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吉
(吉林中西醫結合醫院泌尿科 吉林 吉林 132012)
前列腺增生是臨床中一種較為多發的男性疾病,且多發于老年男性群體。本組抽取了120 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目的是探究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后膀胱痙攣采取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的臨床療效,現報告如下:
本組研究120 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均給予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年齡53 ~81 歲,平均年齡(72.8 ±3.1)歲;病程1 ~9 年,平均病程(3.6 ±0.4)年;前列腺體積為(72.8 ±12.8)毫升。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60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及病程等方面無明顯差異(P >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對患者實施硬膜外麻醉,在手術前。5h 給予0.3 毫克東莨菪堿+0.1 毫克苯巴比妥鈉行肌內注射,及時建立靜脈通道,將L1 ~L2間隙作為穿刺點,也可取L3 ~L4 間隙作為穿刺點,置管之后使用2%利多卡因3 毫升,做好麻醉平面的測定工作,進一步添加1% 利多卡因+0.375%布比卡因。手術之后給予Fornia 輸注泵,并將其和硬膜外導管保持連接,給予適量的鎮痛液,即給予0.125%羅哌卡因+0.45 毫克丁丙諾啡,在此基礎上和生理鹽水進行調配,調配劑量為100 毫升,進一步節進行持續輸注,速度維持在每小時2 毫升,0.5ml/次,設置好鎖定時間,通常維持在10 分鐘。
觀察組患者西藥給藥方法同對照組,然后在手術后6 小時對患者使用改良芍藥甘草湯,該藥湯主要方藥成分包括:川牛膝、甘草、萹蓄、焦山梔、瞿麥、川芎,各10 克;制延胡索、車前子,各15 克;另輔于9 克制大黃、30 克含芍藥以及12 克丹參,行煎服,1 劑/d,劑量大約為200 毫升,分早、晚兩次服用,于術后8 小時開始服用。
痙攣次數、持續時間以及VAS 于術后24h 內、24 ~48h、48 ~72h,分三次求解,進一步對三次平均值進行統計學分析。VAS 評分即為視覺模擬評分法,主要對患者靜臥疼痛程度進行評估,滿分為10 分,①鎮痛優良:<3 分;②鎮痛一般:3 ~4 分;③鎮痛不理想:>5 分。
本研究應用SPSS 19.0 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進行X2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膀胱沖洗時間為(2.0 ±0.6)天,留置導尿管時間為(5.3±1.7)天;對照組分別為(2.9 ±0.7)天、(5.4 ±1.76)天。觀察組膀胱沖洗時間低于對照組(P <0.05),兩組留置導尿管時間無明顯差異(P >0.05)。
觀察組患者痙攣發生率及痙攣持續時間顯著低于對照組(P <0.05);兩組患者VAS 評分無明顯差異(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膀胱痙攣情況及VAS 評分比較(X±s)
對于前列腺增生疾病,在臨床中通常采取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進行治療,但是在術后極易引發膀胱痙攣癥狀[2]。本組重點提到了中西結合治療方法,在西藥方面主要是硬膜外自控鎮痛,主要起到鎮痛的效果;在中藥方面以中醫辨證為依據,給予改良芍藥甘草湯治療。該湯藥具有顯著的解痙效果,進一步使患者術后膀胱痙攣的發生實現大大降低。馮學芳[3]等經研究表明,前列腺增生患者采取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后,給予中西藥結合治療效果顯著,能夠降低膀胱痙攣的發生,從而使患者術后恢復得到有效加快;這與本組研究結果基本保持一致。
本組對照組60 例術后單用西醫方法治療,觀察組60 例采取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膀胱沖洗時間、痙攣發生率及痙攣持續時間顯著低于對照組(P <0.05);兩組患者留置導尿管時間與VAS評分無明顯差異(P >0.05)。
綜上所述:對于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后膀胱痙攣患者,采取中西醫結合治療效果顯著,能夠縮短膀胱沖洗時間,降低痙攣發生率,進一步為術后膀胱痙攣癥狀的改善提供保障依據;因此,值得在臨床中推廣及應用。
[1] 周英.鄧嵐.李梅.杜先群.楊霞.杜海英.鄧萬琴.張鷗.張韻.耳穴壓丸配合穴位敷灸對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后膀胱痙攣的臨床觀察及護理體會[J].四川中醫,2014,01(09):159 -161.
[2] 謝平松.周佳偉.中西醫結合治療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后膀胱痙攣臨床分析[J].亞太傳統醫藥,2013,08(13):141 -142.
[3] 馮學芳.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后膀胱痙攣的治療和預防[J].哈爾濱醫藥,2011,05(14):337 -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