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鑫
摘 要:共青團是黨領導的先進青年的群眾組織,是黨的助手和后備軍。近年來隨著農場青年隊伍的不斷壯大,共青團工作的意義也略顯突出,那么如何做好新形勢下農場共青團工作,本文以查哈陽農場為例,簡述如何更好的開創共青團工作的新局面。
關鍵字:共青團;先進青年
中圖分類號:D297 文獻標識碼:A
查哈陽農場始建于1948年,是集農、林、牧、副、漁、工、商、運、建、服為一體的國家大一型現代化國有綜合農業企業。農場團委在農場黨委的正確領導下,緊緊圍繞“服務農場工作中心、服務青年、服務社會”這個總體目標開展工作,開拓進取,克難創新,全面推進團的各項工作,收到了內強素質、外塑形象的良好效果。
一、以基礎工作為主線,創新工作思路,加強團組織自身建設
1、切實加強基層團組織建設,進一步擴大團組織的覆蓋面。堅持黨建帶團建、團建抓創新,不斷加強基層團組織建設。針對團員少,青年多的單位,采取確立青年工作聯系人和組建活動型的青年聯誼組織等形式,積極創造建團條件。團的覆蓋面進一步得到擴大,有效地消除了團建空白點,散、癱團組織的比例逐步減少,基層團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得到了較大的提高。
2、不斷加強隊伍建設,團干部整體素質有了進一步提高。
農場團委始終把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團干部隊伍作為作好共青團工作的關鍵。2013年利用基層換屆的有利時機,團委制定了團干部上崗條件,實現了在職團干部年齡不超過35歲。在全場眾多青年當中選拔出了一支忠誠黨的事業、熱愛團的崗位,竭誠服務青年的高素質基層團干部隊伍。特別是一些剛走上崗位的大學生馬瑞、黃明剛等人,他們信息廣、接受能力強、熱衷于團事業成為團干部隊伍的生力軍。作為黨的助手和后備軍,團委注重對團員青年的培養和使用,真正做到把素質過硬、作風優良的團員青年推薦給黨組織作為發展對象。
3、延伸工作手臂,開拓共青團工作的新領域。
成立了查哈陽農場志愿者協會,建立健全志愿服務組織體系。截至目前,全場共有志愿者1000多人。青年志愿者先后為查哈陽農場老人之家敬老院獻愛心500多人次,農場志愿者們先后參與了農場民政局的殘疾人體檢、打掃老干部門球積雪、分局十佳大學生表彰晚會等志愿者服務。
為了團結和凝聚各界優秀人才,全心全意服務團員青年,打造青年服務第一品牌。組建了查哈陽農場大學生青年聯合會。依托青年聯合會組織,先后開展了大學生入職培訓班、大學生聯誼會、大學生新年座談會、大學生文藝晚會、大學生校外輔導員等活動。使得團組織服務機構更加健全,制度更加完善。
二、以服務為目標,深化主題活動,實現凝聚青年、融入中心的能力建設
1、團委通過與周邊所在市縣團組織主動溝通,密切合作,積極推進了場縣共建步伐,促進了區域交流、經濟發展與社會和諧。經常同雙河農場團委,甘南縣團委交流。
2、圍繞培養典型、宣傳典型,農場團委承辦了齊齊哈爾管理局知識競賽活動,在全局領導和群眾面前展示了查哈陽農場團員青年銳意進取、無私奉獻、服務社會的精神風貌。為了引領廣大團員青年,立足本崗,積極投身于農場發展建設,在各行業樹立先進典型11人,有對工作充滿激情的黑龍江省致富帶頭人丁毓軍,有腳踏實地、成績突出的管局杰出大學生代表馬瑞、尹相鵬,有把滿腔熱血獻給共青團事業的葛羽霞,有扎根基層、無私奉獻的管局崗位建功標兵董元帥,有善于學科技、用科技的青年農機手付彥成,有愛崗敬業、大公無私的致富帶頭人傘靖宇。有吃苦耐勞,甘于奉獻的北大荒五四青年獎章獲得者楊東升。通過樹立青年典型,激勵更多的青年投入到農場現代化大農業核心功能區的建設中來。
查哈陽農場團委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把“學雷鋒”活動作為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落地的一項重要舉措,把“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24字貫穿始終,精心組織,扎實推進,在推動“學雷鋒”活動常態化、志愿服務制度化的基礎上,著力推動立足崗位”“學雷鋒”活動,踏踏實實為社區百姓辦實事,辦好事幾千件。
三、以服務青年為重點,提升活動內涵,搭建青年成長成才舞臺
1、唱響感恩歌,創造新業績,打造共青團特色的活動品牌。
積極響應總局提出的 “創一流、站排頭、做貢獻”號召。用豐富多彩的各項活動展現農場廣大青年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為打造和諧農場、構建感恩文化,在 “我的中國夢”查哈陽農場廣場文化系列活動中,參加演員500多名,吸引觀眾10萬人次,極大的豐富了農場的業余文化生活。2012年為了積極參與管局舉辦的大型文藝節目表演大賽,全場30多名團員青年演出人員不畏辛苦,全身心投入,認真排練,。最后我場團委選送的節目在眾多參賽節目中脫穎而出,獲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
2、農場團委嘗試公益活動市場化運做初見成效
經費緊張是影響團的活動開展力度和效果的因素之一,在2012年舉辦的系列活動活動中,場團委嘗試面向市場,創新活動運作方式來開展團的各項公益活動,活動經費不再完全依賴農場,轉而尋求社會力量。在農場領導的鼓勵和支持下,團委精心策劃活動方案,積極尋找合作伙伴,認真組織實施。通過與大強米業、萬達商務賓館、鑫宇商城等商家合作,成功地吸引了1.2萬元社會資金,既擴大了共青團公益活動的社會影響,又幫助商家樹立了良好形象、擴大了知名度,實現了雙贏。這種嘗試是團的工作社會化運行機制建設的新發展,是團組織在動員、集聚和整合社會資源方式上的一個創新,也是遵循市場經濟規律,運用市場手段運作團的工作的一次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