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夏
有許多農村初中語文教師發出這樣的慨嘆:作文實在難教。而我們又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要想在語文教學方面有所成就,首先得過作文教學這一關。本人經過摸索嘗試著一些有效的作文教學方法,取得了一些收效。
一、給縷“陽光”——激發興趣
作文是有難度的,農村學生作文難度更大。受辦學條件的限制,學生的閱讀面窄、閱讀量小,學生的知識儲備應付不了寫作的要求。因此,幫助學生樹立信心,激發興趣,顯得尤為重要。
1.因勢利導,發揮優勢
農村學生與城里學生比有更廣闊的生活天地。我們得讓學生消除顧慮,讓他們知道,只要你愿做生活的有心人,去觀察眼前的一草一木,去體驗身邊的一人一事,諸如青山綠水、花草野果,同樣過家家、捉蟋蟀、打雪仗等都可以作為作文的素材,寫出來的作文照樣能夠吸引人。
2.因材施教,關注個體
教學的藝術并不只是將優秀學生教得更優,而是將不優的學生變優。學生作文的層次是高低不等的,教師在作文教學中要關注不同層次的學生。對于層次低的學生寫作,我覺得首先得放寬要求,比如,允許他們翻閱資料,允許他們延長時間,允許他們篇幅短小等。其次,批改時要努力發現習作中的每一個細微的閃光點,哪怕是一句通順的敘述,一個生動的詞語,甚至一個標點符號的運用,只要合乎情理,用得正確就要給予表揚。只有這樣才能激發他們寫作的興趣,作文能力自然會有所提升。
二、給把“鑰匙”——注重方法
在教學中諸如立意選材、布局謀篇等這些理論東西固然要教,不過教師如只停留在這個層面,不從細節著手,學生的作文能力同樣難以突破。本人認為可以這樣做:
1.讀思結合,夯實基礎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強調了讀書對于寫作的重要性。要想寫好作文得讓學生不停地吸取豐富的文化營養。于是我每天利用讀報、語文課前三分鐘給學生朗讀幾段美文,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文學的熏陶和有益的啟迪。
同時,我常告訴學生對生活中親身經歷的或耳濡目染的現象要有自己的思考與感悟。2013年5月份縣里組織十八大征文比賽,寫作范圍相當抽象。我從細處入手引導,讓學生想想自家的變化并思考變化的原因。他們茅塞頓開,創作的《曲韻悠揚》和《蒼蠅覓食歷險記》分別獲縣一等獎和三等獎。
2.積累素材,合理運用
魯迅先生說過:“讀書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這說明積累在作文中的重要作用。大凡材料儲備多的學生提筆作文,都是左右逢源,信手拈來,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之勢。而缺乏素材的學生寫作則苦于無言,只得“望題興嘆”。因此,我們要讓學生養成積累的習慣,引導學生多作讀書筆記。把平時看到的經典素材,欣賞到的優美句子,感受到的思想精華都記錄下來,讓它們成為自己寫作的“源頭活水”,及時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教師也要積極地為學生創設條件,提供資源。近年來我為學生整理了諸如精彩作文名句,鮮活的時文資料(如每年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詞等),常用的俗語、熟語、諺語等,大大豐富了學生的寫作內容,學生寫作自然得心應手。
3.重視范文,模仿創作
模仿是人類學習、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對于學生而言,范文引路比教師空洞的理論指導要強得多。我常常利用作文課讓學生欣賞一些同齡學生的作文。比如,每年中考各地的滿分作文、作文競賽獲獎的優秀作文,學生在欣賞后思考作品的成功之處、特色所在,自然而然地模仿借鑒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比如,進入九年級后,學生要切實地進行一些議論文寫作訓練。事實證明,光有技法的傳授,學生實在難以寫出好的議論文。于是我找來高中生寫過的一些范文,譬如“善于聽取忠告”這個論題,我找到一篇題為《忠言逆耳利于行》(內容主要通過唐太宗善于聽勸興國與劉禪聽信讒言亡國的對比,論證善于聽取忠告的意義)供學生欣賞,學生從例文中感受到對比論證就是一種很好的思路,以后的寫作中就有學生不時地借鑒這種寫法,寫出了形式多樣的優秀議論文。
4.關注批改,強化細節
批改作文是激發學生作文興趣的一個重要環節。學生的每一篇作文,大多是經過他們冥思苦想的結果。因此,批改作文時,教師首先應抱著欣賞的心態,去發現作文中的閃光點,及時寫一些鼓勵性的評語,這樣學生的作文興趣必然大增。其次,快速批閱,及時反饋。如果每一次作文,學生不能及時看到結果,久而久之,學生就很難品味到寫作成功后的喜悅。教師如能趁熱打鐵,及時批閱學生的作文,讓學生了解到作文的成功之處和不足地方,學生才有興趣進行下一次的作文訓練。再次,作文批改要切實有效。初中生的作文批改,不能僅限于字、詞、句、修辭等問題,更多的要在文章布局謀篇、材料選擇、詳略安排等抽象問題上進行具體、細致的修改,使學生的修改方向明確,有的放矢。當然作文修改還少不了師生間的正面交流溝通,這樣不僅能點石成金,還能增進師生情感,可謂一舉多得。
三、給方平臺——創新訓練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學生在平時或考場中的作文能夠得心應手,關鍵取決于平時的訓練。我在此采取了一些靈活多變的訓練方式。
1.鼓勵學生寫隨意性作文
每個學期除了完成幾篇大作文外,我鼓勵學生寫小作文、周記、隨筆、生活雜感等。文字不要求篇幅長短,只在乎生動與否,中心是否集中,有沒有真情實感等。
2.鼓勵學生寫片段作文
初中不少課文在課后練習中都安排了一些片段作文訓練,教師要充分地利用好它,進行一些扎實有效的訓練。例如,《故鄉》中最后一題就是要求學生理解文中最后一句話的內涵,結合社會和人生,寫片段作文。我與學生一起研討,理解句意,學生倒也靈氣十足,寫出了“奮斗造就成功”“創新就有出路”等含義深刻的文字來。
農村中學作文教學需要廣大農村語文教師的長期努力。我們現在從農村中學作文實際出發,從細小的環節入手,夯實學生作文基本功,循序漸進,作文教學就會呈現出一派新的局面。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