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克強
新課堂模式下如何指導和幫助學生確定學習目標,是我們在教學實踐中碰到的一大難題。語文的課堂學習目標,既是老師的教學目標,也是課文的學習目標,還指的是學生的課堂學習目標。語文學科由于自身的性質和特點,相較于其他學科,學習目標的確定更困難,也就更加重要和迫切。
新模式下的學習目標是語文教師預期實現的結果,是課堂教學完成后的成果。既有“教”的目標,又有“學”的目標,但在傳統教學中,已成為單純“教”的目標。這是語文課堂不能高效的重要原因。
一、在具體制定語文課堂學習目標時應遵循的原則
1.學生“學習主體”地位原則
不能把學生當作知識的容器,任由教師“填鴨式”灌輸,必須把主體地位還給學生,充分考慮學情,著眼于學生人格和價值觀的完善。
2.文本原則
知識的傳授和探究必須建立在教材的基礎之上,在考慮學情的同時以“本”為本,以教材為圓心,合理而科學地發散知識體系。
3.提高語文綜合素養和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原則
學生的“語文素養”不僅包括字詞句篇的積累,還包括學習習慣、文化品位、審美情趣等。我們制訂的語文課堂學習目標不僅要將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作為重要的組成部分,而且要為全面提高語文綜合素養服務。
4.合作學習核心原則
學習的主人是學生,學習的方式是“合作交流”,新課標提倡以“學”組織教學,強調學習方法和學習過程。語文課堂學習目標必須包含體現學習方法和過程目標,必須體現學習過程的“合作交流”。
5.“彈性”原則
語文學科博大精深,漢語言文學幾千年的歷史文化積累與沉淀,發散思維、逆向思維的可操作性極強。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變異性較大,所以目標不宜太細太實,應給課堂教學留下足夠寬松的環境。
魏書生老師曾將初中學段的語文學習內容比喻為一顆“知識樹”(包括四部分、19項、118個知識點),并且告訴學生哪些是重點,哪些是難點,哪些必須識記,哪些必須理解。對我們也有重要的借鑒意義,不僅能幫助學生在學習之前做到心中有數,也是教師制定學習目標的重要參考。
二、語文課堂學習目標具體可分為如下幾部分
1.預習目標
一篇課文的預習,主要包括:通讀課文、認識生字詞、思考問題、記錄存疑。
2.探究目標
具體學習目標主要有:學習要求、重點難點、啟發質疑、合作探究、課堂總結。
3.檢測目標
當堂檢測主要考查三方面:字詞基礎知識、文體和文學常識、主要內容和寫作特色的理解。
這三個目標與我校大力倡導的“三七”教學模式中的三個階段密切吻合。
目標是課堂的靈魂,學習目標是課堂的重中之重。我們在合作制作導學案時,對學習目標的確定必須放在首位,在具體教學過程中也要讓學生明白它的地位和作用,這樣在課堂教學時方能有的放矢,才能真正優質高效。
參考文獻:
尹亮.制定語文課堂學習目標的依據[J].廣西教育,2014(03).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