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師范大學行知學院 賈 娟
從小學、初中、高中延伸到大學的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即通用英語教學,主要教授的是基本英語知識,它強調英語的基本語言結構。按這一模式在獨立學院開展EGP 英語教學與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脫節,學生會因缺乏必要的專業英語素養而無法進行順暢的語言實踐,與其職業定位產生矛盾。獨立學院學生普遍基礎較差、主動性較弱,雖然這使以語言訓練為核心的EGP 成為必不可少的教學方式,但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即“專門用途英語”目前正成為大學英語的改革方向,其主導思想是“通過英語獲取需要的信息,為自己的專業服務”。因此,獨立學院的人才培養目標又需要開展ESP教學。總之,考慮到獨立學院的學生現狀和培養目標,獨立學院將開啟EGP 和ESP 相結合的教學改革之路。
1. 研究對象:浙江師范大學行知學院2012 級工商管理專業的109 名學生。
2. 研究目的:在連續兩個學期的EGP 通用英語課程后,筆者于第三個學期開設了ESP 課程——商務英語(每周4 學時,共64 學時),主要對任教的國際貿易班開展教學工作。但在任教的兩個班級中,一個班采用了ESP 課程即商務英語課程教學,另一個班繼續采取常規的EGP 教學,目的在于進行對比研究。對比研究的目的主要用于回答以下兩個問題:①對于EGP+ESP模式和傳統的EGP 模式,學生對哪一種教學模式較為滿意。②實驗班和常規班的學生的英語能力是否有差異。
3. 研究設計:本研究采用調查問卷方法。調查問卷涵蓋10道選擇題,每個選擇題包含四個選項A、B、C、D,問卷調查結束后,統計每個選項的學生比例。筆者在課程即將結束時對兩個班的學生發放調查問卷并回收。其中,常規班級發放調查問卷56 份,收回54 份,回收率為96%;實驗班發放調查問卷53 份,收回52 份,回收率為98%。
1. 實驗班和常規班的大多數學生( 占全部人數的83%) 認為, 學習英語的目的是為了將來工作需要,僅8% 的學生認為學習英語是為了通過學校的考試。由此看來,大多數學生把英語作為了一門工具,一是為了找工作,二是為了應試。這與ESP 課程的思想一致,即英語是一門為專業服務的工具。
2. 實驗班和常規班超過一半的學生(56%)認為有必要在第三學期開展與專業相關的英語課程,即ESP 課程。76% 的學生認為選用的英語教材的內容有必要和所學專業密切相關,且67% 的學生認為有必要開展與將來從事職業相關的英語場景訓練。以上數據表明大多數學生意識到ESP 課程對他們將來的職業有著重要作用。
3. 實驗班大部分學生(91%)認為目前開設的ESP 課程對他們的專業學習有幫助,而常規班由于沒有開設ESP 課程,82% 的學生認為EGP 課程對它們的專業幾乎沒有幫助。實驗班78% 的學生在ESP 課程后認為提高了英語學習興趣,而常規班僅有23% 的同學有同感。實驗班79% 的學生每周投入的學習英語時間為7 ~ 9 小時,而常規班僅有13% 的學生投入同等時間,他們普遍花在英語上的時間較少。
4. 實驗班同學即開設了EGP+ESP 教學模式的班級,有85%的學生對目前的教學感到滿意,而采用傳統EGP 教學模式的常規班僅有36% 的學生對目前教學較滿意。在自測中,實驗班63% 的學生認為自己的英語能力得到提高,而常規班僅有34%的學生認為自己的英語能力得到提高。
由此看出,浙江師范大學行知學院采用的EGP+ESP 混合教學模式能夠照顧學生的現狀,滿足學生的需求,表明了學生對ESP 課程學習的積極態度。由于ESP 課程是為學生的專業服務,因此教師可以加大ESP 課程的實踐教學,可以開展多種多樣的ESP 課外活動,創造更多的校外實踐機會,將ESP 教學與職業需求緊密結合起來。總之獨立學院走EGP+ESP 相結合的道路,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大有助益。
[1]Hutchinson,Waters.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A Learning-Centred Approach [M].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2] Wilkins,D.A..Notional Syllabus [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3
[3]申俊麗.對于包頭醫學院基于ESP教學模式學生學習需求的分析研究[J].語文學刊,2014.08
[4]付悠悠,程 遠.商務英語翻譯在ESP教學模式下的效果分析[J].文化教育, 2012.01
[5]王俐俐.基于職業技能培養的“EGP+ESP”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實踐研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