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直 王晴月
(南京市城市建設檔案館,江蘇南京,21100000044)
作為“城市記憶工程”的重要載體之一,城建檔案館在“城市記憶和城市形象”構建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城建檔案是社會發展的產物,反映城市建設的進程,是城市發展的結晶,對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著重要的借鑒指導作用。將各類城市建設工程、各專業業務管理和技術,以及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的方針、政策、法規等有關文件材料的檔案進行有機整合,直接影響到城建檔案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和現代化,關系到城建檔案最大限度地滿足城市發展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城建檔案資源整合是推進城建檔案事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城建檔案是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活動中直接形成的對國家和社會具有保存價值的文字、圖表、聲像等各種形式和載體的文件材料,是科學地進行城市管理、城市改造和城市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憑證和依據。城建檔案記錄了城市發展變化的歷史過程,傳承了整個城市的精神文化,廣泛應用于城市建設之中,對城市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而城市記憶工程,是指以城市發展為脈絡,收集整理反映城市歷史發展并具有保存價值的文字、照片、錄音、錄像以及實物等檔案資料,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建立相應的數據庫,構建一個集文字、圖片等多種載體于一體的,并能反映城市風貌的信息資源系統。其目的是:記錄和保存城市歷史發展的完整記憶,客觀、準確、真實地反映城市歷史變遷;收集、整理城市信息資源,為城市發展、政府決策提供參考;發揮城市記憶工程中的文化服務功能,滿足群眾對城市歷史文化的認知需求。
城市記憶與城建檔案有著密切的關系。城市記憶也是一種歷史記錄,它需要利用穩定性非常強的實體進行記載。而檔案正充當了這一角色,將分散、零亂的城市記憶進行整合,為城市記憶提供了一個穩定的儲存場所。所以,檔案是城市記憶的重要載體。城市記憶是動態的、持續的,不是一成不變的,城市記憶工程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過程。同樣,檔案的儲存也是持續不斷的,隨著城市的發展而不斷地產生。因此,檔案是城市記憶積累的最重要方式之一。
自20世紀80年代城建檔案館建立以來,全國各級城建檔案館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收集工作,按照國家檔案局有關規定和《城市建設檔案管理規定》(建設部90號令)重點收集了下列檔案資料:①各類城市建設工程檔案,包括工業、民用建筑工程,市政基礎設施工程,公用基礎設施工程,公共交通基礎設施工程,園林建設、風景名勝建設工程,市容環境衛生設施建設工程,城市防洪、抗震、人防工程等;②建設系統各專業管理部門,包括城市規劃、勘測、設計、施工、園林、風景名勝、環衛、市政、公用、房地產管理、人防等部門形成的業務管理和業務技術檔案;③有關城市規劃、建設及其管理的方針、政策、法規、計劃方面的文件、科學研究成果和城市歷史、自然、經濟等方面的基礎資料。
經過30年的發展,各城建檔案館都積累了豐富的館藏,建立了基本合理的館藏體系。從載體形式上可分為紙質、電子、磁性材料等多種形式。例如南京市城市建設檔案館館藏檔案28萬余卷、照片10000多張、圖書3500冊、資料1050冊。珍貴歷史檔案包括《首都計劃》、中山陵陵墓建設工程檔案、(民國)中央政府辦公大樓及公共性建筑的工程檔案、(民國)民宅的建筑工程檔案、《金陵后湖志》等。這些檔案都承載著南京這座城市的記憶,為整合城建檔案資源、保存城市記憶提供了資源基礎。
在建設部的統一領導和各級檔案行政管理部門的指導下,全國城建檔案館都建立起一套較完善的工作體系和模式,業務流程、業務規范(規程)也非常清晰和科學,基礎業務工作扎實。同時,各館普遍重視開展城建檔案業務的培訓,并把培訓制度化。一方面,可以確保各項城建檔案工作的規范性,宣傳推廣城建檔案知識,培養了大批城市建設發展的記錄者;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檔案接收效率,促使城建檔案業務渠道更加順暢。建設工程檔案、管線檔案、規劃檔案、聲像檔案等在城市的建設、規劃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為整合城建檔案資源、保存城市記憶提供了工作基礎。
城建聲像檔案是城建檔案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科技的進步,新媒體的涌現,聲像設備的普及,可視化、易傳播正成為城建檔案資源收集、信息開發、編研宣傳的重要方式,城建聲像檔案數量也因此以前所未有的級數增長。各地城建檔案館制作了大量專題片,出版各類畫冊,應用新媒體、自媒體傳播檔案文化,取得了豐碩成果,并成為當地文化品牌。
在當今互聯網時代,全面走向數字化已經成為城建檔案行業的歷史使命,是未來城建檔案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關鍵步驟。全國各城建檔案館也紛紛確立以推動本館信息化建設為首要任務的發展策略。如,南京市城市建設檔案館從上世紀90年代就初步實現業務管理網絡化和計算機化,現正將數字城建檔案館管理系統進行深化和延伸,研究建設工程電子文件歸檔的技術規范和應用系統。信息技術的應用促進了城建檔案館改進收集、接收檔案的技術手段、形式方法,提高了接收效率,擴大了接收對象的寬容度。
全國各城建檔案館在檔案編研方面成果豐富、形式多樣,呈現百花齊放的發展態勢,如紹興市城市建設檔案館的編研成果已經成為該市的文化名片。城建檔案編研工作的開展和取得的成績,為推進城市記憶工程、打造文化品牌奠定了基礎。
城建檔案資源的整合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們城建檔案工作者從城建檔案制度建設、體制建設到管理模式、運行程序上設計出周密可行、務實高效的整合方案。這就需要國家有關主管部門和職能部門牽頭,開闊視野,創新管理理念,聯手各方,激活城建檔案管理體制,建立覆蓋全國的城建檔案資源整合聯動機構,制定和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標準體系,在通過科技創新搭建能夠滿足服務廣大群眾共享資源平臺的基礎上,建成全面、系統、跨機構、多層次、覆蓋整個城市建設領域的信息資源庫。
在現有城建檔案運行機制下,很多城建檔案館館藏檔案種類單一、專業單一,如何豐富館藏檔案種類和專業,使城市規劃、建設、管理過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價值的文件材料都能盡收入館,是擺在城建檔案管理機構面前的一道難題。一方面,我們希望國家有關主管部門和職能部門能夠通過完善制度、改革體制機制來改善這一現狀;另一方面,各級城建檔案管理機構應發揮主觀能動性,開展廣泛的宣傳,讓社會公眾認識到城建檔案對于國家、社會的作用,整合城建檔案資源的意義,檔案館的功能,檔案館保存檔案的優勢所在等,逐步強化全社會的城建檔案意識,塑造城建檔案館的時代形象,贏得各級職能機構及社會公眾的信任,實現城建檔案資源多角度、多元化征集和收集。
在開發利用城建檔案資源為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提供參考依據的同時,要廣泛服務于社會公眾。這需要我們轉變服務理念,主動展示城建檔案資源成果,即將記載有保存價值的城市記憶的城建檔案通過畫冊、視頻、文獻、展覽、自媒體等多種形式向公眾展示,從而喚起全社會對開展城市記憶的支持和參與,達到保存城市記憶的成效。
總之,城建檔案資源整合是力求以創新的管理理念,合理的整合路徑,科學的整合方式,逐步建立起各級城建檔案管理機構與特定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個人共建共享城市記憶的長效機制,最終將反映城市歷史發展真實面貌的重要城建檔案資源納入統一、科學管理的范疇,真正實現城市記憶檔案資源的社會共建與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