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年華
中藥炮制機理研究的創新思路與方法
劉年華
通過對中藥炮制機理研究現狀、存在問題、研究成果等的分析,來系統研究中藥炮制機理在我國千百年醫療實踐中發展的程度和研究的初步成果。研究主要從文獻梳理角度入手,對現有中藥炮制機理的創新思路進行挖掘,并以應用實驗藥理學方法為理論基礎,選用符合中醫藥理的指標和模型來深入的進行思路拓展,在此過程中務必以中藥在炮制前后屬性的變化及炮制基本工藝的改革作為思路創新主要研究重點。
中藥炮制;藥物炮制;飲片規范化;輔料質量標準
隨著我國中醫藥事業的不斷發展,中藥炮制已經形成了一整套嚴密完整的中藥炮制理論系統。以炮制前后藥性對比作為機理研究核心,我國中藥炮制機理的研究在各類的操作繁雜的炮制流程的輔助下,其研究范圍更為廣泛[1]。當前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及國人對身體健康的關注力度不斷提升對傳統中藥炮制技術的發展也起到了極為明顯的催動作用[2]。但是從我國當前中藥炮制研究和應用現狀來看,由于不同區域中藥炮制手段和模式具有極大差別性,即便當前中藥炮制機理研究過程中嘗試融入一些創新方式,但是創新力度不高,仍需要加大研究力度。
1.1 現狀分析
1.1.1 中藥炮制應用的影響 由于中醫藥在漫長的發展歷程中,已經建立起具有獨特性的理論系統。中藥炮制作為中藥加工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進行中藥炮制機理研究的過程中,同樣需要以中醫藥理論作為研究輔助,并結合臨床療效的實際情況進行深入研究和探索。目前在中藥炮制研究的多項思路方面,還原論以其將復雜問題簡單化的優勢日漸成為中藥炮制的典型研究思路[3]。在此種理論下中藥炮制復雜的體系被拆分成若干不同的子系統,而此種拆分方式主要適用于中藥炮制后原有藥效容易發生變化的中藥。以烏頭的中藥炮制為例,烏頭所含有的烏頭堿使用炮制的方式水解成烏頭次堿和原堿時,烏頭原有的毒性會隨之降低;再比如半夏的炮制,以去毒作為炮制基本目標的操作后,隨著現代醫學的不斷發展,半夏臨床效果需要進行多元化的改變,因此姜半夏、清半夏、法半夏等在繼續踐行毒素消解的同時,其臨床藥效也隨著需要的不同而有所區分,因此,在此類要求下中藥炮制機理的研究就需要從去毒、去麻辣味、多重療效的創新性研究等方面入手加以探究。
1.1.2 中藥炮制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的中藥炮制依然遵從傳統的烤制方式,缺乏統一的、可以量化的、科學的規范及控制系統。盡管在超聲、微透析技術、遠紅外線輻射、高壓、多種新溶劑等的有效改進下,中藥炮制的現有技術有所提升,但是在依然沿用傳統設備的前提下,中藥炮制的方法和手段的創新度并不高[4]。從中藥研究現狀來看,盡管中藥炮制在不同程度上按照不同視角的要求在不斷的進行各種類別的探索,但是從實踐情況來看,理論和實踐的想脫離導致中藥炮制的研究形式多樣,而在具體執行時卻缺乏執行條件,中藥炮制實際應用無法為中藥炮制研究提供豐富養分和檢驗基礎的前提下,中藥炮制成分研究的各種局限性、中藥炮制研究理論應用的各類阻礙等已然成為目前中藥炮制領域無法與現代科學和技術相融的重要影響因素。
1.2 成果分析
1.2.1 中藥炮制可有效提升藥物療效 中藥炮制工藝當前主要包括炒、煮、炙、煅等多項。通過炮制工藝的合理運用,中藥的藥物屬性和毒性等均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變化,這也是使用中藥炮制工藝來提升臨床用藥療效的主要目的[5]。中藥在炮制前后的藥性及臨床的效果可能發生變化的問題一直是中藥炮制工藝進行創新的切入點,比如何首烏在中藥炮制工藝運用時,其原有的滑腸解毒功效在融入黑豆汁進行蒸制后,抗衰老補腎肝的新功效出現,而何首烏原有的滑腸作用則消失。但是受到成分、理論實踐檢驗不足等的研究局限性,一些研究者提出中藥炮制對藥理的改變性與中醫理論完全不符。如在胡索的炮制過程中適當使用醋可以促進生物堿的提取與實際藥理的相悖性。
1.2.2 中藥炮制可有效降低中藥毒性 具有毒性成分的中藥,在經過中藥炮制之后可以有效降低其原有毒性,通過加熱可將毒性蛋白進行解讀或變性,在破壞原有毒性分子結構的同時,確保毒性成分可以消減[6]。除中藥毒性的降低以外,目前中藥炮制的使用還可以從不同炮制方法及條件的角度對不同成分的變化進行檢測,所對比出的結果可以作為教材現代炮制技術如最大化戒毒等的指導。
2.1 創新思路 首先中藥炮制機理的創新必須關注對現有文獻的研究。中藥炮制方式和手段是我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的醫療實踐過程中的智慧結晶,具有著一定的實踐依據和理論指導作用,盡管與當前現代化醫學技術的發展需要具有一定的差距性,是在長期實踐的過程中,當前所保留了一些優秀案例、經驗、發現的問題等,對于中藥炮制機理的創新思路提出和拓展等均有一定的可借鑒性[7]。
其次,當前中藥炮制機理的思路創新,務必立足在應用實驗藥理學方法的基礎上,當前進行實驗藥理學的探索對我國中藥炮制機理思路創新的開拓,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由于中藥臨床研究中大量中藥化學成分的研究與藥效之間存在脫離性,因此在中藥炮制機理的思路在創新過程中,有效結合實驗藥理學,并選用符合中醫藥理的指標和模型,在化學成分不清的前提下,此種研究方式可達到指導炮制質量提升和促進基本工藝改革的目的。
2.2 創新方法 首先,強化中藥炮制機理炮制輔料和機械的研究。在中藥炮制過程中,由于投入的藥劑量的數目差異性會直接影響到工藝技術參數的變化,所以根據實驗的具體操作需要,進行設備的統一和完善更為重要。在此方面,需要國家加大技術和資金投入,鼓勵炮制設備的進一步創新和研究,尤其在中藥炮制機理炮制設備的功能拓展方面更需要加強注意。
其次,中藥炮制機理研究必須重視炮制質量標準的完善。在中藥炮制的過程中,輔料的比例、輔料來源、輔料藥用標準等的控制極為重要,這也是中藥炮制機理研究的重要基礎,在進行科學管控時可從生產藥劑和輔料的公司入手,比如實施生產經營的許可證監管制度等。
最后,中藥炮制機理研究要注重中藥炮制與其他學科之間的合作研究。目前國內外的幾十種中藥炮制機理的現有研究成果中,相應的藥理效應和化學成分含量等的變化以及相互之間的關系已經被明確,此種梳理行為和研究方法可以作為中藥炮制機理研究方法創新時的可借鑒方向之一。考慮到中藥炮制之后,可能會引起化學成分、藥理效應的多樣性變化,在進行中藥炮制機理研究的同時,可以適當與藥動學、應用血清藥物化學等有效融合起來,從炮制后體內有效成分的變化角度入手,進行全面的、真實的判斷[8]。
綜上所述,中藥炮制機理研究歷經了千百年的醫學實踐過程發展到現代已經具有一定的理論體系。但由于在實踐過程中,現有的中藥炮制工藝較為落后,盡管在現代科學技術的輔助下有所改進,但是中藥炮制的手法依然遵循傳統模式。中藥材在各類方式的炮制之后,其功效有可能發生不同程度的變化,此項認知已被列入當前中藥炮制研究的基本原理中,但是由于我國中藥炮制理論研究依然停駐在微觀方面,在未來的機理研究發展中,可以嘗試將中醫炮制機理與生物信息、臨床、體內外相結合等有效融合起來,從多方面、多角度對中藥炮制前后的藥歷變化趨勢等進行進一步研究。
[1] 孫娥,徐鳳娟,張振海,等.中藥炮制機制研究進展及研究思路探討[J].中國中藥雜志,2014,30(2):363-369.
[2] 秦昆明,束雅春,曹崗,等.中藥炮制研究的思路與方法——以地黃的炮制研究為例[J].中草藥,2013,16(6):1363-1370.
[3] 蔡寶昌,秦昆明,吳皓,等.中藥炮制過程化學機理研究[J].化學進展,2012,4:637-649.
[4] 張麗霞,高文遠,王海洋.微生物技術在中藥炮制中的應用[J].中國中藥雜志,2012,24:3695-3700.
[5] 郭昊,杜偉鋒,曹崗,等.紅外光譜技術在中藥炮制研究中的應用[J].中成藥,2013,4:819-822.
[6] 高飛,傅超美,胡慧玲,等.關于中藥炮制機制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的思考[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3,5:352-355.
[7] 周逸群,賀福元,楊巖濤,等.美拉德反應研究現狀及對中藥炮制和制劑工藝研究方法的影響[J].中草藥,2014,1:125-130.
[8] 秦昆明,石蕓,談獻和,等.現代儀器分析技術在中藥炮制機理研究中的應用[J].中國科學:化學,2010,11(6):668-678.
10.3969/j.issn.1009-4393.2015.30.003
江西 331311 江西省新干縣麥斜鎮中心衛生院 (劉年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