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開春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綜合素質教育在初中教學中的地位逐漸凸現出來,因此,以培養學生道德情操、樹立學生正確三觀為主要目標的思想品德教育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在此情況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充分融合道德教育,對于優化教學內容、拓展教學知識面、加強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有著重要意義。以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滲透道德教育為出發點,綜合論述了道德的具體含義,對比分析了道德教育與思想品德教學的關系,并就如何有效地加強思想品德教學中滲透道德教育提出了幾點看法和建議。
關鍵詞:初中;思想品德教學;道德教育
從廣義上來講,初中思想品德教學實際上就是系統地培養學生道德品質和正確三觀的課程,在初中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思想品德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因而在培養初中生道德品質方面也起到了關鍵性作用。現階段,我國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及道德水平普遍不高,缺乏正確的指導。同時,傳統的教學影響根深蒂固,導致教師在教學中一味追求學生成績的提高,而忽視了思想品德教學的本質,形成了本末倒置的現象,學生的思想水平和道德素質得不到很好的培養,思想品德教育陷入了惡性循環之中。因此,要改變這種不良的教學現象,就必須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有效地滲透道德教育,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及思想水平。
一、道德的理論概述
我國春秋時期的著名思想家老子,在其《老子》一書中就曾經對道德的理論進行了詳細的論述。而后,著名的儒家思想代表人物荀子也提出道德上堅持知行合一,能夠不斷提高人的道德覺悟。
其特點主要包括:(1)普遍性、傳承性、傳統型、自發性;(2)受到輿論以及良心的節制和約束,譬如一些法律所無法制約的不良行為,
就可以通過道德對其進行規范;(3)道德對于人們的心靈凈化和
樹立高尚的道德情操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通過道德的影響力和感染力能督促人們一心向善,摒棄不良行為。
二、道德教育與思想品德教學的關系
為了響應黨的號召以及遵循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目標,對學生思想品德的教學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同時也在初中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思想品德教學能培養學生良好的綜合素質,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形成良好的文明觀念,引導學生往正確的方向發展。與此同時,有效地利用思想品德課程與其他科目相結合,共同發揮作用,能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與學習能力,并且使思想品德教育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思想品德教學的重要目標是培養學生的道德思想,因此,道德教育在思想品德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思想品德教學主要包含了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法制教育、政治教育,由此可見,道德教育是品德教學中的重要分支。而道德教育又細化為道德行為、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認知等四項因素,屬于獨立的微觀系統。道德教育與其他思想品德教育相輔相成形成一個大的思想品德教學體系,并且在此系統中道德教育是其他幾項教育的前提與基礎,也是思想品德教學的核心內容。
三、在實際教學中滲透道德教育的有效措施
1.提高教師的綜合水平
教師是學生獲得知識的源泉,也是課堂中的關鍵因素,因此,要想使學生獲得良好的道德教育,首要條件就是拓展教師的知識領域,更新教師的教學理念,從而有效優化教師的教學水平。要實現這一目標,首先需要教師保持良好的學習習慣,擴展自己的知識領域,夯實教學基礎,并且不斷更新教學理念,使之能夠適應當下社會發展的需求。就目前來說,大部分教育工作者比較安于現狀,對于教學知識的學習僅停留在本學科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針對以上情況,教師要根據實際教學形勢,基于自覺遵守本職工作要求,努力提高專業教學水平的前提下,積極拓展自身的知識范圍,充實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水平,通過自身的努力達到教與學的雙向提高,滿足學生的內心訴求和發展需要。
2.營造良好的道德教育氛圍
初中生普遍具有自我約束能力差、自主學習能力較弱、心理承受能力較低且存在一定的叛逆心理等特點,因此,一味地灌輸道德教育觀念會使課堂枯燥、缺乏生氣,學生不容易理解教學內容,久而久之,讓學生逐漸失去學習思想品德課程的動力和興趣。針對這一現象,教師必須深入分析學生的心理特點,并根據實際情況營造良好的道德教育氛圍,在教學中穿插趣味性的教學故事以及運用生動活潑的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實現思想品德教學的真正價值。
綜上所述,對于初中生的道德教育主要通過思想品德教學實施。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擺脫傳統教學模式中重應試能力教育而輕道德情感教育、重理論教育而輕實踐教育的現狀,運用多元化教學手段將道德教育滲透到思想品德教學中,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及思想道德水平,為社會的和諧發展和祖國的繁榮進步培養出高素質社會主義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陳健.論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的道德教育[A].中國名校卷:廣東卷[C],2013:4.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