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炯毅
摘要: 拜師學藝是為了加強培養師范生素養的產物,在這個師范生教育大眾化的時代和以實踐為主的現代教育理念下,拜師學藝能使師范生盡早的接觸課堂,促進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師范生的實踐教學能力,為師范生的教育見習和教育實習做好鋪墊。
關鍵詞: 師范生;拜師學藝;意義;問題 ;建議
一、拜師學藝及其意義
(1)拜師學藝
師范生拜師學藝是指師范生通過高等教育學校有關機構的組織,在有關名師所在中小學學校的支持下,拜當地中小學名師為指導老師,結對與名師進行學習的一種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學習活動。拜師學藝一般是師范生利用自己課余時間,進入中小學學校去近距離的接觸真實的上課場景,在課上觀摩名師的教態、教學語言、教學過程并加以學習的過程。拜師學藝一般是從本科大三開始,持續一年時間,和學科教學學習和教育見習同步進行,為教育實習奠定基礎。
(2) 拜師學藝的意義
拜師學藝是師范生教育見習、教育實習前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師范生進行教育教學實踐的首要環節。
1. 通過拜師學藝,能夠促進理論聯系實際.我們清晰的知道,雖然高等教育中的學科教學學習在很大程度上接近中小學的教學過程,然而由于中小學的課堂是具有非預測性,不確定性的一種實際教學活動,而學科教學論是固定的,基本不變的理論知識。因此學科教學論和中小學實際教學又存在很大的不同,拜師學藝能夠很好的去聯系二者,讓師范生在實踐的教學環境中聯系理論的知識。
2. 通過拜師學藝,能夠提高師范生的教學能力。拜師學藝雖然是以觀察學習、聽課為主,但大量的聽課和觀摩是保證師范生實踐教學質量的先決條件。通過聽大量的課,歸納課上會出現的大部分教學狀況,并選擇合適的應對方法加以內化、學習,為以后實際教學時應對課堂狀況奠定基礎。
3. 通過拜師學藝,能夠為教育見習打下基礎。在文獻[2]中明確的指出,在教育見習中,很多學生沒有明確的目的和切實可行的具體任務,他們更多的是作為盲目式的參觀者.師范生在拜師學藝之后進行見習能夠使師范生對于見習的目的與任務更加清晰,對于見習更加得心應手。
二、拜師學藝存在的問題
(1) 未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
拜師學藝活動不僅是去聽取教學知識,更多的是要觀摩名師的一些優秀的教學行為與教學過程并加以內化。個別的師范生未做好準備工作便去聽課,會使得在聽課的過程中對于名師所講解的教學知識不能夠很好的理解,以至于無法兼顧觀摩名師的優秀教學行為。
(2)拜師而不學藝
1. 師范生沒有清楚的認識到拜師學藝的重要性,他們認為這是成為一個新教師在職前的一個普通環節.因此他們將拜師學藝的活動例行公事化,每星期抽取半天的時間聽課,但是并沒有仔細的觀摩名師的教學過程,沒有深入的思考教學過程中我們值得學習的地方。
2. 沒有明白拜師學藝的目的及其具體的任務。有些師范生不明白拜師學藝要做什么,該干什么.他們更多的以為只是聽聽課,提前感受下真實課堂的情景.這時候他們就變為了盲目式的參觀者,甚至還置身于教學情景當中,不自覺得進入了學生的角色,將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在教師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知識上。
(3)單向、單調的信息傳遞
1 .拜師學藝形式過于注重生聽師講。拜師學藝的活動屬于學生學老師教的一個教學過程,但是活動的形式過于單一,一般是名師在上課的時候學生在下面聽課觀摩。又由于時間短,一周只有半天的聽課時間,因此師范生與老師的交流時間過少。單純的聽,沒有很好的與名師進行交流使得拜師學藝的效果大打折扣。
2.簡單的聽課而沒有深入的研究探討。大部分師范生意識到了拜師學藝的重要性,他們也明白聽課過程中的目的和具體的任務。然而他們更多的是局限于聽課,沒有主動的與指導老師進行交流,與他們探討教師技能上的一些問題,比如說對于教學設計、教案的寫法和它們的注意點,以及如何更好的進行教學過程的情景設計等等。
(4)未做好總結工作
大部分師范生在拜師學藝活動結束之后,并沒有很好的進行活動的總結以及活動中所學到的經驗的歸納。總結是任何活動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它起到了一個承上啟下、內化知識的作用,它不僅能夠將知識內容很好的內化,而且也能為下一次的學習做好鋪墊.缺少了總結工作的拜師學藝效果將大打折扣。
三、拜師學藝的建議
(1) 師范生
1.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首先閱讀一些關于教育學,心理學的一些書籍,對于學生的基本情況以及心理特征有一定的了解,然后對于名師要上課的內容有大致的理解與掌握,并思考如果自己是老師,會如何設計情景引入,如何設計教學過程。
2.認真、有思考的聽課。在聽課的過程中要集中注意力,認真的觀摩名師的教態,教學用語,仔細揣摩名師的情景引入以及他的教學過程,并與自己預設的教學過程進行比較,思考他的優點并加以學習。
3.主動、積極的與指導老師交流.有效的交流溝通,不僅能夠聽取指導老師對于教學過程的一些意見,而且也能夠讓指導老師提出一些適合于鍛煉你教學技能的相關方法。
4.及時的做好總結工作。在活動結束后,要及時的進行上課過程中學到的經驗總結以及指導老師提出的相關建議的記錄,并加以思考揣摩,內化為自身的知識。
(2) 指導老師
1.經常的給師范生上示范課,指導師范生聽課、評課。由于聽課貫穿了拜師學藝活動的全程,是教師必須要學會的技能。因此指導老師要在第一次聽課時詳細的教會師范生如何聽課、評課。讓師范生為后繼的活動打好基礎。
2.提供參加教研活動機會。教研活動是指針對教師的相關問題進行解決的教學研討會。師范生可以在其中感受一些從未接觸過的教師問題,為成為一位新老師做好基礎準備。
3.經常性的指導師范生,給他們提出些相關意見。指導老師作為一位擁有了幾十年教學經驗的老教師,自身的經驗非常豐富,可以將自己教學經驗中需要注意的地方教授給師范生,讓他們先提前引起關注,為將來的教師生涯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王叔新.試論師范生拜師學藝的意義[J].臺州學院學報.2007(29):59-62.
[2]郭保中.改革教育見習的思考與實踐[J].教育與職業.2008(36):159-161.
[3]李寧萍. 關于改進教育見習的幾點思考[J].青海師專學報.2004(1).111-113.
[4]丁寶善,教育見習漫談 [J]. 溫州師院學報, 1993, (3):32-34.
[5]瞿榮俊,對教師聽課誤區的分析與思考[J].觀察與探索,2011(1):59-60.
(作者單位:臺州學院 數學系,浙江 臨海 317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