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熙婷
摘 要:對于一節精品課來說,要達到具有借鑒意義和啟發價值,一是對于授課教師本人來說,要能在平時教學水平的基礎上進行拔高,以達到水平的突破和更高水準的鍛煉;二是對于前來參與聽課的教師而言,將有如一潭明鏡能反觀對照,發現自身的不足并給予可以調整的具體直觀的目標。大量聽課帶來的沖擊與洗禮,能讓教師在每日如常的教學秩序生活中更快地蛻變與更早地成熟。
關鍵詞:課堂;參與度;細節;有效性
就個人平時教學實踐和平時的聽課觀察,具體涉及的成功元素分五部分來闡述。
一、教學內容上的傾向與安排
上課之前要明確的四個小問題:
1.本節課的整體構思是怎么樣的?是用問題來打開學生本節課的智慧之門,還是開門見山地推出一切?還是用某個別致的數學小故事或者幾張吸引人眼球的圖片來開個好頭?比較常使用的是問題設置啟動法。問題本身是創新的源頭,所謂問題是指主體面臨的新情境與頭腦中已有的認識結構之間的矛盾與不平衡。問題的出現將使學生產生一種需要,產生一種解決問題的渴求,這種渴求就是一種動力、一種創新的因素。在課堂教學設計中善于設計——列問題清單來解決問題可以讓整節課的內容系統化、立體化起來,目的明確醒目,逐層推進,讓學生自己從最初就能把握住方向往下走,一開始便置于主角位置上,促進主動理解,深刻記憶概念。
2.講授者對所授篇目的內涵和外延是如何理解和闡釋的?比如對平行的知識點如何進行建構重組,進行相關知識點的遷移與覆蓋。緊密圍繞課本進行變式,充分打開同一題型的方方面面,一題多解、多題一解,一題多變,實現在做中“玩”數學、體驗數學,有時為了熟悉某個要點,只要最簡單的同類型數據替換就可以,完全從書本去挖掘新意。例題不求數量,典型立題或者具有強烈的對比性,在適當的地方停頓補充,充分提示每道題的入口,巧妙設置每個邏輯步驟的“小臺階”,讓學生能自然拾級而上,承上啟下,對照圖形進行數形結合分析,形象明白。幾何的定理點明“條件”—“結論”,建立起完整的邏輯關聯。又如,當堂用刻度尺或者量角器等進行測量從而得到相關的邊、角等對應關系,滲透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以實驗探索的嚴謹手段來得到數學的結論。
3.預設講授過程中應該出現的“高潮”在哪里,“閃光點”又在何處?一節課的好壞印象深刻與否,往往取決于是否有創意,是否恰到好處。要有閃光點,對于學生而言要有“拐點”,達到提神醒腦、豁然開闊的效果。這時候一些小心思就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4.課堂板書怎樣呈現?板書可以在課前就提前書寫,將課堂內容外部化,符合心理學學習規律。板書上下連貫,圍繞同一個主題打開,進行內容上的高度集中,表格式也好,條目式也好,讓學生對本節課有完整的觀感,心理上有預期的期待。小結部分的板書可將知識點或者公式間數學的轉化關聯等詮釋得一目了然。
二、學生活動環節的組織形式
1.課前的預習及做簡單練習的方式。讓學生自學在前,自行練習掌握為主,教師總結為輔,精練知識點,這適合于其課本知識點清晰、法則單純的情況;這對于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培養學生信心都大有裨益,對考試中常見的新定義題也會更有適應能力。
2.板書練習。最好用于計算類的,大量練習的,或作圖類,或快速練習訓練,在題目結構上要盡量小巧而突出集中。由于數學強調學生的思考過程,因此,留出完整的練習時間,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審題,不再進行任何干預式提示,充分發展學生運算能力和推理能力,能理解算理,尋求合理簡潔的解題途徑。
3.適當采用小組討論。通過分組展開良性競爭,在起步階段可以嘗試“微”合作。如,同桌合作、同桌之間的互相聆聽、互相支持、互相補充更易于達到實效。盡量捕捉學生發言的片段,收集的課堂練習可以偏向個性解答,或隨機解答更具有一般性和代表性的收集。
4.不可不提的課堂小測,小測具有及時性和內容高度集中的優點,每節課的最后安排5~10分鐘,能考查基本知識點和基礎能力掌握,并延續課外的小眾面批和全員及時訂正,勘明正誤,穩打穩扎、實實在在地鍛煉計算及動手作圖類和鞏固知識體系,避免學生差距拉大,分化考試壓力,效果非常顯著。
5.不管是哪些教學細節,很想強調的是:學生的參與程度至關重要!記得某段數學課堂現場很震撼,學生有站著講解的,有配合寫板書的,有圍觀聽講的等,統一的神情就是專注和投入,鏡頭上有不少聽課的老師,學生根本不受影響,每個人都在教學的課堂中扮演著各自的角色,同一道題在每個小組的角落里重復地講解著,沒有人因為這種重復而厭煩,只有深刻再深刻,沒有人因為無所事事而做小動作講悄悄話之類!高度的參與,全員的參與,讓人深深反思——這樣的課堂,學生的參與度為什么這么高?自主參與教學體驗,提升學生自我學習能力。任何教學細節的設計完全是服務于學生主體參與這個根源性主旨的。
三、小教具的應用
原則上小教具要簡單小巧,富有生活氣息,喚起生活體驗,親切自然,讓數學生動起來,達到通俗化、可視化、趣味化。比如,卡片式歸類知識點間的聯系,顯得靈活而易于比較;手工折疊紙迅速理解展開圖;又曾觀摩過一位前輩老教師,她用透明的投影塑料片做了兩個圓,在研究兩圓位置關系這節課中就很好用,把透明投影儀上的兩個圓由遠到拉近,充分體現位置關系上的動態過程,簡易省時明了。適時選用各種圖片、照片、數據,注意信息呈現形式的多樣性,注重引導學生學會利用多種信息解決問題的方法。將問題以多樣的形式呈現給學生,讓學生在資料的整合運用中通過分析探究得出問題的結論。
四、對多媒體的處理
現代的課堂基本上都有不同程度使用課件,但不同的使用方式效果上的差距還是比較大。若缺乏參與度與節奏上的跟進則無法發揮多媒體達到學生高質量學習的目的。因此,細節上特別要注意節奏的控制,要保障學生看清題目、并能寫下關鍵步的提示。且同時要充分利用白板作注,以保證一節課進程的完整系統性與連貫性。微課在解析題目和程序性知識上有優勢,方便暫停與反復琢磨,幾何畫板在體現規律性知識和動態演變過程上有優勢,利用幾何畫板和多媒體可以數形結合圖解理解定義與理論。
五、一節課形成的“氣場”,使學生開心地學,放松投入地學
氣場由授課教師的教態、臺風、語言等組成,簡單地理解就是它的感染力。自然親切的教態,不會讓數學課形成過大的壓力感,而引起莫名的排斥?;虺领o威嚴或激情猛烈的風格,溫柔甜蜜的語言方式,各有各的微妙之處和感染力,使學生不知不覺地融入思想,不知不覺地體驗其中,課堂不凝滯,互動良好。一節好課會讓人感覺時間過得很快,放松、舒服。包括多媒體課件上風格的統一,背景音樂的配合都處處體現授課老師的良苦用心,都是在為這節課的教學內容服務,如,清雅的古風,或詼諧可愛的環境。講臺是一個炫目的舞臺,師生間的和諧熱情的交流讓一節課除了授課內容外,一切都立體了起來。語速上的調整也很重要。過快的語速,會讓還不適應的學生掉隊,過長的語句,不適合口語的教學,因此,簡潔的短句形式更符合聽課習慣。同時,嚴謹及時的點評讓學生及時注意到內容區域上的“暗礁”區,自覺及時地規避。
對于教師,珍惜大量的聽課機會并及時總結,學習任課老師的語言藝術如何振蕩撼動學生的心靈;上課的風格與技巧,如何處理好程度不一的學生的共同學習問題;如何真正面向全體學生。通過聽評課汲取和對照得到一個較高的起點。
總而言之,教學理念時新,教學設計巧妙,時間運用恰當,同時做到以學生為中心,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夠全面體現,學生的自我探究、交流討論很到位,這便是一堂精品課,要求基本功的扎實、對教學課程目標的了然和對教學藝術的追求與源源的創意。課堂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沒法完美,但可以逼近完美”“沒有最好,但可力求更好!”教師內心的熱情會放出巨大的能量,在每一個可能的教學渠道上都體現出它的威力來。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