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云
(青海省人民醫院康復醫學科 青海 西寧 810007)
腰椎間盤退行性病變是中老年人臨床常見并發癥和多發病,主要表現為腰痛、腰酸沉疼痛、腰腿疼痛伴行走困難,活動受限,嚴重影響中老年人的身體健康,近年來治療腰椎間盤退行性病變的方法很多。本人采用針電結合中醫封包綜合治療,臨床取得了滿意的療效現報告如下。
一般資料:選取2013 年5 月-2015 年2 月在我院住院及門診的腰椎退行性病變的100 例患者,以上患者均經CT 或MRI 檢查證實。隨機分為兩組即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組50 例、對照組50 例其中男53 例、女性47例年齡最小45 歲,最大的85 歲,腰椎退行性病變伴第3 與第4 椎間盤突出15 人,腰椎退行性病變伴第4 與第5 及骶1 椎間盤突出伴狹窄65 人,腰椎退行性病變伴第5 腰椎與第1 骶椎間盤突出伴狹窄9 人,單純腰椎退行性變11 人。兩組病人年齡、病程、病情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治療組:針電治療腰椎間盤退行性變取穴:囑患者俯臥位,穴位常規消毒,選擇(30 ×40mm)及(35 ×60mm)毫針,分別針刺腎俞、氣海俞、關元俞、及患側委中、環跳、承扶、殷門、陽陵泉、絕骨、昆侖、足三里。腎俞、關元俞、氣海俞、絕骨、足三里用補法,委中、環跳、承扶、殷門、陽陵泉用平補平泄,得氣后腎俞、關元、環跳、委中連接G6805 -1 型低頻脈沖針灸治療儀用疏密波,調節電流輸出,以肌肉輕度收縮-舒張,患者耐受限為度,留針40 分鐘,以上根據癥狀辨證配穴。再配合中藥封包,打開控制器,提前預熱10 分鐘,病人取仰臥位或坐位,暴露腰部,將中藥封包即間盤復原包直接作用于腰骶部30 分鐘,可根據病人耐受的情況,調節高低數,每日治療1 -2 次,每次治療時間不超過40 分鐘,治療期間避免腰部負重。上述治療,十天為一療程。
對照組:采用腰局部針灸治療,根據腰部病變的部位辯證取穴取腰部腎俞雙、關元俞雙、氣海俞雙、環跳雙、次髎雙、秩邊雙、阿是穴、隨證加減。腰部連接G6805 -1 型低頻脈沖針灸治療儀用斷續波,調節電輸出,以肌肉輕度收縮-舒張,患者耐受限為度,留針40 分鐘。
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布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顯效:腰部疼痛消失,[1]活動自如行走正常;有效:腰痛明顯減輕,行走疼痛、下蹲起立明顯改善。無效:和治療前比較各個方面均無明顯改善。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從表1 可以看出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2%,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68%)。經過統計學分析,兩組差異有顯著性意義(X2=7.2,p <0.01)。
中藥學認為腰椎間盤退行性病變是本虛標實,病的根本在于腎虛,其標是外邪,是一種生理性退行性改變,也是人體自然老化的一部分,同時年老體弱加各臟腑功能衰退、氣血運行不暢而成腰椎間盤退行性病變,治療當以強筋健骨、活血通絡、祛風養血、行氣止痛為原則,佐以補腎。針刺結合電針配合中藥封包,是在傳統療法的基礎上結合現代藥物透皮技術,通過針刺穴位調動經氣相結合[2],使藥物直接作用于患部透入皮膚發揮作用。腰椎退變的患者大部分是年齡在49 -85 歲左右。內經曰: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葵竭,此時腎精衰竭,地道不通。這段年齡,中醫辯證,大部分都屬于腎氣不足、陽氣衰憊、元氣虧乏、陽氣鼓動無力,而針刺取氣海、關元、命門、腎俞、足三里扶正固本,結合局部配穴配合中藥封包,通過現代高科技的成果結合傳統針灸取穴在原有治療的基礎上,刺激經絡系統調節臟腑功能,促進局部循環。針電結合中醫封包治療腰椎間盤退行性病變是新型傳統結合現代新科技療法,它能明顯提高治療效果,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和周圍組織的營養狀況使患者早日康復,減輕痛苦,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 .1
[2] 王剛勝,針刺辯證治療腰痛124 例[J]針灸臨床雜志。1997.13(4):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