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輝
如何在素質教育背景下讓中學語文課堂凸顯有效性,提高和培養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審美能力和探究能力,讓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促進學生的終身發展,是每一個中學語文教師積極思考的課題。我結合自身教學的實際經驗,分析了幾點建議。
一、語文教師要有現代教育理念
新課程標準下的語文教師要明確語文新課標的要求,要發揮好組織者和引導者的作用,要認真學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和語文課程標準,要認真地調查和了解教學對象,要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有效地組織學生學習。語文教師要認識到學生學習主體地位這一思想,要將傳授知識轉變為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知識,在課堂中要加強師生互動,強調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促進教學的有效互動。
二、語文教師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
語文教師要有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和科研能力,要了解語文學科發展的歷史及現狀,要了解學科的研究成果,要了解與語文學科相關的其他學科知識,如,歷史、地理、美學、音樂、理科等知識。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思考,不僅引導學生從歷史學科出發,還要引導學生從生活常識出發,不僅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要讓學生跟隨教師了解社會科學和其他百科知識,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
三、語文教師要有教學管理的能力
語文學科是一門工具性學科,教師作為教育管理人員,就要充分發揮引導者和組織者的作用,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管理好學生,
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學會把握課堂氛圍和學生的學習狀態。在中學語文課堂中,教師要善于解剖自己,結合實際情況,發揮自身的優勢,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實施分層教學,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通過自主學習、小組互動、綜合研究等方式,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四、語文教師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
新課程標準下的教師不僅僅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還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狀態,心理健康素質和健康程度都要保持較高的水平。新時代的學生有自己的想法,接觸的知識和信息越來越廣泛,他們不僅會接納知識,還有自己的想法和觀念,再加上家庭教育的促使,很多學生在課堂中表現得讓教師無法理解。為此,教師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在智力活動中,不僅要調控好活動的紀律和氣氛,還要引導學生進行情緒體驗,引導學生正確地看待問題,從而形成樂觀積極的心態,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陶娟.中學語文教師應注意自我形象的塑造[J].榆林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0(01).
編輯 黃 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