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霞,劉建林
(湖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湖南長沙410151)
適應經濟發展精細培養人才、創新健全就業創業工作體系
——以湖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為例
龍霞,劉建林
(湖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湖南長沙410151)
湖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在適應經濟發展精細培養人才、創新健全就業創業工作體系過程中,實施人才精細培養,提升學生就業能力;提升創業素質、推進創業實踐;全面掌握就業情況、積極穩妥推進就業創業工作。
精細培養;創新健全;就業創業;工作體系
近兩年來,學校堅持以“確保普遍就業、促進高質就業、扶持困難就業、鼓勵自主創業”為工作宗旨,以切實提高就業工作質量為工作主線,以加強學生就業創業指導,拓展畢業生就業市場、深化校企合作為工作重點,以加強和提高就業工作人員服務意識與水平、規范就業管理為工作保障,以提升全院畢業生就業創業能力以及提高就業率與就業質量為工作目標,努力完善學生就業創業服務體系,努力打造具有鮮明特色的學生就業創業工作品牌,就業工作整體呈現較好發展局面。
(一)專業建設發展對接市場需求
按照“依托裝備制造業,立足長沙經開區,服務湖南新型工業化,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辦學定位,學校根據市場需求和就業狀況不斷優化專業建設格局,所有專業的設置和建設均著眼于“區域飽不飽和、市場需不需要、企業接不接受”,在結構調整中充分進行市場調研和可行性論證,確保專業與市場的對接度、吻合度、關聯度。
學校每年根據就業情況研究調整專業設置和招生計劃,具體操作堅持由市場“說了算”,近年來,學校增加了焊接技術及自動化、樓宇智能化工程技術、汽車維修技術等社會需求量大的專業招生計劃;而少數專業如生物化工技術則因畢業生初次就業率低而逐年縮減了招生規模。我校專門組織對湖南汽車產業人才需求情況進行專題調查,重點調研了長豐集團等九家省內主要汽車生產企業,對湖南省汽車制造業的現狀、發展及人才需求作了較全面了解。隨即研究新設立了汽車電子、汽車維修、汽車營銷等專業,并成立了汽車工程學院。目前已與上海大眾、廣汽菲亞特、北汽福田、眾泰汽車、比亞迪汽車等車企開展了不同形式的合作辦學,學校被授予“湖南省汽車產業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在國家倡導“兩型發展”、提倡使用新能源的大背景下,汽車工程學院于2012年開展了新能源汽車人才需求狀況的調研,又開發了“新能源汽車”專業。隨著湖南工程機械企業海外市場的不斷發展,機電類售后服務高技能人才需求旺盛,學校迅即順勢而為,與三一、中聯、山河智能合作開設了機電一體化海外服務方向專業,成為我省乃至全國第一家提出做“機電類海外服務人才”培養的院校,目前海外服務班已連續招收2012、2013、2014三屆新生。海外班設置情況被《中國教育報》大篇幅報道,求是理論網、新華網、中國教育新聞網、等數十家網站轉載,在全國職業教育界中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省內外多所高職院校前來我校學習就業工作、校企合作建設經驗。為加強樓宇智能工程專業建設,引進上海三菱電梯入校,投資400余萬共建“三菱電梯華中大區培訓中心”,新增“電梯工程技術”專業,開設“三菱電梯班”,共同培養電梯安裝、維保服務專業技能人才。當前正值生產制造型企業轉型發展,為降低人工成本,提升生產效率,工業機器人逐漸被眾多制造企業所使用,為切合企業轉型發展需要,學校積極融入產業發展鏈條,2014年又新開發了“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為裝備制造業培養機器人操作保養、維護維修專門技能人才。
(二)人才培養模式堅持就業導向
培養大學生自主擇業創業的能力,使大學生能主動根據個體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個人能力及職業價值觀進行相應的職業生涯規劃,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1]多年來,為培養市場實用、適用、好用,具有較強動手操作與實踐能力的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學校堅持完善了“前校后廠,工學結合,精細培養”人才培養模式,探索并實踐了“訂單班教學”、“生產性實訓教學”、“理實一體化教學”等多種人才培養途徑與形式,引進多家企業進校共建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與三一重工、中聯重科、山河智能、上海大眾、晟通集團、廣汽菲亞特、三菱電梯等機電行業知名企業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辦學。同時學校積極推進教育教學改革,針對與不同企業合作的專業、班級分別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校企雙方在人才培養中共建培養計劃、課程體系、師資隊伍、實踐基地、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學生前兩年半在校內完成基礎理論、校內實習實訓環節的學習,最后半年以“準員工”的身份進入合作企業進行以實踐操作能力培養為核心的頂崗實習,培養過程融入行業、企業的特點與要求。
(三)加強實踐教學突出能力本位
學校重視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推動全程化、多元化的實踐教學。在校內建立生產性實訓基地,校外建立頂崗實習基地,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達200余個。積極推行“項目驅動、能力本位”教學模式改革,著力提升學生實踐操作能力,進而增強學生專業能力。
學校以就業為導向緊貼市場辦學,通過實施以“精細化”為核心的人才培養戰略,協同合作企業對學生進行共同培養,大大提升了學生就業的綜合競爭力,形成了招生、培養、就業的聯動機制。
當前就業問題已對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構成重大挑戰,只有采取強有力的措施促進就業和創業,才能為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必要的前提和基礎。[2]
(一)創業教育提升創業素質
為加強和推動學生創新創業工作,學校設立了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湖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關于提升學生創業、創新和職業能力的工作規劃》,堅持把創新創業知識融入專業教育和文化素質教育教學計劃,積極貫徹國家“推動創業帶動就業”精神。將創新創業教育作為《職業指導》課程的重要內容,開設了《如何創業》選修課程;2012—2013年,舉辦了SYB(創辦你的企業)創業培訓共12期,培訓SYB學員360人。創新創業教育工作扎實推進,學校獲評“湖南省大學生創新教育基地”稱號。
(二)創業活動激發創業熱情
2012年學校承辦了長沙縣“創業富民進校園”——助推大學生創業活動啟動儀式,向創業大學生代表現場發放創業扶持基金,拉開了學校創業活動開展的嶄新序幕。至2013年底,每年一次連續在校內舉辦五屆職業生涯規劃大賽;連續三屆組織參加湖南省黃炎培職業教育獎創業規劃大賽,獲獎項目8個;2012、2013年連續組織參加長沙市第九、十屆大學生科技創新創業大賽,獲獎項目5個,并獲“優秀組織獎”;2013年組織參加省“我的創業夢”創業規劃電視大賽。一系列創業活動的開展,極大激發了學生的創業熱情,促進了學生主動創業。
(三)創業平臺催生創業成果
學校聯合長沙縣在校內建立了長沙縣大學生創業大廈(創業孵化基地),成立了專門機構管理、孵化大學生創業項目,按照“政府指導、政策支持、院校參與、市場運作”的模式進行管理與建設,為大學生提供場地、資金、指導、實訓等方面的服務,畢業兩年內的大學生凡有志于大學生創業的均可零租金入駐創業大廈孵化兩年。該大廈可容納40家大學生創業企業入駐,目前已有長沙智仁財務咨詢有限公司、長沙市仟信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長沙縣和香源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等多家本校大學生創業企業入駐創業大廈,安排了30余名大學生就業,實現產值近500萬元,起到了很好的帶動作用。
學校建有電工電子、財務實訓、軟件技術開發、市場營銷等創業基地,鼓勵并扶持大學生創業。成立了就業創業協會開展創業宣傳、創業競賽、創業培訓和其他創業服務活動,以就業創業協會為龍頭,依托就業創業基地,認真組織學生開展創業培訓與創業實踐活動。該協會被評為湖南省高校優秀學生社團。
學校注重畢業生就業跟蹤調查工作,經常性派員深入用人單位或通過畢業生本人發放調查表,統計畢業生本人和所在單位的反饋意見,綜合分析畢業生工作狀況,形成調查報告,全面總結專業人才培養效果。
2014年上半年,學院專門開發了“畢業生跟蹤調查系統”,設計了調查問卷,學生上網即可填報有關調查內容,后續通過系統自動實現了有關調查項目的統計分析。
為全面掌握學院畢業生就業率和就業質量等數據,更客觀地了解人才培養工作水平,學院還專門委托第三方調查機構麥可思公司連續對我校2012、2013、2014屆畢業生作跟蹤調查,全面了解畢業生工作情況。
學校就業工作通過以上有關調查形式和途徑,全面掌握了基礎情況,有了參考依據,極大促進了后續就業工作開展。
(一)人才培養成效顯著,就業率居于前列
建立、完善就業創業指導和服務體系,提高創業的服務質量,促進大學生順利進入創業的軌道,減少額外的負擔。[3]2012年至2013年經省廳認定我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分別為88.42%、90.73%。截止至2014年7月30日,我校2014屆畢業生初次就業率統計顯示為90.56%。各屆年終就業率一直穩定在95%以上,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居于全省高校特別是高職院校前列。
(二)就業服務積極全面,社會滿意度較高
學校以就業和社會需求為導向推進人才培養取得了較好工作成效,學生就業能力顯著提升,就業質量不斷增強。各界畢業生受到了社會各界和用人單位的普遍認同。歷年來,學校采取問卷調查、訪問等多種方式,對用人單位和畢業生進行跟蹤調查,滿意度均在90%以上。
據麥可思對我校2012屆畢業生的調查顯示,本校2012屆畢業生畢業半年后的就業率為93.1%,比全國高職平均值(90.4%)高2.7個百分點;畢業生半年后的月收入為3388元,比全國高職月薪平均值(2731元)高650元。
(三)就業工作扎實有效,榮獲各類榮譽
學校嚴格落實國家就業政策,積極開拓就業渠道,扎實做好就業跟蹤服務,加強企校聯系與溝通,確保了就業工作的穩定有序,近兩年未發生與畢業生就業工作相關的任何重大事故。由于工作紀律嚴明,管理科學規范,學校近年就業工作成效顯著,2012年12月獲得省教育廳組織的全省高校就業工作“一把手”工程督查優秀單位稱號,2012、2013年連續兩屆獲得湖南省高職高專招生與就業研究會頒發“就業工作先進單位”稱號,并在年會上做典型經驗交流發言。2013年獲評為湖南省就業創業示范建設校榮譽稱號。
學校被評為全國機械行業校企合作與人才培養優秀職業院校;被授予、“珠三角(東莞)人力資源供應基地”、“昆山人力資源開發基地”等諸多就業工作稱號。中國教育報、湖南教育電視臺、湖南教育政務網等新聞媒體近兩年多次以專版、專題形式報道學校就業工作的成績。
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是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學校的生存與發展之本,關系到社會的穩定與和諧。我們將以上級文件精神為指導,結合學院實際,進一步重視和加強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學先進,找差距,進一步把我院就業工作“一把手工程”抓實抓好,力爭我院畢業生就業工作再上一個新臺階。
[1]池小萍.武漢城市圈大學生就業創業問題思考與探索[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6):11-12.
[2]王有杰.構建“三級就業創業體系”統籌推進各類勞動者更高質量就業創業[J].山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2014,(10):10-11.
[3]林海峰.廣東大學生就業創業政策環境及對策的研究[J].廣東青年職業學院學報,2013,(11):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