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秀艷 白連英 王繼芬
1基本情況
滄州臨港海益水產養殖有限公司承擔了“對蝦健康養殖與產品質量安全控制”項目,項目開展了多種對蝦健康養殖模式的試驗,對蝦與貝類混養就是其中之一。試驗模式以養蝦為主,套養貝類,同時套養少量魚、蟹調控生態環境。
試驗規模:共計2個池塘,總面積1.2 hm2,其中1號池0.67 hm2,2號池0.53 hm2。
試驗模式:1號池日本對蝦混養縊蟶、毛蚶,搭配梭子蟹和少量美國紅魚;2號池中國對蝦混養毛蚶,搭配梭子蟹和少量半滑舌鰨。
試驗時間:2014年4月至2014年11月。
試驗材料:蝦苗、蟹苗來源于當地育苗室,貝類品種有毛蚶和縊蟶,來源于浙江。
2試驗內容及過程
2.1蟶田修整
2014年3月,養殖池塘通過上年秋季排干池水和一個冬季的凍化晾曬后,早春3月,修整池埂、堤壩和閘涵,在池底修整蟶田,蟶田的位置靠近進水口處,蟶田寬3~5 m,高出灘底50~60 cm,疏松池底土壤30 cm以上;長度80 m,走向無特定要求,面積為池塘面積的25%左右。
2.2進水與肥水
池塘和蟶田整好后,先進水至淹沒蟶田,浸泡3~5 d,既能使蟶田轍實,又將池底有害物浸出排出池外,再重新進水至1.0 m左右。然后施生物肥水素15 kg/hm2肥水。
2.3苗種放養
1號池塘,2014年4月7日投放規格為1 680粒/kg的縊蟶苗和1 936粒/kg的毛蚶苗。每公頃投放放縊蟶苗400萬粒和毛蚶苗240萬粒;放苗水溫在10~15 ℃范圍,透明度40~45 cm。5月3日,投放日本對蝦苗平均7.5萬尾/hm2;5月28日,投放規格為150 g的美國紅魚75尾/hm2;5月12日,投放梭子蟹苗(二期幼蟹)12 000只/hm2。
2號池塘,2014年4月7日投放規格為1 936粒/kg的毛蚶苗,240萬粒/hm2。5月3日,投放中國對蝦苗9萬尾/hm2;5月12日,投放梭子蟹苗種(二期幼蟹)1 500只/hm2;5月28日,投放規格為每尾400~600 g的半滑舌鰨苗450尾/hm2。
3飼養管理
試驗模式以養蝦為主,套養貝類,魚和蟹只作為生態調控用。因此,只投喂對蝦餌料,不專門投喂魚和蟹餌料(如投放蟹數量多應適量投喂餌料);貝類為濾食性品種,以肥水補充新水中的浮游微藻和有機碎屑滿足生長。
3.1對蝦投喂
投喂成品飼料,養殖前期,基礎餌料豐富可以少投喂或者不投喂,隨著水體中餌料生物逐漸減少逐步增加投喂量,首次投喂前先抽測池蝦體重,按放苗數量的80%計算池蝦數量,養殖中期一般按池蝦重量的3%~5%計算日投餌量。每15天測定一次池蝦體重,結合平時設置的餌料觀測臺和檢查對蝦胃腸情況,確定投喂量,并根據養殖過程中的對蝦密度自然消減情況估算存池量。根據水質、天氣和對蝦活動狀況調整投餌量。白天與傍晚占全天投喂量80%,夜間占20%。采用養殖前期喂足、喂飽,中后期喂7-8分飽的投喂方法,并每周酌情停喂一天餌料。
3.2水質調控
根據水質肥度適時使用生物肥水素和光合細菌、芽孢枯草桿菌和EM菌等微生態制劑。使水體的透明度保持在30~40 cm之間;水色保持硅藻和綠藻占主導優勢的黃綠色和硅藻為主的茶色。
3.3 病害防控 每月投喂自制的藥物餌料一次,分別添加0.3%~0.4%穩定性好的維生素C和維生素E,加入0.3%氟苯尼考、0.5%酵母,每次連喂5~7 d。
4試驗結果
1號池日本對蝦混養縊蟶、毛蚶:日本對蝦統計產量達到345 kg/hm2;套養的縊蟶平均生長規格為167粒/kg,較放苗時增長了9.1倍,毛蚶平均生長規格為113粒/kg,較放苗時生長了16.2倍;混養的梭子蟹單產達到555 kg/hm2,美國紅魚由放養時的150 g生長到750 g。
2號池中國對蝦混養毛蚶:2014年9月4日,經滄州市科技局組織有關專家現場測產,東方蝦平均單產690 kg/hm2;套養的毛蚶同樣生長到113粒/kg的規格,較放苗規格生長了16.2倍。搭配的梭子蟹單產90 kg/hm2,半滑舌鰨400 g生長到1 200 g。
5存在問題與改進建議
5.1投放貝類苗種規格偏小
混養品種貝類投放苗種規格小,雖生長倍數高但生長規格小。根據滄州地區的環境氣候條件,貝類養殖應投放較大規格苗種。毛蚶規格為200~400粒/kg,縊蟶苗種規格應為600~800粒/kg。
5.2嚴格把關水質質量
貝類對水質要求較高,對蝦與貝類混養應蝦嚴格把關水質質量,在無污染的情況下,適當加大新水補充,保持水質鹽度在30‰左右,水質不易老化。
5.3對蝦池混養毛蚶應在養蚶區附設防護網
養殖中后期檢查發現毛蚶的密度逐漸降低,同時發現毛蚶殼,分析認為可能被對蝦或蟹吃掉。對蝦池混養毛蚶應在養蚶區附設防護網。
5.4半滑舌鰨是蝦貝同池混養的理想品種
投放數量在450~750尾/hm2,投放規格應掌握在每尾400 g左右的雌性,生長速度要比在工廠化車間內快,當年可達到每尾1 200 g以上。
(收稿日期:2014-12-10;修回日期:2014-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