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軍鳳 劉樹春
摘要: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在國內中醫藥院校屬于新開設的專業,中醫藥信息學是其主要專業基礎理論課之一。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掌握中醫藥信息學知識,本文根據該專業大學二年級學生的知識結構及特點,從教學內容的組織、多媒體課件的應用、用實際成果闡釋中醫藥信息學理論體系以及該課程的學習方法等方面對中醫藥信息學理論課教學方法進行討論。
關鍵詞:中醫藥信息學;教學法;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中醫藥信息學是中醫藥學的一個分支,是中醫藥學與信息學交叉融合產生的、新興的、發展中的交叉科學。2010年,遼寧中醫藥大學開設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所設課程涉及中醫藥學、信息學、管理學、計算機科學等領域,是一個多學科相互交叉融合的專業。該專業學生學習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計算機類課程、信息管理類課程及中醫藥類課程等相對獨立的五類課程,中醫藥信息學屬于其中的專業基礎課,其作用可以將這五類課程進行有機地結合,使學生從理論角度認識如何對中醫藥信息進行管理,及如何建立有關中醫藥信息系統等。作為一門專業基礎理論課,怎樣講授才能使學生更好地掌握中醫藥信息學知識,使其發揮應有的作用呢?筆者對中醫藥信息學理論課教學方法進行了深入研究。
1、教學內容的組織
作為專業基礎理論課,中醫藥信息學被安排在大學二年級第二學期,也就是說學生已經學習了一些中醫藥類、信息管理類及計算機類的課程,對中醫藥學、信息學等知識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因此,根據學生的知識結構及特點,按規定的36學時組織以下中醫藥信息學教學內容:
1.1 緒論
內容包括中醫藥信息學課程的意義及中醫藥信息學的發展概況等,目的是讓學生明白中醫藥信息學是一門什么樣的課程,對中醫藥學的發展起到什么作用,它是怎樣形成并發展的。
1.2 中醫藥信息學概論
內容包括中醫藥信息學的概念、中醫藥信息學理論體系及其研究方向等。目的是讓學生清楚中醫藥信息學的概念、內涵、外延以及目前中醫藥信息學理論體系的研究現狀。
1.3 中醫藥信息源
內容包括信息源的概念及類型、古代及現代中醫藥信息源等。目的是讓學生了解所需中醫藥信息分布在哪兒,它們的類型、特點及學術價值等。
1.4 中醫藥信息的荻取
內容包括信息組織處理方法、檢索語言、常用計算機檢索方法及檢索工具等。目的是讓學生懂得中醫藥信息獲取的原理、途徑和方法。
1.5 中醫藥信息的利用
內容包括信息積累、信息利用、信息評價等。目的是讓學生了解中醫藥信息積累、利用、評價等在獲取知識、成就事業及中醫藥科研中的重要作用等。
1.6 中醫藥領域的信息處理
內容包括中醫藥信息處理特點、中醫藥信息標準化、中醫專家系統、中醫電子病歷、中醫臨床信息處理、中醫藥文獻的信息化處理等。目的是讓學生了解中醫藥領域信息現代化的研究成果,激發學生在中醫藥信息領域里的研究及創新熱情。
通過上述教學內容的學習,學生可以將已經學過的中醫藥類、信息管理類及計算機類的課程進行有機地結合,體會到中醫藥信息學能夠促進中醫藥學理論發展,促進中醫藥學方法學發展,促進中醫藥學技術手段發展,促進中醫藥臨床、科研、教育、管理等的發展。
2、多媒體課件的應用
中醫藥信息學是以理論講授為主的課程。對于大學二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對有關中醫藥信息學的知識與實踐活動接觸甚少,難免會對中醫藥信息學課程所授內容感到枯燥乏味。因此,采用生動活潑的教學手段是非常必要的。如:在講授中醫藥信息傳遞方式的發展變化時,可將甲骨文獻、金石文獻、竹帛文獻、紙質文獻、機讀文獻及現代通信技術等有關圖片置入多媒體課件中展示給學生,中醫藥信息傳遞方式的發展變化便會生動地映入學生的腦海中;在講授中醫藥信息系統的建立促進中醫藥信息學的發展時,在多媒體課件中設計階梯式圖文表混合界面,學生可直觀了解到什么是中醫藥信息系統,理解中醫藥信息學是怎樣在中醫藥信息系統的建立完善中形成和發展的;在講授實物信息源時,可選擇典型的實物樣品,讓學生看得見、摸得著,通過拆卸、還原過程,可獲得該樣品工作原理、功能、工藝、技術、材料等信息,通過分析可獲得制造工序和成本、市場價值和銷路等信息,通過拍照等手段還可將樣品轉化成文獻信息進行保存等;在講授口傳信息源時,可選擇有關中醫藥信息現場交流會錄像給學生播放,讓學生回答在這樣的現場交流會上可獲得什么信息,這些信息是不是從文獻型信息源中難以獲得,讓學生感受“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道理,從而懂得口傳信息源也是重要的中醫藥信息源;在講授中醫藥信息的組織與標引時,將實際中醫藥文獻數據庫標引工作界面插入到多媒體課件中,讓學生感受一篇篇的中醫藥論文是如何被處理、組織和標引到數據庫中的,人們如何會很方便地利用這些被組織到數據庫中的文獻信息,從而理解中醫藥信息組織和標引的意義所在。
總之,多媒體課件的合理應用,會激發學生學習中醫藥信息學理論課的興趣及熱情,為今后成為具有中醫藥信息學知識技能的人才打下良好基礎。
3、用實際成果闡釋中醫藥信息學理論體系
中醫藥信息學理論體系包括中醫藥信息學基礎、中醫藥信息技術、中醫藥信息標準化、中醫藥信息有序化、中醫藥信息獲取方法、中醫藥信息交流、中醫藥學圖像分析與處理技術、中醫藥學信息系統、中醫藥學決策支持系統、中醫藥學知識管理等方面,這些實際上是中醫藥信息工作經驗成果的總結,反過來,中醫藥信息學理論知識也是對中醫藥信息工作成果的理論闡釋。所以,講授中醫藥信息學理論知識時,引入實際的中醫藥信息工作成果會更有說服力,更容易被學生理解和接受。如中醫藥信息技術包括信息的輸入、輸出、存儲、標引、檢索技術以及信息門戶技術、流媒體技術、信息可視化技術等,如果簡單這樣一說,學生會感到云里霧里一般,如果用實例說明,學生會很容易理解。可以列舉現己開始使用的輸入技術成果——光學字符識別(0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簡稱0cR)技術,即用光學方法對字符、標記所表示的書面數據進行自動識別,把打印和手寫的文件內容轉換成計算機可以處理的信息,這樣就實現了紙質文獻向電子信息的轉換,大大節省輸入時間,提高輸入質量。再比如中醫藥信息標準化包括信息表達標準化、信息交換標準化、信息處理與流程標準化等,學生會想“為什么要標準化”,“標準化了會怎么樣”等等。對學生簡單解釋標準化是為了實現中醫藥數據的數字化,是為了更有效充分地利用中醫藥信息資源,學生還是難以理解。這時可選擇現已使用的中醫藥信息標準化成果——中醫臨床診療術語國家標準,用標準中的術語做實例進行解釋,學生會頓開茅塞。如用氣虛證表達元氣不足、臟腑機能衰退,以氣短乏力、神疲、自汗、舌淡、脈虛等為常見癥的證候;用氣陷證表達氣虛無力升舉、應升反降,以頭暈眼花、少氣倦怠、脘腹墜脹、脫肛、內臟下垂、舌淡苔白、脈弱等為常見癥的證候等等;這都是已經制定好的信息表達標準。類似的成果還有中醫疾病分類與代碼國家標準、中醫證候分類與代碼國家標準等,都可在講授中醫藥信息學時作為實例講解。用這些標準,可以對中醫藥信息進行描述、分類,便于信息的傳遞、交流及利用,學生因此也會明白中醫藥信息標準化是中醫藥信息數字化的必要準備,是中醫藥信息被充分利用的前提條件。
目前中醫藥信息化、現代化的研究成果很多,如中醫專家系統、中醫電子病歷、中醫臨床信息處理系統、中醫藥文獻分析與檢索系統、中醫輔助教學系統等等,這些實際的工作成果,對學生理解中醫藥信息學理論體系知識會有很大幫助,同時也會啟發學生思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開發、利用、傳承和創新中醫藥學。
4、總結課程的學習方法
通過學習中醫藥信息學,可以讓學生學會如何將信息科學與中醫藥學結合起來,使中醫藥這個古老而又復雜的知識系統,能夠運用現代的信息技術去抽取數據、產生信息、建立關聯、形成知識,充分開發和利用中醫藥學知識寶庫,傳承和創新中醫藥學。由于中醫藥信息學涉及面很廣,包括基礎研究、技術研究和應用研究,因此,要學習好中醫藥信息學的知識內容,應注意掌握以下學習方法。
第一,注重將課堂所授的中醫藥信息學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中,主動將所學過的各門信息學及中醫藥學專業課程進行結合。
第二,結合中醫藥專業特點,主動探索和發現中醫藥專業發展變化,運用信息技術體驗查找文獻、獲取信息、得到情報的過程,獲得信息學與中醫藥學相結合的實際經驗。
第三,經常利用課余時間去圖書館等圖書資料情報部門查閱資料,切身感受現有的各種信息資源及巨大的文獻信息量,感受各種信息資源的有序管理,激發主動學習管理應用知識、文獻、信息的方法的熱情,從主觀上重視中醫藥信息學的學習。
第四,中醫藥信息學還是一門新興學科,許多理論知識沒有嚴格的定論,在學術界處于研究探討之中,所以要注意查閱有關資料,開闊視野,不斷總結豐富中醫藥信息學知識。
總之,中醫藥信息學雖然是以講授理論為主的課程,但其所涉及的研究領域非常廣泛。因此要指導學生總結課程學習方法,并將這些學習方法運用到學習中去。這樣不但有利于理解和掌握課程有關知識內容,勢必還會對將來從事中醫藥信息工作起到啟發和指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