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妞妞 羅嬋娟 舒秋貴
摘要:新課程改革施行以來,掌握學習教學法的理念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掌握知識的水平,同時也符合新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在地理教學過程中值得我們應用和學習。
關鍵詞:掌握學習教學法;新課程改革;地理
掌握主義教學法是由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盧姆在分析、總結一系列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和實驗研究,形成了掌握學習理論。
所謂的“掌握學習”,是指以課堂教學為基礎,輔以定期和及時的反饋、校正環節,提供給學生足夠的學習時間,并對個別學生進行幫助,在學生掌握一個單元學習內容后,再進行下一階段或單元的學習,從而使學生達到課程標準規定的目標[1]。
一、在教學中應用掌握學習教學法應當注意的問題
(1)教師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魯姆研究發現只要提供給學生適合他們自身特點的學習條件,留給學生充足的學習時間,找到幫助每一個學生學習的方法,那么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能學會。在地理教學過程當中,就要求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根據新課程地理課程標準的要求、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等,設置適當的地理課堂學習目標、使用適合大多數學生學習的教學模式,建立大部分學生都能學好的信心,使學生基本都能達到掌握水平。
(2)教師要按照學科的特點以及新課程標準,結合學生現有知識水平,設置適合學生身心發展的學習目標。設計掌握學習的計劃和目標,教師應當全面考慮到如何使學生達到學習目標,主動而有效地進行學習。
(3)在一個單元學習結束后,教師應及時對學生的單元學習結果進行形成性測驗,并對測驗結果及時進行分析,以便在第一時間獲得學生對單元知識掌握情況的信息。對于學生感到特別困難的內容,或者大多數學生都沒有掌握的學習內容,進行矯正,并給予學生正確的指導和充足的時間進行學習。
二、掌握學習教學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案例分析
1案例一:教學目標的制訂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新課程標準》將地理學科的課程目標從三個維度進行了表述,分別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并對學生學習地理課程必須達到的基本要求的標準進行了闡述[2]。教師在教學中使用掌握學習教學法時,可以依據普通高中地理新課程標準,設置具體的地理課堂掌握學習目標,對學生的學習內容進行“形成性測驗”或“診斷性測驗”,了解學生知識掌握的具體情況。按照學習目標的要求,進行科學的分析,對于沒有達到掌握標準的學生,可以由學生自己對沒有達到掌握水平的內容進行再學習。也可由知識掌握較好的學生進行幫助,如果還沒有達到掌握標準,可由教師對其進行專門的補課,直到達到掌握水平為止。學習目標的制訂必須具體明確。
2案例二:掌握學習教學法的運用
我們知道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將課程劃分為五個教學單元,每個教學單元的教學時間也不盡相同。我們可以根據各個單元的學習內容,安排好互相銜接的材料。每個單元都要根據新課程標準設置出具體的掌握學習目標,把將要學習的內容制訂出具體的學習目標,并對目標進行細分。然后依據單元學習目標,以班級教學的形式進行授課,在完成單元教學之后,進行形成性測驗。如:在完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的第一單元《行星地球》的教學后,教師可設計第一單元的達標測試卷,對學生進行形成性測驗。達標測試卷可設計兩套,兩套試卷的題目可以相似,但不是簡單重復。讓學生先做第一套,試卷批改后對學生未達到掌握水平的內容進行補充學習。然后再做第二套試卷,第二套試卷只要求學生做第一套試卷中錯誤的相關內容的題目。做正確的,計入總分,達到80%以上的為掌握,則可進入下一單元更高一級的學習。將人教版普通高中地理(必修1)的五個單元全部進行掌握學習后,進行終結性測驗,試題要覆蓋人教版普通高中地理(必修1)所有的學習目標。學生最終的學習成績,由通過的每個單元的測試成績和終結性測驗的成績來確定。
在當前新課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實施地理掌握學習的教學模式對貫徹和落實新課程改革,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只要我們在地理教育工作當中努力奮斗,加之以正確適當地運用地理教學方法,就一定能夠把掌握學習教學法有機地融匯到地理學科的教學之中,促進地理教學的進步。
參考文獻:
顧明遠,孟繁華主編國際教育新理念海口:海南出版社,2004.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