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臻,劉麗榮,曹險峰
(長春財經學院,吉林長春130122)
與職業(行業)標準相銜接課程與教學內容體系研究
——以法學專業《合同法》教學為例
王玉臻,劉麗榮,曹險峰
(長春財經學院,吉林長春130122)
本文對民辦高校教學改革的路徑,主要從課程設置、教學模式的角度,以合同法教學為例進行研究,探討了合同法和司法考試的銜接問題。
職業標準;銜接;課程設置
從教育部公布的15個就業較低的專業,法學排名靠前。法學專業本科生就業率逐年降低。由于法學教育規模的擴大,進入法學學習的入口門檻很低,但國家嚴把法學教育的出口關。2002年起我國設立司法考試制度。國家司法考試是國家統一組織的從事法律職業的資格考試,從事司法工作絕大多數都需要通過司法考試。民辦高校法學院系培養應用型人才,就必須把司法考試作為法學教學改革考慮的重中之重。另一方面,符合就業市場需要的法律人才有效供給卻嚴重不足。就業市場需要的是有扎實的法律理論基礎知識,知識面要廣,而且具備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又具有分析、歸納、整理文字資料的能力,具備社會實踐經驗,能夠快速融入法律日常工作中的法律人才。另外,民辦高校師資力量配備不足,教師教學任務重、備課壓力大,教師教學科研力量薄弱,硬件設施等存在問題,使得民辦高校法學教育存在生存危機。
2.1 課程設置體系不合理
課程設置體系不合理,根據收集的全國各大財經類院校的培養方案與教學進度計劃表(包括吉林財經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上海財經大學、江西財經大學、北京工商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吉林大學、延邊大學等十余所院校),我們可以看到,這些院校基本上將法理學開設在大一的課程中,以長春財經學院為例,之前的培養方案,也是將法理課安排在大一的課程中進行講授。但是通過對民辦院校法學本科學生的實際調研,我們發現,學生普遍反映在大一開設“法理學”,學習難度太大,希望在學習法學的基礎理論之后,再開始學習“法理學”。而《合同法》一般是在民法總論學習完畢之后,開設合理。另外,因其和實際生活離得較近,所以學生學習時相對容易接受。
2.2 課程設置實踐性教學比重不合理
從事法律工作,需要通過司法考試,但是通過調查,我們法學民辦院校的司法考試通過率遠遠低于國家司法考試通過率。嚴格說來,我們的定位是:在校期間或畢業后兩年內能取得法律執業基本資格。而在學校向應用技術型大學轉變的整體背景下,現在的課程設置上實踐性教學的比例與比重設置不合理,沒有突出實踐性,沒有做到與司法考試相銜接。教師授課過程中,更偏重于法學理論知識、各種學說的講授,對于現行法的講解和重視程度不夠。而司法考試注重對于現行法律實施及應用的考察,從而導致學生在接受完四年本科教育后,參加司法考試,卻感覺需要重新學習所有的考試相關科目。
法學教育應當培養學生的能力,注重法律邏輯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而非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的接受教師所傳授的知識,導致學生只是死記硬背,而且長期如此,缺乏學習的興趣,也無法很好的建立自己的法律邏輯思維。對于法學教學考核形式僵化,考試目標偏重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能力的考察,忽視了對于知識運用和創新能力的考察。因此,需要我們對教學模式進行改革。
民辦高校法學教學的目標定位,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法學專業人才培養要與司法考試相銜接。
在職業教育標準相銜接的教學內,如課程體系研究方面,已經有許多研究成果。大部分的研究是從職業標準與具體專業課程體系的角度進行的,也有的學者是從整體上對職業標準與教學課程體系的角度進行研究。結合法學專業的學科特色,許多學者從職業標準,即司法考試與法學學科課程體系的構建進行研究,也有的學者對法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進行研究,分析司法考試與法學專業應用人才培養的銜接問題。法學本科階段的學習,是通過學習使學生具備專業素養,引導學生了解法學知識結構,這樣接觸實務時,才能有堅實的法律知識基礎,實現法學教育和司法考試的良性互動。具體內容包括:
其一,課程體系。設置的總體考量是:法學是生活經驗的總結,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生活經驗,大一、大二學生基礎課程較重。后期課程減輕,主要為學生考司法考試、考公務員、考研或參加工作做培訓、鋪墊作用。落實教育部十六門核心課程,適當地增添關于商法與經濟法方面的課程。第一學期設置“法學導論、法律思維與法學方法”兩門引路性課程,設置中外法制史這一基礎類課程,將“法理學”課程安排到第三學期,并在第六學期、第七學期設置司法考試指導與論文寫作指導課程。課程設置總體上體現為紡錘形,這種設置的總體考量是:法學是生活經驗的總結,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生活經驗。大一、大二學生基礎課程較重。后期課程減輕,主要為學生考司法考試、考公務員、考研或參加工作做培訓、鋪墊作用。
其二,課程設置。在課程設置上,既有單獨的考試輔導課程,也要求任課教師在授課中貫徹司考輔導。因學校向應用技術型大學轉變的整體背景,突出實踐性教學的比例與比重,在課程設置上,突出實踐性。例如,增大司法考試考前指導。在既有課程授課中,強調將實踐性落到實處,具體化實踐性學時。
以合同法教學為例,首先,《合同法》教學過程中,要和司法考試緊密連接,在平時授課過程中,既要注重基礎知識的講解,又要加入對司法考試真題的講解,在講解時要注意聯系法條。使學生對于司法考試從陌生到熟悉,并進一步對于如何破解司法考試的試題,形成解體的思路。這就要求授課教師自身也要做到與時俱進,除了具備掌握基礎的《合同法》理論知識,還要對于司法考試考察的知識點熟練把握,對于司法考試真題進行研究,這樣才能在授課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將《合同法》的學習與司法考試對于該科目的考察相銜接,為將來通過司法考試打下堅實的基礎。其次,在授課過程中,采用多種教學模式,改變過去教師講解,學生聽課的填鴨式模式,將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這就需要先將學生拉入課堂中來,讓他們參與進來,使他們產生學習的興趣,真正熱愛課堂。如,在《合同法》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采用案例教學法,將抽象的法律知識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進行授課,一邊分析案例,一邊分析相關法律知識,使學生更容易理解。采用案例品鑒的方式,使學生對于如何解決一起合同糾紛,讓學生有感性的認知,具體雙方當事人、案件爭議的焦點問題、雙方如何展開質證,最后爭議問題如何解決,等等。通過《合同法》的學習,讓學生真正掌握如何處理合同糾紛的一些基本問題。另外,還可以課內組織學生選取簡單的案件進行模擬法庭的演練,增加學生參與實踐的機會。
法學應用型人才培養,目前不可回避的問題就是本科法學教學如何與司法考試相銜接,提出民辦高校法學院系實用的教學模式。民辦法學院校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學生畢業后的流向主要包括:通過司法考試、考研深造、從事法律工作、從事警察,考取公務員等。應學校向應用技術型大學轉變的整體背景,突出實踐性教學的比例與比重,在課程設置上,突出實踐性。例如,增大了司法考試考前指導。在既有課程授課中,強調將實踐性落到實處,具體化實踐性學時。要求教師細化實踐性學時為課內模擬法庭、案例研討、演講比賽、辯論賽、品鑒相關視頻資料、做司法考試真題等。
[2]白景永.構建與行業標準相銜接的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研究[J].山東外語教學,2011,(03):90-91.
[3]蘆波.合同法的“應用型教學”初探——對當前“應試型”合同法教學的反思[J].商品與質量,2011,(11):187.
Research on the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Content System of the Profession(industry)Standard Cohesion——A Case Study of"Contract Law"in Llaw
WANGYu-zhen,LIULi-rong,CAOXian-feng
(Changchun Institute ofFinance and Economics,Changchun 130122,China)
In this paper,the path ofthe reform of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main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rriculum,teaching mode,the contract lawteachingas an example,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blemofthe contract lawand the judicial examination.
Professional standards;Cohesion;Curriculumsetting
G712
A
1674-8646(2015)10-0058-03
2015-06-16
課題項目:吉林省高等教育學會2015年度高教科研一般課題(JGJX2015D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