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全軍 王衛民 孫鵬飛 包家國
海陽市現有養魚大棚500余個,大部分從事大菱鲆、半滑舌鰨等海水魚類養殖,養殖用水為地下海水,模式主要為開放式或半開放式流水養殖,生產過程中養魚大棚每天可產生20萬t左右的養殖廢水。目前,大部分養殖廢水被直接排放到自然海區,不僅對自然海區造成了一定的影響,而且也是極大的浪費。與自然海水相比,大棚養魚廢水具有水溫變化幅度小、污染較輕,水中殘餌和魚類排泄物可以為其他生物提供營養等特點。我們對養魚循環水綜合利用技術進行研究,對于更好地利用地下水資源,提高養殖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養殖技術
1.1養殖品種
1.1.1蜾贏蜚為端足目、鉤蝦亞目、蜾贏蜚科的一屬。軀體筒形,背腹平扁,腹部體節愈合或分離,眼小或無,位于突出的側葉上。腮足小。步足具長剛毛;第五步足特別長。尾節厚,常不裂開。該屬包括50余種,為世界廣泛分布。中囯常見的蜾贏蜚有異角蜾贏蜚,棲于海洋的潮間帶、潮下帶、河口半咸水或淡水中。絕大多數種棲息于泥或沙中,有管保護,或者附著于海藻等物體上。底棲種穴居的管道常呈U字形。成熟的雌體胸部育卵囊抱卵數枚。主要以懸浮的有機碎屑和硅藻為食。常為底棲大型動物的優良基礎餌料,有些種可以作為魚蝦養殖的生物性餌料。
1.1.2日本對蝦日本對蝦是一種生活周期短、生長迅速的甲殼類動物。日本對蝦喜歡沙泥底,白天潛伏沙內少活動,夜間頻繁活動并進行索餌。具有強潛沙特性,其深度在沙面3 cm以下。日本對蝦為廣鹽性蝦類,鹽度的適宜范圍是15‰~30‰。日本對蝦屬亞熱帶種類,有較廣溫度適應性。適溫范圍25~30 ℃,但在8~10 ℃停止攝食,5 ℃以下死亡;高于32 ℃生活不正常。日本對蝦以攝食底棲生物為主,兼食底層浮游生物及游泳動物。人工養殖時,日本對蝦的飼料最好是小型低值雙殼類,如藍蛤、尋氏肌蛤等。
1.2池塘選址
本課題實施地點選擇在海陽市龍山街道養魚大棚外,試驗池塘2個,養殖面積為1.067 hm2。該處池塘底質多為沙底,有進排水系統,進水使用養魚排出的地下水(水溫12~22 ℃,鹽度25‰),海水理化指標符合《無公害食品 海水養殖用水水質標準(NY5052_2001)》要求。
1.3池塘整修
根據所要養殖的品種,對池塘進行了挖深,池塘有效水深達到1.5 m,并對閘門等設施進行維修。
1.4 清除敵害
在對池塘進行修整后,采用30 mg/L的漂白粉對池塘底部和堤壩進行徹底消毒,并進水進行多次沖洗,使養殖池內無余氯殘留。
1.5進水
12月初在池塘消毒之后,納入自然海水,進水深度為0.8 m。
1.6蜾贏蜚養殖
1.6.1移植剛毛藻并投放蜾贏蜚移植工作是12月中旬進行的,剛毛藻移植量為1 500 kg/hm2(濕重);同時投放蜾贏蜚80 kg,平均75 kg/hm2。
1.6.2蜾贏蜚養殖管理前期蜾贏蜚數量少,水中的殘餌、魚類糞便等可以滿足生產繁殖需要。在水溫達到15 ℃以上時,蜾贏蜚開始大量繁殖,攝食明顯增加,此時需要人工投喂餌料,主要使用豆粕,按0.5%~1.5%進行投喂,每天投喂1次。養殖用水使用大棚養魚排出的廢水,切忌含藥廢水進入池塘,水溫為12~20 ℃,隨時進水,水位控制在0.8~1.0 m。
1.6.3蜾贏蜚收獲從4月上旬開始收獲,采用手推網根據銷售需要進行輪捕,到6月20日結束,累計采捕1 186 kg。
1.7日本對蝦養殖
1.7.1放苗前準備蜾贏蜚采捕結束后,將池水排放到20 cm水深,用30 mg/L漂白粉全池潑灑消毒清池,48 h后排干池水。排水注意在閘門處加細網防止蜾贏蜚逃跑,及時納入新水,水深保持在1.5 m,移植剛毛藻,培養蜾贏蜚。試驗表明,在漂白粉30 mg/L濃度下,可以殺死蟹類、美人蝦等生物,而蜾贏蜚能夠正常存活,因此消毒后不用再次接種蜾贏蜚。
1.7.2苗種放養7月20日投放日本對蝦苗種,共投放16萬尾,平均放養15萬尾/hm2。所放養的苗種來自當地育苗廠。
1.7.3餌料蝦苗投放后一周后開始適量投喂鹵蟲,到中后期主要投喂低值貝類(藍蛤),藍蛤投喂前經過清洗和破碎,每天晚上投喂1次,投量以投喂1.5 h后,無大量日本對蝦覓食為宜。
1.7.4養成池水質管理養殖完全采用養魚大棚排出的養魚廢水,由專門管道通到池塘內,并設有控制閥防止含藥廢水流入,養殖期間采用廢水自然流入方式,每池每天流量平均為300 m2,進水水溫為15~21 ℃,池塘內水溫最高為26.5 ℃,最低13 ℃。
自8月1日開始向養殖池內每半個月定期投放一次光合細菌(細菌濃度50億個/mL),用量30 kg/hm2,以改善池塘水環境和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8月中旬開始,每半個月施用底質改良劑,以保持池底清潔。
1.7.5其他日常管理為了保證養殖試驗的順利實施,我們每天測量水溫,觀察養殖對象生長、攝食活動情況,定期測量體長,定期進行水質監測,保持水質理化因子的穩定,為養殖對象快速生長建立了良好的生活環境。
2結果
試驗池,采捕銷售蜾贏蜚累計1 186 kg,平均1 111.5 kg/hm2。經現場驗收日本對蝦平均體重19.19 g,平均體長12.24 cm。試驗池共出產日本對蝦1 688.89 kg,平均1 583.4 kg/hm2,養殖成活率達到55%。產值合計24.3萬元,平均產值227 805元/hm2,效益合計15.31萬元,平均效益143 445元/hm2。
本次試驗突出大棚養魚廢水的綜合利用,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提高地下水和蝦池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通過蜾贏蜚、日本對蝦以及池塘內其他生物的作用,養魚廢水中的有機物含量大大降低,減少了養殖廢水對自然環境的污染。試驗結果表明,養魚廢水經過本養殖模式后,水中的餌料和糞便能夠被蜾贏蜚較好地利用,而蜾贏蜚又是對蝦優質的餌料,不但使對蝦養殖效益大大提高,而且養殖對蝦餌料、藥品等投入品的使用量減少。
(收稿日期:2014-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