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亞
摘 要:高中信息技術課作為一門實踐性比較強的科目,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對老師以及學生提出的共同要求,在新的教學環境下,老師需要對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方式加以改變,重新確立教學目標,以實踐應用為目標開展工作,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積極地參與課堂活動,就如何提高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加以分析。
關鍵詞: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要求老師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探討最適合于學生的教學理念和方法,使學生的積極性得到有效的激發,使學生的發展全面化。分析目前的教學現狀,可以發現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工作的開展進程中普遍存在著效率低的情況,嚴重阻礙了高中教學的整體質量的提高,因此,我們需要對高中信息技術課教學的方法、目標有一個重新的認識,利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實際應用能力。
一、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明確教學目標
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大環境下,老師的教學理念也應該發生相應的變化,對于高中信息技術教育而言,提高實踐應用水平是關鍵,在傳統教育中,老師以知識的灌輸為教學重點,而輕視了學生能力的培養,為了使教學的有效性大幅度提高,就需要積極改變教學理念,把實踐應用作為教學的最終目的,制訂適合于學生實踐能力提升的教學方案。
在具體的教學方案的制訂過程中,明確教學目標很重要,首先綜合分析學生的實際情況,然后分階段、分水平地結合現代的網絡背景,根據不同學生的狀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工作,包括課堂主題的確定、課堂活動方式的確立、教學內容的選擇等,不能避重就輕,合理設置課程題目的難易分配比例,及時總結工作中的問題,積極反省并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加以改正。
二、激發學生興趣,注重實踐能力提升
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積極調動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的興趣,通過多種教學方式的引入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在教課開始的時候,引入一些目前比較前沿的科技知識,使學生對其充滿好奇心,激發他們求知的欲望,在教學方法上,充分利用多媒體或者其他科技器材,使他們在使用相關工具的同時對其加以摸索探究,親自感知科技的神奇,將學生帶入到信息技術的氛圍中,再由老師帶領他們解決問題,當然,老師天馬行空的教學方式雖然值得鼓勵,但依然要緊扣教學目標,在學生的能力范圍內做最大限度地知識擴展,才能真正起到提高教學有效性的作用。
總而言之,在新的教學環境下,要想提高高中信心技術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主要需要從老師教學觀念的轉變、明確的教學目標的確立以及改變教學方式多角度激發學生興趣等方面入手,由此,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實踐中,通過實踐活動提高信息技術的應用水平,確保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提高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徐慧博.提高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探索[J].學周刊,2011(26).
編輯 鄭 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