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爽
(湖南省永州市人民醫院神經外科 湖南 永州 425000)
腸內營養治療是改善高血壓顱內出血等重癥監護患者的重要手段,通過腸內營養治療可減少患者營養損失,調節患者代謝,對降低患者病死率、并發癥發生率有積極意義[1]。現報告如下。
取本院2013 年1 月至2014 年12 月收治的100 例高血壓顱內出血患者,依據不同的營養治療時間,將在出血后48h 內進行腸內營養治療的50例患者設為早期組,在出血48h 后進行腸內營養治療的50 例患者設為延遲組。早期組男性32 例,女性18 例,年齡43 -80 歲,平均(61 ±2.7)歲,格拉斯哥(GCS)評分3 -12 分,平均(8.5 ±1.3)分,屬中度重度昏迷,其中腦橋出血1 例,小腦出血4 例,丘腦出血13 例,基底節區出血32 例,血腫平均體積(35.4 ±17.8)ml;延遲組男性33 例,女性19 例,年齡43 -79歲,平均(61 ±2.4)歲,格拉斯哥(GCS)評分3 -12 分,平均(8.6 ±1.2)分,屬中度重度昏迷,其中腦橋出血1 例,小腦出血5 例,丘腦出血12 例,基底節區出血32 例,血腫平均體積(35.7 ±17.1)ml。兩組以上資料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
1.2.1 治療方法
兩組均采用同樣的腸內營養培養液配方,即能全力或能全素,其中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分別占比44%、29%、17%,碳氮比100:1,滲透壓和能量密度分別為250mosm/L、1.5kcal/ml。采用腸內營養輸液泵將腸內營養液精油鼻胃管注至患者胃腸內,輸注速度為60ml/h-120ml/h。
1.2.2 護理方法
(1)鼻胃管護理。采用50ml 灌食器每個2 -3h 對患者進行鼻飼1次,每次鼻飼量控制在200ml -350ml,每天鼻飼5 -6 次;進行鼻飼的第1d,每隔2 -3h 抽吸鼻胃管1 次以觀察患者胃排空情況;且鼻飼前后需采用50ml 溫開水沖洗鼻胃管,避免食物堵塞胃管情況的發生。
(2)腸內營養護理。根據不同的分期給予患者不同的熱量和能量,如急性期患者因創傷和應激反應的影響,熱量和能量消耗過大,不及時、充分補充可出現負氮平衡現象,應適當增加熱量和能量的供給,而恢復期的患者熱量和能量消耗較少,應適當減少熱量和能量的供給。
(3)為了避免產生消化道反應、食物返流、誤吸等并發癥,進行營養治療時,應注意控制營養液溫度、輸注速度、輸注量等,并進行無菌操作,糾正患者低蛋白血癥和營養不良狀況,適當抬高患者頭部(以30° -45°為宜);對于出現食物返流、誤吸的患者可采取減少輸注量、降低輸注速度、予胃腸動力藥物等方法進行改善,如未見效則進行空腸喂養;為避免出現應急反應的腦出血患者發生酮癥、非酮癥高滲性昏迷等并發癥,應避免使用高糖營養液,必要時可采用降糖藥物糾正患者糖代謝[2]。
比較兩組的重癥病房住院時間、住院期間死亡率、感染發生率。
數據采用SPSS17.0 軟件分析,計數資料和計量資料均以P <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且計量資料均取平均值。
早期組的重癥病房住院時間短于延遲組,住院期間的死亡率和感染發生率低于延遲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兩組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評價指標比較
營養支持治療以補充患者正常生理代謝所需熱量和能量、改善負氮平衡狀態、糾正患者高代謝反應、減少并發癥和改善預后為主要目的,有研究指出,予患者早期營養支持治療更有利于預后的改善。本研究中,進行早期營養治療的患者在重癥病房住院時間、住院期間的死亡率和感染率等方面均優于延遲營養治療的患者,與上述研究結果相符。因此,本研究認為,對高血壓顱內出血患者實行早期腸內營養治療和護理,可降低患者的住院死亡率和感染并發癥發生率,縮短患者重癥病房住院時間,對改善預后有積極意義。
[1] 王素云.不同營養支持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體液免疫功能及并發癥的影響[J].中華神經外科雜志,2012
[2] 姜晏.早期康復護理對腸內營養治療的高血壓顱內出血患者預后的影響[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