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雨
摘 要:中藥產業是中國的民族瑰寶,有著五千年悠久的歷史,中國素有“中藥王國”之稱,長期以來,世界上有近130個國家從中國進口中藥原材料和成藥。中藥產業作為蘄春縣的特色產業,在蘄春縣的經濟發展過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如何將“李時珍”無形資產的價值發揮出來,讓蘄春縣的特色產業——中藥產業突破發展的瓶頸從而繼續快速增長,進而帶動蘄春縣的經濟增長,這就需要對蘄春縣特色產業——中藥產業進行研究。
關鍵詞:中藥產業;產業鏈;競爭力;產業結構
中圖分類號:F26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5)01-0044-02
中國從1995年起,至1997年先后正式批準了17家中藥材交易市場,湖北省蘄春縣蘄州藥材交易市場就是其中之一。但是直到現在,由于蘄春縣中藥產業鏈條的單一導致中藥材交易市場卻沒有發展壯大起來。與之同樣擁有著悠久中藥文化的安徽省亳州市、河北省安國市,同為國家正式批準的17家中藥材交易市場,卻能夠不斷發展壯大。其成功的經驗值得借鑒。
一、安徽省亳州市的中藥產業的特點
安徽省亳州市是華佗的故鄉,也是聞名遐邇的“中華藥都”。目前全市中藥材種植面積近100萬畝,中藥產業的從業人員超過了100萬人,其中藥飲片的產量占全國的四分之一,飲片出口量占全國的三分之一,日上市的品種達2 600多種,年交易額達200億以上,是全國重要的中藥材交易市場和價格形成中心。蘄春縣的中藥產業的龍頭企業李時珍醫藥集團每年的大部分藥材都需要去亳州市藥材交易市場采購,可見蘄春縣的中藥材交易市場與之的差距之大。那么亳州市的中藥產業規模為何能發展如此之大呢?經總結,可以將亳州市的中藥產業的特點歸結為如下兩點:
(一)具有本地一體化完整性的特點
本地一體化完整性,是指產業集群中包含了某種產品的產業鏈中各個階段的企業,產業集群中的企業可以不依賴或者較少地依賴外部資源,從而完成產品的生產和銷售過程只需要基于當地的采購和協作。亳州市的原材料供給、加工、銷售、配送、信息流通以及專業勞動力市場、專業研究機構的發展為亳州市中藥產業的即時采購、加工、銷售和配送提供了條件,從而使得亳州市中藥產業中的各個企業在運作的過程中降低了成本、縮短了生產周期、更快地了解市場的動態。
(二)具有以單鏈為基礎的多核性的特點
在亳州的中藥產業鏈中,存在著亳州市永剛飲片廠、安徽華佗國藥等本地核心企業以及康美藥業、北京同仁堂等大型的進駐企業。每個核心企業能夠在各自的產業鏈中帶動著其上下游企業共同發展,同時不同核心企業之間的競爭與協作也能帶來整個中藥產業的進步。
亳州市的產業結構的上述特點使得整個中藥產業的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在產業鏈中的各個企業之間相互流動,這種流動使中藥產業中的企業生產效率提高、資金運轉流暢、信息流通加快、抗風險能力提高。
二、河北省安國市的中藥產業的特點
安國藥市素有“天下第一藥市”之稱,在中國華北地區久負盛名,發展到現在已經成為了全國著名的藥材集散中心。1994年建成的東方藥城經營的中藥材品種達2 000多種,日客流量2.5萬人之多,其經營范圍遍及全國各地,輻射了歐美、澳洲、東南亞、港臺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交易額超過100億元。
安國中藥產業的繁榮發展同樣也得益于其包含有藥材種植、藥材加工、藥材貿易、中藥制藥的產業鏈。安國中藥產業中通過GMP認證的飲片加工企業有27家,其中中藥飲片生產企業26家,中藥材提取企業1家。制藥企業有4家,生產劑型10多種,生產中藥500多種。正是由于存在著眾多的中藥生產加工企業,增加了對中藥材的需求,從而帶動了安國市中藥材種植業的發展。同時在、產業鏈的每一個環節中都有許多相似的企業通過競爭和協作共同促進了安國中藥產業的發展,提高了中藥產品的質量,增加了安國市中藥產業在全國的影響力。
三、蘄春縣中藥產業發展現狀
蘄春縣的中藥產業包括有中藥農業、中藥工業和中藥商業。其中中藥農業規模小、效益低,中藥工業對中藥農業的帶動作用小。雖然蘄春縣的中藥產業有許多不足之處,但是多年以來中藥產業的產值在蘄春縣的GDP中還是占有較大的比重。蘄春縣的中藥產業的企業只有一家,就是李時珍醫藥集團,它同時包含著中藥工業和中藥商業,因此李時珍醫藥集團的年收入就代表了蘄春縣中藥產業的年產值。李時珍醫藥集團2009年、2010年、2011年的年收入分別為8.1億元、9.8億元、11.8億元,平均占到了蘄春縣相應年份GDP的10%左右。但是2012年和2013年開始李時珍醫藥集團的年收入就開始下滑到了6.4億元左右,只占到了蘄春縣相應年份GDP的5%左右。數據表明蘄春縣的特色產業——中藥產業已經開始走下坡路。
與同為國家批準的中藥材交易市場的亳州和安國相比,蘄春縣的中藥材交易市場的年交易額僅5.5億元。中藥產業鏈條簡單、單一,鏈條中僅有李時珍醫藥集團一家企業。其對中藥材的種植沒有起到很好的帶動作用,李時珍醫藥集團生產加工的原材料除少部分來自于小規模、分散的種植戶,大部分需要去其他藥材交易市場采購。而且在蘄春縣的中藥產業中飲片生產企業一家都沒有,這使得蘄春縣的中藥材資源完全沒有得到充分利用。中藥產業鏈中相關企業的稀少導致蘄春縣中藥產業無法充分利用蘄春縣的中藥資源以及寶貴的“李時珍”無形資產,無法形成企業之間的競爭與協作來提高蘄春縣中藥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產業鏈的單一就成為了蘄春縣中藥產業繼續發展的瓶頸。
四、總結
借鑒亳州市和安國市中藥產業發展的經驗,蘄春縣應該通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大力宣傳李時珍醫藥文化,吸引更多的企業入駐蘄春,形成中藥產業集群。只有通過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和協作,才能降低相關企業運營的成本、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帶動中藥產業從種植—生產—加工—銷售整個產業鏈條的持續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 方成武,劉守金,俞年軍.六安市中藥資源分析與產業化發展對策[J].安徽中醫學院學報,2004,(6):32-35.
[2] 李瑩.亳州市中藥集群供應鏈功能效應分析[J].邢臺學院學報,2013,(4):54-56.
[3] 劉奇中.產業化經營是推進安徽中藥現代化的必由之路[M].合肥:安徽科技出版社,2003.
[4] 李磊,趙丹丹.亳州市中藥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4,(8):298-300.
[5] 郝世綿.亳州中藥材企業集群的發展階段及治理[J].北方經貿,2006,(10):124-126.
[6] 李明渾.中藥標準化與中藥知識產權保護相結合的必要性[J].北京醫藥產業資訊導報,2005,(1).
[7] 劉亞明,楊波.現代中醫藥產業化發展探討[J].山西中醫學院學報,2001,(1).
[責任編輯 吳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