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靜 杜美玲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九師醫院 新疆 額敏 834601)
急性胸痛在急診科較為常見,引起急性胸痛的原因較多,如主動脈夾層、急性冠脈綜合征、胸膜炎、肺炎、肺栓塞等[1]。準確判定急性胸痛病因是有效解除胸痛,治愈疾病的關鍵。本研究旨在明確D -二聚體水平在急性胸痛病因診斷中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急診科在2013 年4 月~2014 年4 月收治的82 例急性胸痛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因急性胸痛、胸悶就診,發病時間均不超過12h,并排除凝血功能異常者,近期有外傷、感染、手術史者,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腫瘤、甲狀腺功能疾病、血液疾病、深靜脈血栓者。其中男52例,女30 例,年齡33 ~80 歲,平均(58.8 ±4.9)歲。
本組患者入院后,均立即進行心電圖檢查,并抽取3ml 靜脈血,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進行D-二聚體檢測,同時進行CK -MB(肌酸激酶同功酶)、肌鈣蛋白T 檢測。入院后2h、4h 進行心電圖、肌鈣蛋白T、CK -MB復查。24h 內行肺動脈、主動脈CT 檢查和胸部X 線片檢查。
D- 二聚體檢測方法:將采集到的靜脈血以抗凝試管保存,離心10min 分離血漿,使用希森美康CA7100 型血凝儀上機檢測D -二聚體水平,D-二聚體判定結果以2μg/ml 為臨界值,<2μg/ml 為陰性,≥2μg/ml為陽性
本次研究數據均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19.0 進行處理。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各項疾病相關診斷診斷標準,82 例患者最終確診為不穩定心絞痛18 例、急性心肌梗死45 例、肺栓塞6 例、肺炎3例、主動脈夾層10 例。
D-二聚體的診斷結果見表1。從表1 可知,D -二聚體對肺栓塞的陰性預測值最高,為100.0%,同時對急性心肌梗死、不穩定心絞痛、主動脈夾層、肺炎的陰性預測值也較高,分別為66.67%、77.78%、80.00%、66.67%。

表1 D-二聚體的診斷結果
D-二聚體為特異性纖溶標志物,機體血管只要有活化血栓形成,或有纖維溶解活動,都會表現出D -二聚體水平升高[2]。研究發現[3],機體炎癥、心絞痛、主動脈夾層、肺栓塞、心肌梗死等均會引起D-二聚體水平上升。本次研究結果顯示D - 二聚體對肺栓塞的陰性預測值為100.0%,陽性預測值則僅為25.00%,這表明D-二聚體對肺栓塞的漏診率較低,一般來說,D-二聚體檢測呈陰性者都可排除肺栓塞,對于D-二聚體陽性者,則需進一步做肺動脈CT 血管造影予以確診。這一結果與國內其他文獻報道結果基本相符[4]。
本次研究發現主動脈夾層、心絞痛、心肌梗死患者的D -二聚體水平也有明顯升高,結果顯示D -二聚體對急性心肌梗死、不穩定心絞痛、主動脈夾層、肺炎的陰性預測值分別為66.67%、77.78%、80.00%、66.67%。這表明在D-二聚體呈陽性時,并不能明確診斷是否為主動脈夾層、心絞痛、心肌梗死或肺炎,同時在D-二聚體呈陰性時,也無法完全排除以上疾病,故需進一步做心電圖、主動脈CT、心肌酶譜、肌鈣蛋白等相關檢查,以明確診斷。
綜上所述,對致命性胸痛患者進行D-二聚體檢測,可快速篩選出疑似肺栓塞患者,其在胸痛病因診斷中具有重要價值。
[1] 周曉東,呂媛媛,劉福林等.血漿D -二聚體檢測在急性主動脈壁夾層形成輔助診斷中的應用[J].山東醫藥,2010,50(10):64 -65.
[2] 郭治國,馬青變,鄭亞安等.D-二聚體在致命性胸痛病因診斷中的作用:附438 例病例分析[J].中華危重病急救醫學,2013,25(11):655 -659.
[3] 李連,車京津,李廣平等.血漿D 二聚體水平在急性冠脈綜合征、急性肺栓塞、主動脈夾層鑒別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山東醫藥,2013,53(19):63 -65.
[4] 左南,胡筱.缺血修飾白蛋白、D-二聚體及肌鈣蛋白I 在診斷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中的應用[J].陜西醫學雜志,2014,(2):206-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