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自清
一種教學模式是否科學有效,主要看通過這種教學模式培養的學生是否能夠達到企業對此類人才的崗位職業能力要求,是否能夠較快適應相關技能崗位的遷移,是否有利于學生職業能力的持續提升。近幾年,駐馬店高級技工學校積極推行“工學結合、教學做合一”的一體化教學模式,數控技術應用專業的畢業生在走上工作崗位后,大多較快地成為了專業技術骨干。同時,在校生通過參加省市專業技能大賽,也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事實證明,數控專業運用一體化教學模式是富有成效的。
一、在課程設置方面嘗試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模式
1.圍繞崗位職業能力設置課程結構
①課程設置要遵循職業教育規律。課程目標就是要培養職業能力,以滿足企業對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在課程設置方面,我們將傳統課程根據職業需求進行重新組合,采用模塊式結構,分成4個模塊:公共文化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和專業拓展課。其中,專業課分成兩個專業方向:數控車工和數控銑工(加工中心)。新生入校后只選定其中一個方向。課程類型為7類:公共文化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專業拓展課、技能鑒定、社會實踐和頂崗實習。AutoCAD、鉗工、普通車工、普通銑工、數控車工和數控銑工(加工中心)作為核心課程,進行一體化教學。職業技能大賽是進行課程重組的風向標。從近3年的數控專業技能大賽的開展情況可以發現,加工零件的復雜程度在逐年提高,與先進生產一線水平越來越接近。這就要求我們要更加注重校企合作,主動從企業獲得最新的加工案例,及時將新工藝、新技術充實到教學中,以開闊學生眼界,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②“寬基礎”與“實用為先、夠用為度”的統一。在確定課程的難度和廣度方面,遵循“實用為先、夠用為度”的原則。譬如,為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我們一直重視鉗工、普通車床、普通銑床加工課程的一體化實訓。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數控技術正處在發展階段,學生在企業實習,有時需要從事一些普通機床加工工作。這些一體化實訓課程為學生積累了切削加工的工作經驗,加深了學生對工裝夾具、刀具、量具的認識,還可以拓寬學生就業面。另一方面,普通機床的加工是訓練學生工藝設計技能力,積累學生的操作、維護、保養等技巧,加強學生對設備的駕馭能力的有效途徑。把實訓的重點放在普車、普銑加工上,實訓定位于中級工(學困生定位于初級工)的要求,在能力目標上以“夠用”為度。課程內容與數控加工課程相銜接,知識和技能目標上以“實用”為先。“寬基礎”是指計算機應用基礎、機械基礎、機械制圖、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電工電子基礎、AutoCAD、機制工藝等專業基礎課要鋪開,“寬基礎”和“實用、夠用”要統一。“寬基礎”并不是“厚”基礎,也不是越全越好,而是與職業能力相對應的“寬”,從而為學生終身的職業能力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2.課程內容的理論與實踐一體化
在專業技能競賽中,有些選手操作機床很困難。原因之一是考試提供的機床和學校教學所使用的機床型號不同,系統不一致。要解決這個問題,學校教學就必須以同一個系統、同一個型號的機床為主進行實訓教學。同時,通過計算機模擬訓練,讓學生熟悉其他系統和型號的數控機床的特性和操作要領,加深理解,提高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目前,企業的生產往往會用到多種類型的機床。為了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必須把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結合起來。傳統教學模式下,理論和操作是在不同階段分別實施的,而在實際工作中卻是需要知識和技能高度融合的。正是因為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理論和實踐分離,所以無論教師和學生多么努力,教學效果仍然不佳。例如,華中數控、發那科、廣州數控等企業所生產的機床特性就很接近,只是程序格式稍有區別;而西門子系統就和三者的差別較大。要做好各系統的融合,就要制訂專業核心課程一體化教學標準,采用項目教學法、情境教學法、任務驅動教學法、工作過程引領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教學方法,設計好每個單元的教學內容,教師要指導好每一個任務、每一節課的一體化教學。
二、建設能夠適應一體化教學的師資隊伍
1.教師應具備先進的教學理念
通過技能鑒定、各級各類技能競賽、綜合實訓等,教師要準確把握數控專業的發展方向,樹立新時期職業教育理念,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以崗位的綜合職業能力為基礎,確立本門課程的培養目標。教學過程中以工作任務為驅動,以數控加工零件的工作過程為主線,以計算機、手機、PAD等網絡客戶端為媒介,不斷嘗試新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改變教師觀念的關鍵是實踐。課程改革沒有現成的東西可以照搬。職業學校可結合德國的“雙元制”教學模式,在實踐中探索符合我國國情和職業教育教學規律的教學方法。鼓勵教師突破傳統思路,緊跟企業需求,大膽探究和實踐,以最有效的方法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
2.培養復合型專業教師
教師應成為在本專業領域具有一定理論水平和操作能力的“雙師型”教師。例如,在數控車工、數控銑工(加工中心)一體化課程教學中,我們采用工作過程引領、任務驅動、“做中學、學中做”的一體化教學模式,要求教師完成加工、檢驗的全過程。如果連教師都無法達到能力要求,那么就不可能要求學生能夠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因此,專業教師要全面發展,否則就不能制訂合理的教學方案,也組織不好有效的一體化教學。
三、理論和實踐一體化教學的具體過程
理論和實踐一體化教學過程以能力為本位,在技術、方法和過程等方面貼近企業的崗位技術要求。根據我們在數控車床和數控銑床加工課程中采取一體化教學所取得的經驗,下一步,我們將全面實施過程引領的任務驅動教學法。比如,在數控銑床編程與操作項目教學中,教師將職業能力要求編排到各個任務中,每個任務又分成幾個子任務,每個子任務又分解成圖紙分析、工藝設計編排、編程、仿真和自動加工等幾個過程。一個個任務連接在一起,構成了企業對專業人才的能力要求。各個任務具有層次性和邏輯性,符合學生由初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的學習規律,知識和技能不斷拓寬。下表是我們在數控銑床基本操作教學中一個任務的分解安排。
按照任務驅動的教學要求,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嚴格的訓練。教師要精心設計若干任務,科學分解完成任務的過程,分析各任務之間的內在聯系,并對每個任務的實施情況進行分析、評價和驗收,師生互動,邊學邊練,從而增強學生自信心,提升學生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
另外,一體化實訓室的建設也很重要。一體化教學需要師生互動,在實訓室通過反復訓練以鞏固訓練成果。同時,要求教師對教學方法進行不斷創新,用先進的理論和實踐知識指導教學,以提高數控加工專業的人才培養質量。
(本文系河南省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中職數控技術應用專業課程改革創新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ZJB14227)
(責編 王鵬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