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琪
關于提高初中英語作業設計有效性的幾點思考
舒琪
【摘要】有效的作業設計是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伸,但在實際的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對作業設計卻相對不夠重視,本文闡述了有效作業設計的原則以及開展有效作業設計的一些嘗試。
【關鍵詞】初中英語;作業設計;有效性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作業的設計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是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伸。學生通過作業來復習、鞏固課堂所學知識,養成獨立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教師通過作業來了解學生對課堂知識的掌握,指導學生學習、調整教學方法;家長通過作業來了解孩子的英語學習情況。
但長期以來,無論是教學研究還是教學實踐,教師都相對重視英語課堂教學,而忽視作業的有效設計,傳統機械的英語作業已不能適應學生的發展。那么,如何使有限的英語作業更好地體現教學效果,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和動力,挖掘他們的學習潛力,使其樂思、樂做,成為我們要研究的問題。
(一)英語作業形式單一
一般情況下,作業內容都是圍繞中考題型來設計的,向中考看齊,實行題海戰術,提倡以量取勝。同時,單一的英語學科知識內容、重復的鞏固練習等,在一定程度上都打壓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讓學生感到枯燥、無味、厭倦,所以往往應付了事,降低了學習效果。
(二)英語作業的層次性不強
部分教師在布置作業時,對學生個體和知識層次的差異未做深入的分析,布置作業往往實行“一刀切”,沒有層次、缺乏個性和彈性,結果是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因“吃不飽”而松懈,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卻因“吃不了”而厭學,最終導致不能獨立完成作業,甚至開始討厭英語學科。
(三)英語作業設計針對性不強
部分教師在課堂上能抓住教學目標、重難點,但在布置作業時卻實行“拿來主義”,比較隨意,出現偏離教學目標等問題,使得作業的針對性不強,導致學生的鞏固練習和科學系統地學習出現偏差。
(四)英語作業設計趣味性不足
初中英語作業設計應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等學習需求,但不少教師完全以中考為中心,幾乎只重視詞、詞組、句子和語法的積累,而忽視了英語語言的交流作用,這也就削弱了學生從作業中獲取創造力的興趣。
(五)英語作業設計中的互動不足
傳統的作業往往只是學生個體獨立完成,學生之間缺乏互動、交流的機會,只是為了作業而作業,不管作業質量如何,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成了做作業的目的。長此以往,不僅磨滅了學生的興趣,還制約了學生思維的發展。
(一)英語作業內容源自教材卻不局限于教材
初中英語作業的內容主要來自于課本知識點,但教師在布置作業時可以通過要求學生多閱讀英語類的報刊、雜志,看英語電影、電視,聽英語廣播、名人演講等方式,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聽力能力、口語能力,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讓他們多方位了解英語知識,使學生感受到英語學習不是一項任務,而是一種需要,是一種享受。
(二)英語作業的難度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水平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經說過: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筆者在講到too,as well,also,either的區別時,給了學生四個最典型的例句:
1. If he doesn’t go,I won’t go,.
2. In this field he has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3. Simon likes playing football,and helikes playing basketball.
4. He likes swimming,and his wife likes it,.
讓學生在完成每個句子時能夠找到依據,大大提高了學生做練習的成功率,學生從作業中獲得了自信和成就感,自然也就調動了學習與運用語言的興趣。
(三)英語作業設計要以現實生活為題材
作業材料的設置應盡量貼近現實生活、貼近學生的興趣愛好,符合他們的年齡特征。Goforit!八年級上教材第八單元,學生做了一份邊制作milk shake邊用英語講述制作的過程的作業,這樣的作業既貼近現實生活又符合他們的年齡特征,因此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學效果比較理想。
(一)初中英語作業設計要有多樣性
作業類型的多樣性會不斷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其完成作業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因此,教師應從不同角度精心設計形式多樣的作業。
在一次國慶節假期前,筆者給學生布置了“找找生活中的英語”的作業,讓學生留意自己周圍的英語商標、廣告牌、標識牌等,并拍下照片,選取他們最滿意的5張照片打印出來,附上說明,在節后進行展示,這樣的活動大大提高了學生對假期作業的熱情,也提高了學生做作業的主動性和質量。
(二)初中英語作業設計要有層次性
教育是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因為擁有不同的遺傳因素、家庭條件和生活經歷,因此,學生在性格、興趣、學習能力等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差異,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正確認識學生的個體差異,在布置作業時注意分出層次,將作業設計成“比做”和“選做”兩種形式,為學生提供選擇的機會和空間。一方面,要讓優秀生渴望挑戰難題;另一方面,也能讓“學困生”在作業中找到信心,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
(三)初中英語作業設計要有延伸性
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它需要學生更多地去了解文化的背景、差異,了解英語文化中的諺語、俗語,尋找接近學生生活實際的英語,以促進他們對英語的認識、了解、學習。所以,除了在課堂上進行拓展外,教師還要引導學生主動去閱讀英語報刊、觀看英語視頻,通過課外延伸性的作業,使學生的英語知識得到豐富和提高。
如Goforit!九年級Unit 2談論的是中國的傳統節日Mid-Autumn Festival。筆者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收集一些關于這個節日的起源和中國人過節的傳統;再收集國外某個為紀念某位名人而設立的節日。之后,由小組代表在課堂上介紹本組搜集的結果。這樣的活動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他們的積極性很高,搜集到的資料內容豐富,課堂效果也遠比直接教授好得多。
(四)初中英語作業設計要有趣味性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在《教育過程》一書中寫道:“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而不是諸如等級或往后的競爭便利等外來目標。(杰羅姆·西摩·布魯納1989)”心理學家羅杰斯也強調:“各種水平的學生在遇到對自己有意義的、感興趣的問題時,必然會進行自我主動的學習。(卡爾·羅杰斯2008)”有趣的作業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牽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以使其不再把作業當成一種負擔,相反,他們會積極、主動、愉快地去完成。
Goforit!教材七年級下Unit 5的話題是animals,要求學生描寫一種小動物。但如果只讓學生單一地去寫,寫出的小文章必然會有一定的局限性。于是,筆者換了一種方式,即讓學生寫出他所喜愛的動物,然后請其他同學猜他所寫的是哪種動物。這樣,學生為了更詳細地描述自己所喜愛的動物,便會主動搜集與此相關的資料,以使寫出的文章生動有趣,不僅擴充了知識,還從中感受到了分享的快樂。
(五)初中英語作業設計要有互動性
新課程標準強調培養學生用英語做事情的能力(教育部2011),使學生在與他人的實踐活動中發展語言與思維能力,并在展示活動中感受成功。
在學習了九年級的Unit 8 section A的3a后,筆者布置了一項采訪的作業,7人一組,一人扮演采訪者,采訪社區里人們對strange noises的看法,其余6人分別扮演Victor’wife,Victor,the policemen,Helen,One woman in the area,the writer,學生積極性很高,他們主動增加了每一個角色的臺詞,豐富了劇本,同時還準備了道具,使之更具生活化。教學實踐證明,生活化的作業可以讓學生克服語言障礙,培養他們用英語溝通的能力。
(六)初中英語作業設計要有創新性
思維能力是促進學生交際應變能力的核心機制和最活躍因素,通過教師的調控,按照思維的規律組織學生進行思維活動,可以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優良的思維品質。因此,教師要創造性地設計作業,以使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研究進行多種形式的活動,同時,大膽進行發散性創造,可以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和創新的能力。
Go for it!八年級下Unit 6 Section B的2b是一個沒有結局的劇本,筆者在教學時給學生布置了一項小組作業,請他們通過小組討論、查找資料,充分發揮想象,為劇本寫一個合理的結局,并將劇本完整地表演出來。這類作業加強了學生對所學語言知識的運用,培養了團隊精神和積極創新的能力,能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
英語作業的設計需要源于教材但不僅限于教材。教師應使作業的難度符合學生的實際水平,以現實生活為題材,從多樣性、層次性、延伸性、趣味性、互動性、創新性等方面來提高英語作業的設計效果。
引用文獻
杰羅姆·西摩·布魯納.1989.教育過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卡爾·羅杰斯.2008.自由學習[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1.英語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信息:310000,浙江杭州,浙江省杭州高新實驗學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