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艷春
鄭州市信息技術學校是一所以信息技術為鮮明特色的中等職業學校,具有悠久的辦學歷史。1958年8月定名為鄭州市第十中學,為鄭州市普通高中。1985年5月,經省教委批準,改為鄭州市第三職業中等專業學校。1999年又被市教委定為綜合高中試點學校,并恢復“鄭州十中”校名,同年,高中恢復招生。2004年3月,經鄭州市教育局批準,學校中專部更名為鄭州市信息技術學校。目前,學校已成為一所融中專和高中為一體的綜合高中試點學校。
鄭州市信息技術學校作為鄭州市職業教育計算機專業集團龍頭學校,連續18次獲得市計算機競賽團體第一名,8次榮獲省計算機競賽團體第一名,多次代表河南省參加全國中等職業學校計算機技能比賽,并榮獲一、二、三等獎。鄭州市信息技術學校高中部即鄭州十中,自1999年恢復高中招生以來,辦學規模不斷擴大,由初期的一個班級發展到今天的17個教學班,辦學質量迅速提升,自2009年以來,我校錄取分數線連續4年保持普通高中第一的位次。
2005年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我國職業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隨后,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鼓勵中職教育發展的政策。但由于種種原因,中職學校近年來招生依然困難較多。
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會傳統觀念的因素,也有普高逐年擴招的原因,但職業學校自身的原因也是值得我們關注的。如有些職業學校專業教師隊伍老化,專業和課程設置陳舊,工學交替和訂單培養等現代化職業教育理念還沒有在教學和實習中得以實現,等等。
另一方面,現行體制下普通高中辦學的弊端也開始顯現,大學生就業難同樣成了一個令人關注的社會問題。
與以上兩種教育模式不同,綜合高中既注重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同時又兼顧學生的技能培訓,是一種注重學生全面發展、順應國際教育發展趨勢的新模式。正是基于這樣的考慮,我校在結合自身辦學實際的基礎上,開始了綜合高中辦學模式的探索。
鄭州市信息技術學校綜合高中辦學模式經歷了近15年的探索歷程。1999年我校在職業教育最困難的時候,恢復了普通高中辦學。在經歷了幾年的發展之后,我校初步形成了普通高中與中等職業學校并肩發展、普職共存、兩條腿走路的辦學模式。這種辦學模式在持續了幾年之后,我校在經過認真思考論證,借鑒全國其他省市辦學經驗的基礎上,開始提出了綜合高中這一辦學模式的設想,也曾經以綜合高中的名義招收了兩個實驗班。然而由于各種原因,始終沒有辦成真正意義上的綜合高中班,無法將兩者的辦學優勢互相充分結合起來,綜合高中辦學模式也一直停留在理論層面。
2012年,學校在鄭州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綜合高中辦學模式的探索。首屆共招收了兩個綜合高中班,共計114名學生,學生平均中招成績為400分左右。學校在綜合高中班的辦學方向、課程設置等方面進行了認真的論證,使之真正區別于普通高中班的辦學模式,但又不同于中等職業班級的課程設置和辦學模式。2013年8月,我校在2012年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了綜合高中試點范圍,開設了4個綜合高中班,招收學生235人,其中兩個班學生平均中招成績為400分左右,另外兩個班學生平均中招成績為350分左右。2014年,我校綜合高中班在保持4個班級招生名額的基礎上,生源素質進一步提升,這也印證了綜合高中這種辦學模式逐漸被學生及家長認可的趨勢。
我校綜合高中班的辦學方向與普通高中直接針對高考不同,它首先讓學生完整接受普通高中的教學內容,彌補了這部分學生因為中招成績較低無法接受普通高中教育的遺憾,順利拿到普通高中畢業證。然而它又不以參加普通高招為目的,而是讓學生在二年級上學期參加完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之后,根據學生自己的選擇進行分流,一部分學生開始系統地學習專業技能,掌握一技之長,為日后走向社會或參加中等職業學校對口升學做準備,另一部分學生則繼續準備參加普通高招。
在課程設置上,我校本著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以對學生的一生負責的態度,也進行了精心安排,使之區別于普通高中的課程設置。我校綜合高中在課程設置上充分體現了多樣性,學校既開設在義務教育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素質的普通文化必修課程,同時為那些學業水平較高和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開設升學準備性課程;對那些有明確就業傾向以及學習能力中等和學習困難的學生,則要開設職業教育和技術教育類課程;部分學生有自己的興趣和特長,還為這些學生開設根據他們的需要、愛好自由選擇的自選性課程。課程門類不僅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而且具有層次性。
在具體的課程設置上,我們的做法是:一年級到二年級上學期,開足開夠普通高中課程,同時開設部分專業課程和選修課程,文化課、專業課、選修課的開設比例分別為70%、15%和15%。二年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結束之后,適當壓縮文化課,同時加大專業課和選修課開設比例,將文化課、專業課、選修課的開設比例調整為30%、40%和30%。三年級,除一部分繼續參加對口升學的學生之外,將學生的課程設置進一步調整為專業課、綜合素養課,兩者的比例分別為70%和30%,使學生通過一年的高強度專業課訓練,熟練掌握一項基本技能,并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為就業做好充分準備。
2012年9月,首屆兩個綜合高中班開始上課之后,我們就對這兩個班給予充分關注。在師資配備上,學校選派了一批業務能力較強的文化課和專業課教師擔任綜合高中班的教學工作,在班主任配備上,學校也精心挑選了兩位經驗豐富的老師擔任綜合高中班的班主任。學校要求各位中層、年級長關注綜合高中班,每周要深入綜合高中班進行聽課、調研,及時了解班級、學生動態。
在對綜合高中班學生的跟蹤調研中,我們通過調查問卷發現,95%以上的學生對綜合高中都表示非常滿意(成績一般的)或比較滿意(學習較好的同學),他們認為學校組織了豐富多彩的課余生活,學習和生活都得到了很好的照顧,更重要的是自己有了上高中考大學的機會。從中可以看到,我校的綜合高中的路子還是走對了,很符合目前這些學生的實際情況,得到了絕大多數學生和家長的認可。
綜合高中班學生入學后,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在與綜合高中班的學生進行座談的時候,我們了解到,一部分學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礙,覺得自己與普通高中班的學生相比,文化課基礎較差,加之課程開設又有明顯差異,產生了一定的自卑心理。我們還發現,大部分學生最擔心的事情就是二年級學業水平結束之后被分流到職業班。針對這種情況,我們開始對學生進行耐心的解釋,使學生認識到人生成功的道路有萬千條,只有適合自己的那條路才是正確的。對于我們自身而言,我們的文化課比不過那些在普通高中就讀的學生,如果我們一味地以自己的短板和別人的長項對比,我們不僅得不到自己想要的,而且連我們自身曾經擁有的也會失去。現在這個社會不僅需要那些名校的大學生,而且也需要一大批業務熟練、綜合素質過硬的專業技術人員;我們現在學習的內容,對我們整個人生的發展都是有著重要意義的。珍惜我們現在擁有的,我們同樣可以創造出不一樣的精彩。我們還特地邀請一些優秀的中專畢業生為這些學生現身說法,鼓勵他們樹立自信,刻苦學習,堅定自己的信念。
經過我們的不懈努力,目前我校綜合高中班的學生狀態趨于穩定,絕大部分學生都確立了清晰的學習目標,學習狀態逐漸步入佳境。但是我們同時也了解到,一個較為突出的問題是部分科目學生學起來非常吃力,兩個班均出現了一小部分學生放棄一些科目學習的狀況,這個問題平時任課教師也和個別學生交流過,經過反復論證,我們采取了以下兩種較為可行的方法:
綜合高中班學生基礎較差,對部分學科的學習感覺有些吃力。雖然在教學上綜合高中班已經降低了難度,但這些學生和普通高中班的學生比起來落差較大,他們仍然接受不了。教師在普通高中班與綜合高中班兼帶的情況下,對于難易度的把握和控制困難較大。為此,我們進行了綜合高中班的任課教師專職化嘗試,較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在課程設置上,我?,F在的綜合高中班的語文、數學和英語課每周比普通高中班少一節,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和地理課則與普通高中班完全一樣,信息、通用和計算機課程比普通高中班多兩節,這樣的課程設置照顧到了部分學生在高二年級學業結束后分流到中專的需求。所以,我們在課程設置上考慮到學生后續學習和參加選拔性考試的需求,增設了一部分參加對口升學必考科目的學習。同時,我們動員一部分學生學習諸如美術、播音主持等參加特長生高考的科目,進一步突出辦學特色,也為高二年級學生分流緩解了部分壓力。
針對學生的不同狀況,我們在課程開設上也采取了相對靈活的方法,那就是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2013年,我校招收的其中兩個綜合高中班7班、8班中招成績普遍在300~400分,其中數學、物理、化學三門學科學業水平測試成績平均在C到D等級。根據學生中招學業水平測試成績,絕大部分學生不可能接受高中階段的物理化學學習。因此,我們決定這兩個班級只開設語文、數學、英語、政治、歷史、地理等文科課程,從一年級開始便確定學生分流后參加高考的科目為文科綜合科目。2014年,基于高考形勢的發展,我校綜合高中班不再分科,我們在教材的二次開發上下功夫,注重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傳授,效果良好。
綜合高中是一種新生事物,因此,對于在探索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我們有著充分的心理準備。但我們堅信,綜合高中是一種注重學生全面發展,順應國際教育發展的新型模式,因此,不管遇到多少困難,我們都會矢志不渝地堅持下去,并且會用我們的智慧和汗水精心培育綜合高中這棵幼苗,使它成長為參天大樹。
(責編 王鵬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