前不僅要正確判斷暴力方向,而且要根據患者不同的骨折類型選擇不同的復位方法。對于內翻骨折的患者的復位方法具體如下:首先需要兩位助手協助,將患者的小腿和傷足握住,向相反的方向進行拔伸牽引;其次再將踝部放在外翻的位置后,一手向外擠壓患者的內踝和足內側,另一手在患者的外踝上方頂住;若患者的距骨是向后脫位,要適當調整手法,首先將患者的跟部向前推,再外翻傷足,使患者的傷足保持外翻背屈的位置。對于外翻骨折的患者的復位方法具體如下:首先需要兩位助手協助,將患者的小腿和傷足握住,向相反的方向進行拔伸牽引;其次再將踝部放在內翻的位置后,一手向內擠壓患者的外踝和足外側,另一手在患者的內踝上方頂住;若患者存在下脛腓韌帶斷裂和距骨向外側移位的癥狀,兩踝部要用兩掌擠壓,達到湊合的目的;若患者還出現外旋骨折,要聯合使用內旋的手法進行復位。對于三踝骨折復位的患者的復位方法具體如下:首先給予患者內、外踝手法復位,再給予后踝復位;所謂后踝復位是指:首先將足部稍跖屈,該做法的目的是避免距骨和腱的牽拉會壓迫脛骨下端的關節面;其次向前方用力推擠足跟,從而達到糾正距骨后移的目的;最后將踝關節背伸后,再把緊張的后側關節囊拉下至后踝,一直到其與脛骨下關節面相平為止。復位結束后,要對踝部進行固定[2],一般需要固定4~6周。在固定時,要準備5塊夾板,將空心墊或梯形墊放置在內外兩踝的下方,塔形墊放置在內外兩踝的上方,可以避免夾板直接壓在兩踝骨突處。使用塑形的夾板,可以保證外翻骨折固定在內翻位,同樣內翻骨折固定在外翻位。除此之外,在踝關節處給予活動夾板,可以使踝關節保持90°。當患者接受復位固定后,從第2周就可以進行康復鍛煉,若條件允許的話,可以適當加大踝關節活動范圍。在康復鍛煉3周后就可以解除外固定,解除后不僅要配合使用中藥熏洗,而且踝關節周圍的軟組織要與按摩相結合,才能達到理順筋絡的目的。endprint
1.4 臨床療效判定標準
根據《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8],將療效標準分為治愈、好轉和無效。治愈:患者的損傷處已沒有紅腫的癥狀,骨折部位沒有疼痛感,踝部的功能也得到了完全恢復,并且拍攝 X 線后,結果顯示骨折部位的愈合良好,不會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造成影響。好轉:患者的損傷處已沒有紅腫的癥狀,骨折部位沒有疼痛感,踝部的功能基本恢復正常,并且拍攝 X 線后,結果顯示骨折的部位已基本愈合,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基本沒有影響。無效:患者的損傷處還有紅腫的癥狀,骨折部位有疼痛感,踝部的功能還存在障礙,并且拍攝 X 線后,結果顯示骨折部位的愈合不好,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造成影響。
1.5 統計方法
應用SPSS11.0軟件對兩組的臨床療效數據進行分析比較,計量資料用率表示,行χ2檢驗。
2 結果
兩組數據比較,對總好轉率進行檢驗,χ2=6.89,P =0.024,P<0.05,說明經處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對照組和治療組的臨床療效比較[n(%)]
3 討論
踝部骨折是一種常見的關節內骨折,其病因主要是間接暴力引起,易發人群為青少年,并且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目前,踝部骨折在臨床上的分類方法主要是Davis-Weber分類法、Lange-Hansen分類法和AO分類法[9]。踝部骨折后,常常會有水腫現象發生,因此損傷部位的很容易出現創傷性關節炎癥,處理不當,會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該研究采用中醫手法復位治療與采用常規的手術治療比較,對照組患者在接受治療后效果是治愈21例(50.00%),好轉11例(26.19%),總有效率76.19%。治療組治愈26例(61.90%),好轉12例(28.58%),總有效率90.48%。χ2 =6.89,P =0.024,P<0.05,說明經處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中醫手法復位治療所遵循的原則是復位方向與暴力方向相反,與對照組相比,提高了治療效果,減少了患者痛苦,不良反應降低,患者生活質量和生存率提高。與鄧賓等[10]采用手法復位結合外固定支架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患者橈骨遠端骨折的療效比較接近。中醫手法復位配合使用中藥熏洗,才能達到理順筋絡的目的,而且有助于踝關節周圍的軟組織與按摩相結合,愈合時間均少于常規開放換藥治療,可以早日康復。
該院采用中醫手法復位治療踝部骨折,通過觀察兩組的臨床療效發現,與對照組相比,治療組的總好轉率為90.48%,其中踝部愈合情況和疼痛感的情況得到更有效地緩解。踝部骨折的治療方法主要是手術治療和非創傷性治療。其中手術治療會造成創傷,若術后護理不當,很容易感染,而且會影響患者足部的美觀。而中醫手法復位治療是一種非創傷的治療,有效地避免再次創傷導致的創傷性關節炎,具有經濟、創傷小、疼痛感弱和后遺癥少等優勢,并且與相應的康復訓練結合在一起,會加速患處的恢復。中醫治療是發展的方向,為踝部骨折患者帶來了福音。因此,中醫手法復位的治療方法,聯合相應的康復訓練,不僅可以提高臨床效果,而且可以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使患者早日回歸正常的生活軌跡,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楊翠林.中醫手法整復踝部骨折的臨床效果分析[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13,13(7):26,33.
[2] 張國慶.中醫手法整復踝部骨折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醫中藥, 2012, 10(27):274-275.
[3] 陸小松.踝部骨折中醫手法整復的臨床效果分析[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13,13(7):56-57.
[4] 徐濤.中醫閉合手法復位在踝部骨折治療中的療效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30):538-539.
[5] 段來寶,楊茂清. 手法復位結合經皮穿針治療踝部骨折脫位60例[J].中醫正骨,2012,24(5):55-56.
[6] 漆偉.閉合手法復位經皮微創內固定治療后踝骨折[J].中醫正骨,2013, 25(4):42-44.
[7] 吳龍興,林璧,李建春,等.急診閉合手法復位空心螺釘內固定治療股骨頸骨折[J].浙江創傷外科,2014,19(2):230-231.
[8] 李軍.運用中醫閉合手法復位治療踝部骨折的療效與方法[J].中醫臨床研究,2012,4(20):93-94.
[9] 張高耀,江學東,吳赟.中醫手法復位治療肱骨髁上骨折196例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3, 22(23):73.
[10] 鄧賓,胡栢均,伍中慶,等.手法復位結合外固定支架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患者橈骨遠端骨折的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 32(19):4310-4312.
(收稿日期:2014-09-2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