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廷良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社會對勞動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劇增,國家對職業教育的投入在教育經費中所占比重也越來越大,市場的需求促使各類職業學校在教育理念、培養模式、師資隊伍建設、專業建設等方面進行不斷的改革與探索,以解決畢業生的技能與社會實際需要不相適應的矛盾。在終身教育理念指導下,職業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特別是“雙師型”教師的培養成為重中之重。建立一支師德高尚、專業理論知識淵博、實踐經驗豐富、專業技能水平高超和教學管理能力很強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必將是中職學校達到教學目標的重要環節。
一、“雙師型”教師隊伍的現狀及成因
中職學校經過幾十年來的改革與摸索,教師隊伍建設得到了很大的發展,“雙師型”教師培養越來越受到重視,但是面臨的形勢依然不容樂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雙師型”教師隊伍規模偏小
近些年來,各個學校都在持續不斷地進行“雙師型”教師的培養,但是仍然存在“雙師型”教師嚴重不足的現象。教育管理部門為了提高各類學校的辦學水平,在教學質量評估、示范性學校及特色學校創建等指標中都提出了“雙師型”教師比例的要求,但是真正能達到這個比例的學校很少。中職學校在轉型過程中,由于歷史與現行政策的原因,現有教師主要來自于師范院校及普通全日制工科院校畢業生,教師補充機制的制約導致“雙師型”教師“先天性”的不足。
2.“雙師型”教師所具備的能力不強
現有的“雙師型”教師基本上都來自于原有教師的轉型,在生產一線工作經歷的嚴重不足,導致專業技能水平不高、實踐經驗欠缺,即使通過各種途徑取得了專業技能證書,但是現有的能力仍然不足以達到一名真正“雙師型”教師所應具備的能力要求。學校對教師在教研、教學管理、技術創新等方面的要求不高或有所忽視。
3.對“雙師型”教師缺乏繼續培養
教師在取得“雙證”后,大多數學校由于現有的師資力量和教學設施有限、經費不足等因素,不能長期安排教師輪流培訓,中職學校很難通過自身的力量培養 “雙師型”教師,導致中職教師專業技術不能及時更新,教學管理水平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
二、“雙師型”教師的評價標準
要培養合格的“雙師型”教師,必須要對“雙師型”教師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做到有的放矢,以便有效地提高培養效率,切實提升“雙師型”教師的水平。結合職業學校教師的基本任務和對職業學校教師素質的要求,筆者認為,一名合格的“雙師型”教師應該符合以下標準:
1.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職業道德,學為人師,行為世范。
2.具有教師任職資格,中級及其以上專業技術職稱,掌握先進的教學理念和現代教育手段,具備一定的教研和教學管理能力。
3.具有淵博的專業理論知識、較強的專業技能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取得本專業中級及其以上專業技術職稱或三級及其以上技術等級證書。
4.了解本專業的生產工藝、發展方向和最新的技術動態,能夠開展創造性教學活動,具有指導學生進行技術創新的能力。
三、“雙師型”教師的培養模式
結合“雙師型”教師的標準可以看出,對于“雙師型”教師的培養不是通過某種單一的方式就可以完成的,這是一個系統的、全方位的培養過程,必須多種手段相結合,才能取得預期效果。
1.教師基本素養培訓
定期組織教師在思想品德、師德師風等方面進行學習,形成制度化,這是一所學校的基石,時刻不能放松。“雙師型”教師首先是一名教師,如果不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那么無論學識有多淵博、專業技能水平有多高、實踐經驗有多豐富,都不是一名合格的教師,也就沒有資格去教書育人。
2.教育教學能力培訓
一名合格的“雙師型”教師,必須要具有較高的教育教學水平,能夠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目前各級各類教育管理部門都在開展骨干教師培訓,中職學校要充分利用這種全面培訓的機會,切實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
3.采用以老帶新的“傳、幫、帶”模式培養
可以在“雙師型”教師中選拔師德高尚、能力突出的優秀教師作為導師,明確導師與“徒弟”之間的權利與義務,通過“傳、幫、帶”的模式,利用實驗、實訓的機會,在教育教學、實際動手能力等方面指導和培養能力較弱的中青年教師,這樣可以有效地縮短“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周期,降低培訓成本。
4.校企雙向培養
根據學校專業建設需要及教師實際情況,選拔教師輪流定期到合作企業進行頂崗鍛煉,了解生產一線對員工操作水平的要求,了解新設備、新技術的更新情況,掌握生產工藝與流程,提高專業技能水平。同時,也可以將企業的技術專家請到學校,舉辦專題講座,指導教師按生產實際需求開展本專業的教學實踐活動。而對于剛參加工作的專業教師,可以讓其先到企業頂崗工作半年,達到生產一線所應具備的操作水平并通過考核后,再從事課堂教學工作。
5.校際聯合培養
可以嘗試與一些專業相近、實訓基地建設完善、 “雙師型”教師隊伍力量雄厚的學校建立合作關系,開展校際交流活動,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提高“雙師型”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
6.以競賽促建設的模式培養
各級教育管理部門每年都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技能競賽,中職學校可以利用有限的教學資源積極組織參加。一方面,可以促使指導教師不斷地攻堅克難,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另一方面,組織本專業的其他教師與學生一起參加整個競賽項目的全部訓練過程,這樣既鍛煉了學生又培養了老師,還緩解了因教學任務緊而不能送教師外出培訓的矛盾,達到一舉多得的效果。
7.建立企業兼職教師隊伍
可以聘請企業的專業技術人員、技術專家和一些退休的工程技術人員任教,建立一支穩定的兼職教師隊伍,到學校指導實訓教學工作。這樣既能解決目前中職學校“雙師型”教師不足的問題,又能通過互相學習與交流,促進“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
四、“雙師型”教師培養的制度建設
“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周期長、培養成本高,在人力、財力有限的情況下,為了使“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取得更好效果,中職學校還需要制訂和完善相關的評價和考核機制。
1.明確“雙師型”教師的標準,建立選拔制度
“雙師型”教師的培養不能所有人員都一擁而上,要根據具體情況,選拔一批思想覺悟高、年齡及知識結構合理、能力突出的中青年教師進行重點培養。
2.建立“雙師型”教師的培養與評價考核制度
對“雙師型”教師的培養要有明確的計劃,分階段、按計劃進行培養。同時要有嚴格的評價考核制度,每個階段的培訓結束后,要進行技能考核與測試,達不到要求的人員不能進行下一階段的培養。
3.建立獎懲制度
明確獎懲標準,對取得“雙師型”教師資格的人員和導師,要通過發放相應的補貼和獎勵等措施,調動教職工努力向“雙師型”教師方向發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不能通過考核、達不到培養目標的人員則要有一定的經濟處罰措施。通過在待遇上刺激,讓教師覺得既有壓力又有動力,使“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取得實效。
“雙師型”教師的培養是一項長期而又系統的工程,中職學校要結合本校師資隊伍的具體情況,合理利用有限的資金和現有的資源,制訂長遠的培養計劃,完善培養機制,通過多種途徑來培養出一支師德高尚、專業知識深厚、實踐經驗豐富、專業技能突出的“雙師型”教師隊伍。(責編 周繼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