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順莉
(山西省太原市太鋼總醫院急診科 山西 太原 030008)
鎮靜安眠類藥物以促煩躁、焦慮患者睡眠為主要臨床作用,通過對神經中樞抑制發揮藥效[1]。鎮靜安眠藥種類不同,抑制神經系統程度及引發的機體副作用也存有差異。急診收治的此類藥物中毒患者,多為有意自殺,其機理為通過中毒后循環中樞、呼吸中樞抑制,經藥代動力學作用,最終引發循環、呼吸衰竭[2]。救治鎮靜安眠類藥物中毒的患者,臨床以催吐、灌腸、洗胃為主要措施,對毒性藥物在機體的吸收加以阻止,達到挽救生命的目的[2]。加強急救過程中的護理干預,特別是有自殺心理的患者,對提高遵醫依從,保障預后意義顯著,本次研究就此展開探討,現總結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次選取30 例鎮靜安眠類藥物中毒病例,男13 例,女17 例,年齡19 -60 歲,平均(36.2 ±3.9)歲。均為有意對鎮靜安眠類藥物過量服用自殺。其中水合氯醛5 例,苯巴比妥10 例,地西泮15 例。均有鎮靜安眠類藥物中毒表現,均有鎮靜安眠類藥物過量服用史,血藥濃度測定或洗胃藥物檢查對鎮靜安眠類藥物引發的中毒證實。
1.2 方法 收治到急診科后,立即行洗胃處理,依據中毒藥物種類對最理想的洗胃液選擇,洗胃液總量控制約1000ml。取營養物質如葡萄糖等靜脈應用,對水電解質平衡加以維持。地西泮中毒者,取0.9%氯化鈉注射液15ml+氟馬西尼注射液0.5ml 靜注,首次注射0.2 -0.3ml,達到促醒效果。呼吸衰竭者,取鹽酸洛貝注射液3mg 靜注,促呼吸功能恢復。針對循環衰竭引發的血壓下降者,在確保血容量前提下,對血管活性藥應用。同時,在救治過程中,加強整體、全面的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包括:(1)生命體征監護:協助將患者污染的衣服脫除,若污染到皮膚,需做好清洗工作,對排泄物及時收集,迅速送檢,遠成毒物鑒定。對血壓、脈搏、呼吸等生命體征密切監測,對中毒后患者的臨床表現加強關注力度,每隔15min,對中毒癥狀實施1 次記錄。(2)保持呼吸道通暢:重視呼吸通暢度的干預,針對昏迷的患者,將頭偏向一側,去枕平臥,做氣管切開準備,對呼吸衰竭加以防范,建立靜脈通道,為洗胃操作提供條件。(3)并發癥防范:對于尿潴留和低血壓,需加強護理,患者因鎮靜安眠類藥物引發中毒后,神智多有障礙,易尿潴留和低血壓,需對血壓及膀胱充盈癥狀密切監測,及時導尿。(4)基礎干預:患者多有意識障礙,護理人員需加強日常照護,完善皮膚護理,協助陪護人員及時對患者翻身,降低壓瘡形成風險,并定時拍背,防范墜積性肺炎。(5)心理干預:患者采用服毒的方式自殺,多因家庭、社會、自身等多因素狀況不佳引發心理失衡,對人生產生悲觀、消極的態度,護理人員需重視心理干預的實施,與患者建立良好溝通,掌握存在的問題,制定針對性解決方案,幫助患者走出心理誤區,排除心理障礙,建立樂觀積極的情緒,避免極端行為再度發生,同時對醫護依從也有增強效果。
1.3 指標觀察應用自制調查問卷,對患者護理滿意度展開調查。并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制自評量表(SDS)評分干預前后患者心理狀況,SAS 和SDS 以20 -80 分為分值范圍,>40 分為焦慮或抑郁。
1.4 統計學分析 統計學軟件采用SPSS13.0 版,計量數據用(x±s)表示,計量資料行t 檢驗,計數資料行X2檢驗,P <0.05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本次選取的鎮靜安眠類藥物中毒病例,經急診整體全面的護理后,治愈29 例,占96.7%,1 例死亡。患者護理度為96.7%。相較干預前SAS、SDS 評分,干預后明顯改善,差異有這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干預前后SAS、SDS 評分比較(x±s,分)
臨床急診科急危重癥中,藥物中毒發生率居較高水平。近年來,隨著公眾生存壓力的增大,加之多種復雜因素的影響,服藥自殺人數明顯增多。臨床鎮靜安眠類藥物在因壓力、焦慮等原因引發的失眠患者中廣泛應用,以巴比妥類、苯二氮卓類及鎮靜催眠其他藥物為主。苯二氮卓類藥物鎮靜作用及抗焦慮作用效果顯著,在臨床的應用較多,對γ-氨基丁酸(中樞神經中抑制性遞質)促進,發揮對大腦興奮的抑制作用,進而促進睡眠。但此藥過度服用,中樞神經系統功能易出現紊亂,引發意識障礙、共濟失調,嚴重者可對呼吸、循環中樞抑制,誘導呼吸、循環衰竭等危重事件。臨床目前針對鎮靜安眠類藥物中毒的病例處理時,與常規藥物中毒的救治方法同,包括使患者對致毒的環境脫離,通過導瀉、洗胃、催吐,促未被機體吸收的毒物最大程度的排出,病情較為嚴重者,可應用血漿置換進行救治[3]。
在針對藥物中毒患者,展開治療措施時,需護理人員的密切配合,對臨床護理工作有較高的要求。另外,患者病情危重,對對病情變化密切監測,除需對血壓、脈搏、心率等生命體征監測外,還需留意有無尿潴留,重視監測中毒并發癥和癥狀。加強患者日常生活的照護,如在拍背、翻身過程中予以協助,對墜積性肺炎及壓瘡的形成進行防范?;颊叨嘁蛴幸庾詺⒍卸?,故需重視心理疏導,與患者建立良好溝通,了解內心存在的問題,取得家屬和社會的配合,積極解決,幫助患者樹立熱愛生活的信心,對各項醫護操作依從,促使主觀能動性最大程度發揮,認識到自身價值,避免自殺事件再度發生[4]。在急救時,護理人員需對導瀉、催吐、洗胃操作嫻熟掌握,為救治措施的實施創造良好條件。結合本次研究結果示,本次選取的鎮靜安眠類藥物中毒病例,經急診整體全面的護理后,治愈29 例,占96.7%,1 例死亡。患者護理度為96.7%。相較干預前SAS、SDS 評分,干預后明顯改善,差異有這意義(P <0.05)。
綜上,急診救治鎮靜安眠類藥物引發的中毒患者中,需加強整體、全面護理干預的實施,與醫生救治配合,重視開展心理干預,可加快病情康復進程,為挽救患者生命,改善預后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1] 王東,姚冰,柳一艷.鎮靜、安眠類藥物中毒患者的急診護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2,09(20):400 -401.
[2] 蘇建宏,余成敏.納洛酮聯合醒腦靜治療鎮靜安眠藥物中毒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現代醫生.2009,47(15):222 -223.
[3] 鄔燕鶯.22 例鎮靜安眠類藥物中毒患者的急診護理體會[J].中國藥業.2013,22(9):109 -110.
[4] 汪杏,鄭蘭鳳,李冬梅,等.全腸灌洗法在鎮靜安眠類藥物中毒病人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4(33):4200,4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