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秀玲
摘 要:英語學習既是學生自身學習和實踐的機會,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也是陶冶情操,開闊視野,豐富生活經歷,發展個性的過程。教學是一個充滿活力和創新的過程,課堂教學評價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環節,教學評價的目的是激勵學生學習,幫助學生有效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使學生獲得成功感,增強自信心,培養合作精神。評價活動也帶動了教師教學改革,這種“教學相長”的教學方法是師生共同進步的原動力。
關鍵詞:英語教學;設計;評價;反思
在多年的中學英語教育教學實踐中,我深刻體會到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單一,“一刀切”現象極為嚴重。為了強調整齊劃一,而忽視了學生之間的差異,忽視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和不同的智能傾向,中學英語課堂教學的目的在于促進學生的學習與發展,使每一位學生不斷地獲取新的知識,在短短的45分鐘里,要想提高英語課堂的教學效率,不僅要按照課程標準科學有序地完成教學任務,而且還要完全滲透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目標,更要從學生全面發展的要求出發,培養學生終生學習的能力。以下是我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課堂教學設計、評價與反思等環節提出的兩點拙見。
一、構建英語有效課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有效課堂導入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課導入的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一節課的成敗。一般情況下,在講解語法時,上課即開門見山,單刀直入,明確告訴學生本節課我們要學什么,為什么要學,怎么學,要想保證在考試與現實生活中做到零失誤需要注意哪些因素,這種導入方式從一開始就可以讓學生明確這節課自己該如何做,看似有些霸道,但絕對是應對考試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也使教師個人在課后能夠比較客觀地進行自我反思。
2.有效課堂提問
課堂提問既不能太易,也不能太難。問題太易,則不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問題太難則會使學生喪失信心,不僅使學生無法保持持久的探索心理,反而會使提問失去價值。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力求在不知不覺中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然后逐漸提高問題的難度,使學生的各項技能逐漸穩步得到提高。
3.有效學生活動
要創設有效的課堂活動,需要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通常安排為集體齊讀單詞,這樣可以幫助那些膽子比較小或是學習上還需要些時間的學生,他通過聽別人讀來彌補自己在學習上的不足,但不利于教師掌握學生的真實水平。小組對話,學生在做后期展示時會非常流利準確,有助于樹立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學習的興趣。
4.有效作業布置
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也是檢查師生之間教與學實況的紐帶。有效地布置作業不僅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主要針對程度不好的學生,具體是讀準生詞,能對情景交際做出正確的應答,能辨認出閱讀文章中的重點句、較高要求和最高要求。
二、更好地關注評價對象
1.提升評價的寬度和廣度
以往“一言堂”的英語課堂教學,把“教”和“學”對立了起來,課堂中缺少互動,因而評價的機會少之又少,課堂的有效評價也更無從談起。如今,新課標下的英語課堂,以學生為主體,課堂中師生、生生間的互動多了起來。在此基礎上,結合班與班、個體與個體的差異,以教學目標為核心,創造合理有效的評價機會,并實現多維分層、因人而異、實事求是的評價模式,這是有效課堂實現的一個基點。
2.改進課堂評價手段
對于學生,教師應該不吝惜自己的表揚、贊美之詞。對于課堂教學評價這一環節,學生更渴望教師能夠對他一節課的學習有一個客觀的評價,同時,通過這樣的評價也可以使學生更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來,但是由于課堂時間和課堂教學目標的影響,教師對課堂評價簡單處置,評價語言簡單,從而對學生的積極性有所打擊。我們一般只關注自己的教學計劃能否完成,而忽視學生參與學習的程度和學習興趣的激發。一些質量不高也不含太多交際意義的問答成了教師在課堂上評價學生的主要方式。
課堂教學評價中應當注意有效的激勵,要注重教師情感的投入,即用恰當的措辭,熱情地給予褒獎。還應該注意評價內容的翔實。有根有據,學生能欣然認可,評價的積極面才能展現。另外,防止激勵性語言蒼白乏力,有人感嘆“好話都說了三千遍了”,從側面也看出枯燥重復的評價語言實在是平淡無力。其實課堂評價用語可以變得五彩斑斕。只要是真情的傳遞,潤物細無聲的效果也很明顯。
總而言之,教學有法,而教無定法,具體的每節課要具體怎么講還要結合這節課學生的狀態而有所調整。數字化生存和教育的信息化時代正以超人的速度來臨,對教師原有的知識結構提出了挑戰。教師要上好一節課,就要與時俱進,適應時代發展,不斷加強理論學習,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同時又要開闊視野,橫貫中西,以創新的精神,追求自己鮮明特色的教學風格,把自己的特點和課堂教學的效益內化在觀念中,學生的思想觀念就會超越原有的狀態,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真正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
編輯 謝尾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