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會珍 王曉冬
(1.洛陽師范學院體育學院,河南 洛陽 471022;2.上海師范大學,上海 200234)
武術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國家為大力推廣武術,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弘揚民族精神,特制定了《中國武術段位制》。中國武術段位制是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和中國武術協會本著振奮民族精神、增強人民體質,進一步推動武術運動的發展,提高武術技術和理論水平,建立規范的全民武術鍛煉體系和全面評價習武者的武術水平而制定的一項武術等級制度,其宗旨在于通過武術段位制引導武術習練者逐步提高訓練水平,并通過此種形式加強習武者之間的互相交流和團結,傳承武術文化。高校是文化傳播的舞臺,大學生是傳統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重要載體。將武術這一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遺產發揚光大,是高校武術教學的重要任務與目標。因此,對武術課進行武術段位制教學改革,讓大學生了解和掌握這一民族傳統體育,習武通段,弘揚中華民族精神,并將其作為終身體育鍛煉的手段,對進一步推動高校武術運動的蓬勃發展,吸引更多師生參與武術健身活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查閱了CNKI中國知網1979—2015年度關于武術教學改革、《武術段位制》教學改革、武術段位制等方面的文獻資料,為本研究奠定理論基礎。
為深入了解高校開展《武術段位制》課程的改革實踐現狀,對洛陽師范學院體育學院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專業的學生發放問卷200份,回收問卷195份,其中有效問卷185份,有效率為94.8%。
將問卷調查所得數據用Excel 2000軟件在計算機上進行統計處理,得出研究所需要的相關有效數據。
3.1.1 高校武術課實施《武術段位制》教學的基本狀況

表1 學生對《武術段位制》的了解程度調查表(n=185)
經調查(見表1)洛陽師范學院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專業學生有85.9%的學生知道武術段位制,13.2%的學生只是聽說過但不很清楚,還有0.5%的學生不知道,這說明武術段位制的概念、內容在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專業學生中還沒有完全普及,有待進一步加強。
3.1.2 學生對武術課教學情況興趣調查

表2 學生對武術課的興趣調查表(n=185)
經調查(見表2)發現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專業的學生有145人喜歡上武術課,占總人數的78.4%,一般和不喜歡的有40人,占21.5%,說明學生對武術課的興趣很濃厚,這為武術課實施《武術段位制》課程改革的推行和發展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通過表3數據顯示,喜歡現行武術課上課形式的占64.9%,可以和不喜歡的占35.1%,這說明現行武術課上課形式還有需要改進的地方,這對《武術段位制》課程改革實踐提供了機遇。

表3 學生對現行武術課上課形式的喜歡程度調查表(n=185)
3.1.3 《武術段位制》教學改革民意調查

表4 高校武術課是否有必要進行段位制教學改革調查表(n=185)
通過對洛陽師范學院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專業的學生和老師就“您認為洛陽師范學院武術課有必要進行段位制教學改革嗎?”這一問題進行問卷調查,調查數據顯示,認為“很有必要和較有必要”的占97.2%,因此,洛陽師范學院武術課實施《武術段位制》教學改革是民意所向,符合當今時代的需求,切合武術發展的需要,符合高校學生的渴望,同時也響應了國家體育總局對武術的改革方針,對武術在高校的普及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3.2.1 教學方法單一,考評方法“守舊”
目前,高校實施《武術段位制》教學形式仍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學形式注重于“教師教,學生模仿”的傳統模式,以單練套路為主,強調動作的外形功架和重視動作路線的準確性,由于受軟硬件條件的制約,對練套路還不能運用多媒體等先進手段進行教學,使學生感到《武術段位制》對練套路難度較大,練習的效果不夠好,僅僅是能夠比劃而已。另外,據了解,由于受教學學時以及場地等的影響,拆招動作基本上沒有教授,在攻防格斗等實戰技能的運用上還沒有體現出來,武術段位制教學仍顯乏味,還跟不上學生心理的需求和時代的發展。
由于教學內容主要以單練為主,對練和拆招在教學中重視不夠,導致考評方法仍沿用傳統的考評形式,以單練考評為主,沒有進行武德、對練和拆招的考評,這說明目前的武術段位制教學仍然偏重于套路,輕視技擊,這種教學和考評模式制約著武術的發展,偏離了學生“實用性“的心理需求。
3.2.2 段位費用影響通段的積極性

表5 武術通段需要一定費用學生是否會受影響(n=185)
表5表明,武術段位制的費用會對通段造成影響的占42.1%,根據付費多少決定的占33.5%,只有24.3%的學生不會受費用多少影響,說明絕大部分學生還是會為通段收取的費用所影響。《武術段位制》是為了鼓勵大學生積極習武,形成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通過參加考段、晉級,使學生的技能進一步提高、使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自信心,但在考段的同時要關注學生的實際情況,在費用無法降低的情況下,設置相應的獎勵機制,激勵學生的通段熱情。
3.2.3 段位制教學改革宣傳力度不夠
據了解洛陽師范學院體育學院五個專業中僅有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專業涉及《武術段位制》課程教學改革,其它四個專業均未開設該項課程,只有上《武術段位制》課程的學生才有機會參加段位的考評,而體育學院其它專業或業余鍛煉武術的學生往往是被遺忘的一角,導致其它專業學生對《武術段位制》不了解,無法參加通段考試。根據對體育學院學生人數的了解,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專業的學生人數不到體育學院總人數的1/6,要想擴大武術段位制的改革力度,需要加大宣傳和改革的力度,使體育學院的學生了解和學習武術段位制課程,擴大通段的人數,為武術的普及與推廣服務。
3.3.1 創新教學方法和考評機制
在《武術段位制》教學和內容安排上,應打破傳統的教學方法,綜合運用錄像、多媒體手段等先進教學方法進行單練、對練和拆招的教學,使學生能夠更加直觀、清晰、準確的學習段位制套路,提高動作的正確性與規范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武術段位制》教學質量。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突出對練和拆招的教學,以實用技擊教學為主,體現武術的技擊本質,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段位制的考評是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是教學效果的展示,因此合理的考評機制有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段位制考評應打破傳統的考評方法,在考核單練的基礎上,增加對練和拆招的考核,讓學生明白不僅僅要重視套路的學習,更要重視武術的“實用性”,提高學生學習武術段位制的興趣。
3.3.2 完善武術段位制教學體制機制
完善段位制教學體制機制,有利于《武術段位制》在高校的普及與發展。首先,體現出了學校“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其次應鼓勵大學生積極習練武術,踴躍參加考段,并應制定一系列《武術段位制》考段、晉段激勵機制。高校武術管理部門應給予酌情關注和大力支持,如通過武術段位制考評者給予適當的精神或物質獎勵,促進學生考段的積極性和興趣,還可利用訓練、課外活動、武術協會、武術俱樂部、學生社團,武術通段比賽等形式,形成課內外一體化的學習環境和通段氛圍,使學生能夠有多種方式參與武術的學習,多途徑獲得通段考試,擴大大學生習武人口。
3.3.3 適當調整段位費用
雖然武術段位制的費用是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統一制定的,但由于學生沒有經濟來源,特別是一些困難學生想考段而沒有經濟基礎,因此有關部門應下撥一定的經費,用于學生的考段,使段位制在學校得到進一步的普及推廣。
3.3.4 加大宣傳力度
加大宣傳力度是實現學生對武術段位制認識的重要手段。在信息時代,宣傳更是起到了前所未有的作用,因此領導者不能再抱有“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陳舊觀念,而應該貼近大學生,把握時機廣泛地宣傳,設置《武術段位制》普修課程,使更多的學生深刻認識武術和武術段位制,形成良好的習武氛圍,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到武術改革中來。近年來,通過對武術段位制的宣傳與改革,人們已逐漸對武術運動有了更多的理解和認識,但對武術段位制內容和知識的了解還不多。因此,突出宣傳與擴大改革力度,充分利用現代化手段進行宣傳和教學,把武術宣傳教育上升到弘揚民族文化,繼承民族遺產,振奮民族精神的高度來普及高校武術段位制教學,讓人們更深刻地了解武術及武術段位制的功能和價值,使大學生真正認識到武術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最具民族意識的傳統體育項目,是最適合終身體育的體育項目之一。
(1)根據對高校武術課實施《武術段位制》教學改革實踐現狀分析,認為實施《武術段位制》教學改革是民意所向,高校學生對武術課的學習興趣很濃厚,但是對武術段位制內容的了解程度需進一步加強。(2)高校現行的武術段位制教學改革的存在教學方法單一,考評方法“守舊”,應運用多媒體等先進教學模式,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突出對練和拆招的教學,以實用技擊教學為主;段位制費用直接影響學生通段的積極性,應采取激勵措施鼓勵學生通段;段位制改革宣傳力度不大,應加大宣傳力度。(3)高校武術段位制課程在教學和內容安排上應突出對練和拆招的教學,以實用技擊教學為主,體現武術的技擊本質。段位制考評在考核單練的基礎上,增加對練和拆招的考核,重視武術的“實用性”。(4)適當調整段位費用,增設獎勵機制,提高學生通段的積極性;設置段位制普修課程,擴大武術段位制改革宣傳力度。
[1]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 中國武術段位制手冊[M].北京:2011.
[2]張亮亮.對實施《中國武術段位制》考評方法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3]張春峰.河南省武術段位制開展狀況調查研究[D].河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4]花妙林.武術《段位制》課程教學模式的實驗研究[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4(8):25-30.
[5]孫喜蓮. 武術段位制理論考評的內容體系 [J]. 體育學刊2004(2):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