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
摘 要:對于當前語文教學來說,最主要也是最急迫的任務就是落實新課改的概念,轉變教師自身觀念。對于初中語文來說,教師利用適當的手段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課堂的教學質量是新課改強調的重點。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探究,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向學生講述語文知識,提升學生學習成績。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質量;弊端
一、初中語文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語文學科具有人文性以及工具性等特點,尤其是初中語文知識,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奠定堅實的語言基礎,還能夠為今后其他學科的學習帶來方便。在語文學習中,人們的語言能力、理解能力、表達能力以及閱讀能力都能夠得到大幅度提升。初中生正處于各方面向成熟轉變的時期,所以要利用好這一機會,用有效的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提高教學質量。實際上,近些年語文教學改革一直在進行,在這十幾年的教學改革中,教學思想、教學方法以及教學內容都得到了全面改進,也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但是,有一些領域還是沒有實現教學改革,或者教學改革的效果不盡如人意,這樣的教學改革形勢還需要教育界人士進一步努力。
二、初中語文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弊端
中考的現實情況使得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處于兩難境地。學生在初中面臨著升學的壓力,教師也由于受到分數的制約在教學上變得畏首畏尾,不能夠放開手腳大膽創新,只能夠固守成規,學生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會逐漸降低學習熱情,最終厭倦學習、降低學習效率,課堂教學質量也得不到提升。另外,教師在教學中對于教學改革只有形式上的行動,這樣的行動根本沒有實際效果。新課改實行之后,許多新的教學理念被引進,教師在面臨這些新理念時,雖然能夠接受這些新名詞、新定義,但是卻望文生義,不能夠真正了解這些名詞,這樣的情況根本不能夠實現新課改的效果,使得新課改的真正意義得不到實現。
三、利用適當教學方法提升教學質量
1.敢于實現綜合性學習,打破中考的局限
在語文教學中實現綜合性學習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以及知識儲備,將語文與其他學科共享的資源挖掘出來,還能夠將語文學習放于其他學科知識技能的學習中,將學生的學習空間由學校擴散到社會,使學生在社會的大課堂中綜合地學習語文知識,增加語文實踐閱歷。例如,在教學朱自清的《春》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有關“春”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搜集有關春的對聯或者詩句等,讓學生在實踐中更多地了解關于“春”的語文知識,增加關于“春”的體驗。學生在這樣的過程中增加自身的語文知識,提升語文學習成績,課堂的學習質量也得到充分地提升,使語文學習也變得豐富多彩。
2.提升教師自身教學素質
在新時期的教學中,教師要擺脫以往的教書匠角色,充實自己,使自身成為學識淵博的學者,時刻反思自身的教學行為,研究并改進自身的教學方式。教師要給學生創設最佳的教學情境,利用最佳的處理辦法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時刻擺正自身在課堂教學中的地位以及角色,發揮自身的引導功能。教師要學會剖析教材內容,將其中的思想、情感準確到位地傳達給學生,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道德行為以及習慣,這樣才能夠真正實現教書育人的教學目的。
對于初中生來說,適當的教育方法不僅可以在知識上提升學生的品學素養,還可以在道德上建立一定的道德底線。學生能否學好初中語文不僅會影響學生今后的語言學習能力,還能夠為其他學科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所以,教師要適當地使用有效的教學手段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王國權.語文教學中對學生人文素質培養的必要性[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01):261.
編輯 鄭 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