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安軍
(宜章縣人民醫院兒科 湖南 郴州 424200)
缺鐵性貧血屬于貧血性疾病的一種,該病患者較多,其約占據了我國全部人口總數的15% -30%左右,而兒童發生該病的幾率則可達到60%左右,對兒童的生長發育及成長有較大的負面影響[1]。臨床上通常將鐵劑作為該病的主要治療防止,但其易引起多種不良反應,患兒依從性差。本研究為提高而兒童缺鐵性貧血的治療效果,在常規西醫治療的同時加用當歸補血湯進行治療,效果顯著,具體如下。
將98 例于2014 年1 月到2015 年1 月期間在我院就診的兒童缺鐵性貧血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患兒均符合診斷標準,其中男54 例,女44 例,患兒年齡最小5 歲,最大13 歲,平均年齡(9.3 ±1.9)歲;病程最短15d,最長3 個月,平均(1.2 ±0.5)個月;根據治療方式的不同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9 例,對兩組患兒基本資料進行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比較。
對照組患兒采用口服琥珀酸亞鐵治療,0.1g/次,3 次/d,以一個月為一個療程。觀察組患兒則采用當歸補血湯聯合琥珀酸亞鐵進行治療,其主要成分為當歸6g,黃芪30g,用適量水進行煎煮,待水煎至一半后去渣,患者空腹時溫服,2 次/d,以一個月為一個療程。
對比兩組治療前后血紅蛋白及血清鐵蛋白指標變化情況、兩組總有效率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治愈:患兒癥狀消失,男患兒血紅蛋白大于130g/L,紅細胞大于4.5×1012/L;女患兒血紅蛋白大于120g/L,紅細胞大于4.0 ×1012/L;患兒血清水平均大于14.32umol/L;好轉:治療后患兒貧血癥狀基本消失,男患兒血紅蛋白大于110g/L,女性大于100g/L,或治療后患兒血紅蛋白水平增加程度大于30g/L,尚未達到正常值。無效:治療后未達到上述標準,甚至加重[2]。
兩組治療前血紅蛋白(g/L)及血清鐵蛋白(ug/L)指標均無顯著差異(p >0.05),治療后兩組均有所改善,但觀察組治療后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紅蛋白及血清鐵蛋白指標
觀察組患者采用中西醫結合方式治療后顯效37 例,有效10 例,無效2 例,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5.92%,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西醫治療后顯效22 例,有效18 例,無效9 例,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81.63%,組間比較總有效率差異性顯著(p <0.05)。
觀察組中嘔吐1 例,腹瀉1 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08%,對照組中食欲不振1 例,惡心1 例,嘔吐1 例,上腹部不是3 例,腹瀉1 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4.29%,組間比較不良反應發生率差異性顯著(p <0.05)。
兒童在生長發育期間需要的鐵較多,若鐵供應量難以達到兒童生長所需的量,或者兒童出現鐵利用或吸收障礙就極易導致兒童出現缺鐵性貧血現象,對兒童的發育及成長的影響很大。該病患兒通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進行性貧血、乏力等癥狀,且部分病患還伴有機體免疫力降低、消化功能障礙等現象,嚴重者可對其智力及身體的正常發育造成影響[3]。故而,臨床上需及時開展有效的治療,改善兒童缺鐵性貧血現象,促進患兒健康正常發育。
補充鐵劑是當前臨床上治療缺血性貧血的主要方式,其在補充鐵劑、促進患兒血紅蛋白恢復方面效果顯著。然而長時間服用該藥物極易對患兒的腸胃造成刺激,使得患兒出現惡心、腹瀉、嘔吐等現象,患兒依從性差。
本研究中使用的當歸補血湯屬于補益氣血的常用方劑,其主要組成成分為黃芪、當歸,方中黃芪量約為當歸的五倍。黃芪具有良好的補脾肺之氣的功效,可有效的滋生血源。且藥理研究顯示當歸補血湯還有助于患兒機體紅細胞的免疫粘附及清除能力增強,并可提高吞噬細胞的吞噬功能;另外,該藥物對T 、B 淋 巴細胞的增殖還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此外,其還具有促進患兒造成及血管生成的作用。因而,將其和琥珀酸亞鐵聯合應用于缺鐵性貧血患兒的治療中必將會取得較好的作用。
綜上所述,當歸補血湯與琥珀酸亞鐵聯合治療缺鐵性貧血的效果較為顯著,有助于提高治療效果,臨床價值較高,可推廣應用。
[1] 王麗民.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缺鐵性貧血120 例療效觀察[J].中國中西醫結合兒科學》2014,6(1):53 -54.
[2] 黃肯,蒙振剛,游金勇,等.小劑量間歇補鐵治療小兒缺鐵性貧血的療效分析[J].江西醫藥,2013,48(11):1056 -1057.
[3] 趙倩.56 例琥珀酸啞鐵治療小兒缺鐵性貧血的療效觀察[J].中國衛生產業,2014,11(6):72 -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