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穎丹,李 志,盛可銀,王 屏,牛德奎,張文元,郭曉敏
(1.江西農業大學 林學院,江西 南昌330045;2.江西農業大學 國土資源與環境學院,江西 南昌330045)
林業在國民經濟建設、人民生活和自然環境生態平衡中,均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通過科學的經營理念及方法,結合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手段,開展培育、保護、利用森林資源,充分發揮森林的多種效益,實現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經營,進而促進地區人口、經濟、社會、環境和資源協調發展。筆者通過分析瑞金市當前林業發展存在的一些主要問題,根據當前林業政策的目標任務等提出林業發展建議,為決策者進行縣級區域林業發展與規劃提供參考。
瑞金位于江西省南部,是中國江西省贛州市的一個縣級市,北緯25°30′~26°20′,東經115°42′~116°22′。東界福建省長汀縣,南鄰會昌縣,西連于都縣,北接寧都縣,東北毗鄰石城縣。總面積2448km2,戶籍總人口66萬人。全縣通行客家話(屬客語寧龍片)。瑞金是中國革命的搖籃,紅色故都,有將軍縣之稱,是舉世著名的云石山二萬五千里長征出發地,全國重要旅游城市。瑞金是中國蘇維埃政府的所在地,是中國共產黨早期活動的發祥地。
瑞金市屬華南地層區,仙人湖崠及其周圍是新構造運動抬升而形成的中低山地,處于武夷山隆起一級構造單元中部,尋烏至貴溪新華夏系構造帶中南段。地層出露齊全,呈北東向和近東西向構造發育。巖漿活動不甚強烈構成了以非金屬、燃料、貴金屬礦產為優勢的礦種格局。瑞金位于武夷山脈南端西側,地勢周邊高、中部低,以盆地為主,屬江西四大盆地之一。最高峰位于東北邊陲的三縣崠,海拔標高1232.9m,最低點位于南西邊緣綿江出境口視角,海拔標高162m。
瑞金地處華中氣候區與華南氣候區的過渡帶,屬亞熱帶季風濕潤型氣候。熱量豐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平均無霜期286d,年平均氣溫18.9℃。最熱的7月平均氣溫28.5℃,最冷的1月平均氣溫7.6℃。年平均降雨量1710mm,年均降雨天數163.7d[1]。由于境內地形、地貌不同,盆地與山區氣候稍有差異。受季風影響,易產生水、旱、酷熱、凍害等天氣氣候災害,呈現出“春雨夏澇又有伏秋旱,夏熱冬暖又有霜冰凍”的氣候特征。
全市林業用地面積282.4萬畝,占全市國土面積的76.9%;林業用地面積中生態公益林面積78.7萬畝,占林業用地面積27.9%,占國土總面積21.7%。森林資源活立木總蓄積量649.2萬m3,活立竹2105.8萬根,森林覆蓋率74.5%,林木綠化率75.1%,境內有江西贛江源省級自然保護區和羅漢巖省級森林公園,以及綿江林場、日東林場、拔英林場和關山林場等4個國有林場[2]。
2005~2011年,森林面積從17.2055萬hm2增加到17.5298萬hm2,活立木蓄積量由471.7萬m3增加到649.2萬 m3,森林覆蓋率由73.1%增加到74.5%,造林綠化進步明顯[2]。
增加工業原料林7.18萬畝、速生豐產用材林2.3萬畝、高產油茶林1.6萬畝。2007~2011年,全市實施退耕還林工程7.43萬畝,其中荒山造林5.17萬畝、封山育林2.26萬畝[2]。
建立以78.71萬畝重點公益林為核心的防護林體系,自然保護區、公益林區、天然闊葉林等重點區域全面封育和禁伐,林業生態得到有效保護,生態環境明顯好轉。農業生產條件得到改善,森林涵養水源、水土保持、抵御自然災害能力明顯增強。
一是低產林、殘次林比重大,平均每畝蓄積僅2.3m3,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每畝5.7m3。二是針闊混交比例失調。針葉林面積208.7萬hm2,闊葉林面積38.9萬畝,針闊混交林面積比例為5∶1。三是林齡結構不合理。幼、中齡林面積230.6萬畝,近、成、過熟林面積16.9萬畝,幼、中齡林與近、成、過熟林面積比例為13∶1,遠低于森林資源永續利用2∶1的原則[3]。
一是交通設施落后。全市國有林場林區公路276.2km,其中通暢里程僅66.4km,由于缺乏資金投入,原有林區公路年久失修,通達能力嚴重下降,嚴重制約林業生產經營和林農生活條件的改善。二是森林防火設施落后。全市現有防火線及生物防火林帶不足1000km,能發揮作用的僅100余km,全市近70%以上森林面積無防火隔離帶,導致森林火災控制難度大,林業生產經營風險大,林業企業及林農投資林業的積極性不高。
瑞金市屬于經濟欠發達地區,生態建設底子薄,資金缺口大,生態建設投入嚴重不足,導致瑞金贛江源林區、綿江河兩岸等生態功能重要地段投入不足,生態效益不高。
瑞金市現有急需改造的殘次林30余萬畝,每年還有一定數量的火燒跡地需要更新,造成更新任務繁重,而近5年省發改委下達瑞金市造林項目計劃僅有退耕還林荒山造林7.43萬畝,難以滿足生態建設的需要;荒山造林每畝投資在600元以上,而退耕還林補助僅為300元/畝,補助標準過低,難以調動廣大林農造林積極性。
瑞金市生態公益林多分布在江河兩側、國道沿線,原有林相較差,且人員活動頻繁,難免意外失火,但生態公益林不能從事經營性活動,沒有社會資金投入,國家僅對林權所有者進行補助,沒有營造林投入,難以進行跡地更新和補植補造。
瑞金處贛江源頭,為保護一江清水,從2001年開始瑞金市將日東林場和日東鄉范圍內的1.9萬hm2山林劃為自然保護區,2007年升格為省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建設直接投入800余萬元,由于不能從事經營活動導致的間接損失2600萬元,但從未得到任何補償[4]。
到2020年,凈增森林面積4.6萬畝,森林覆蓋率達75.2%,森林蓄積量達720萬m3;樹種、齡組結構得到明顯改善,闊葉林面積占25%以上,近、成、過熟林面積占25%以上,森林質量明顯提高;建立空間布局合理、林種樹種結構科學、生態功能完備的森林生態系統,林業產業總產值達15億元。
建議扶持生物防火林帶建設項目,贛江源基礎設施建設,綿江濕地公園建設項目,造林綠化工程項目建設(含鐵路、高速、國道兩側和城市周邊可視山體等綠化項目)。
將生態公益林補助標準提高到50元/畝/年,其中30元補助給林權所有者,20元作為公益林區營造林資金,由市財政統管,統一用于防火林帶建設、補植補造成、跡地更新等。
設立贛江源生態補償基金,對贛江源頭生態價值進行補償,每年不少于2億元,專項用于瑞金市的生態建設。
[1]吳 越.城市公園的體驗式景觀設計研究[D].南昌:南昌大學,2011.
[2]國家統計局.中國縣域統計年鑒[M].北京:統計出版社,2013.
[3]劉 明,危貴元.瑞金市森林資源管理綜述[J].安徽農學通報(下半月刊),2010(22):96~110.
[4]羅振瑞,楊春春.贛江源瑞金林區森林資源保護芻議[J].安徽農學通報(下半月刊),2012(20):83~89.
[5]羅振瑞,許德連.淺析瑞金市林業產業現狀、問題與發展對策[J].安徽農學通報(下半月刊),2009(24):92~93.
[6]羅振瑞,李志明.瑞金市民營林業發展綜述[J].安徽農學通報(下半月刊),2010(16):26~52.
[7]張小明,羅振瑞.瑞金市木材加工行業消防安全綜述[J].安徽農學通報(下半月刊),2010(20):161~162.
[8]王善康,謝曉明,羅振瑞.瑞金市毛竹林資源現狀及產業發展探析[J].安徽農學通報(下半月刊),2010(24):118~119.
[9]楊小云,羅振瑞.淺析瑞金市民營林場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建議[J].安徽農學通報(下半月刊),2011(10):26~31.
[10]謝衛華,劉善宇,羅振瑞.瑞金林業和諧發展探討[J].安徽農學通報(下半月刊),2011(22):73~123.
[11]羅振瑞,劉立炳.瑞金市森林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的可行性探討[J].安徽農學通報(下半月刊),2012(24):117~125.
[12]李志軍,羅振瑞.瑞金市林業科技推廣現狀、問題及發展對策建議[J].安徽農學通報(下半月刊),2011(1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