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衛(wèi)華
摘 要:闡述有效性提問在九年級化學課堂教學中的作用,同時結合教學實踐,闡述了對這一教學方法的理解,以實現(xiàn)提高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有效性提問;九年級化學課堂;有效性
九年級化學教學內容豐富,教學時間較短,如何在不增加學生課業(yè)負擔和教學課時的前提下提高教學質量,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是廣大九年級化學教師普遍關心的問題。
古希臘教育家亞里士多德講過一段名言:“思維自驚奇和疑問開始。”日本的課堂提問研究者就問題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徒勞地提出問題”;另一類是“重要地提出問題”,而區(qū)別兩者的重要標志,就是看問題是否有效地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結合九年級化學教學就優(yōu)化有效性提問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略述己見。
一、有效性提問的內容應該適合學生的知識基礎,應以學生已有的知識、技能為起點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引導學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識去獲取知識,這是最高的教學技巧之所在。”學生是在原有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通過同化與順應而獲得新的知識,所以學生對與新知識有關的原有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是學習新知的基礎。在有效性提問時必須了解學生原有知識的掌握情況,將新知識建立在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之上,才能有效激活學生的原有知識結構,減少學生的陌生感,促使學生自主建構新知識。
有效性提問中將新知識停靠在學生原有認知結構的基礎上,使學生對新舊知識進行加工、提煉或延伸,達到認知結構的漸進分化和融會貫通,最后形成新的認知結構。
二、設計問題要能互助學生的學習過程
新課程的課程目標要求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得到統(tǒng)一和諧的發(fā)展。課堂教學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為以后學習提供基礎,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要一味追求高、深、難,在問題的設計中也不宜要求馬上與所有高考題型接軌,應側重于問題的提出、解決問題的意義、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法、解決問題所建立或需要的基礎理論、類似問題的研究發(fā)展方向等,使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得到較好的發(fā)展。
三、有效性提問要引發(fā)學生討論,引發(fā)新的學習問題,激發(fā)學生自主性
當認知結構與外界刺激發(fā)生不平衡時,才能引起學習的需要。
因此,教學過程中設計問題情境就是為了引起認知矛盾,把學生引入一個多疑、好奇的境界,從而讓學生產生學習的需要。
四、利用化學實驗優(yōu)化有效性提問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利用化學實驗設計問題情境可以模擬或再現(xiàn)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學生普遍都對化學實驗有著濃厚的興趣。基于這一點,在教學中應盡量運用化學實驗來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需要的是以教學規(guī)范和有效教學理念簡化課堂環(huán)節(jié),突出有效教學環(huán)節(jié),使學生在最佳學習狀態(tài)下,能深入理解學習內容,能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不斷通過有效的課堂訓練提高學習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品質。在此基礎上實現(xiàn)教與學的相互促進,從而達成有效教學的目標。
參考文獻:
苗深花,閆立澤.探究性化學實驗的設計[J].化學教學,2003(10).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