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寶金
(上海政法學院,上海 201701)
我國目前并沒有與商業方法對應的專利分類,從技術上難以對我國的商業方法專利進行準確的統計。但是,從總體上來看,同其他國家的情況類似,我國的商業方法類專利也呈現快速發展的趨勢。我國《專利法》規定,授予專利權的發明和實用新型,應具備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按照這一立法思想,智力的方法不是專利保護的對象。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對外開放的深化,特別是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政府對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重視程度日益提高,保護知識產權已經成為改革開放政策和法制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立法、普法和執法工作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引人矚目的成績,建立了比較健全的知識產權保護法律體系。加入世貿組織后,我國又修改完善了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法規,對著作權法、商標法、專利法、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等知識產權法律法規進行了修訂,制定了新的法律條例。中國政府相繼參加了建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約等數十個知識產權國際公約,同時積極參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等國際組織的知識產權保護活動,積極開展對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雙邊知識產權保護交流與合作。
對于商業方法是否有可專利性,我國法律并沒有明文規定。商業方法是用于商業領域的能夠給商家帶來巨大經濟效益,這已不同于一般的智力活動規則和方法。我國《專利法》并沒有如同一些國家的專利法那樣明確規定計算機程序本身、商業經營方法不能授予專利權,這就是我國為適應科學技術的發展、擴大授予專利權的真題范圍留下的靈活的空間。對于商業方法能不能被授予專利,主要看它是不是一個技術方案。如果銀行的系統是計算機系統再加上軟件,那它就不是商業方法了,而是一個技術方案,只要符號專利性給予專利保護是毫無疑問的。
從全國范圍看,在微電子、通信等眾多高科技領域,70%以上的發明專利是外國公司申請的。如果不支付這筆費用,國外專利持有人既可以要求保護商業方法專利權的國家限制中國網上銀行服務的滲入,也可以在技術上設置障礙,阻礙我國的技術進步,甚至有可能通過國際機制解決專利爭端。
我國是一個經濟轉型的國家,市場經濟仍在逐步成熟的過程之中,金融業的發育程度與發達市場經濟和新興市場經濟國家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同時,我國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還存在諸多問題。要促進我國知識產權競爭力總體水平的提高,增強企業自主知識產權意識,鼓勵和獎勵企業技術創新,積極置身于商業方法專利的申請之中,需要在政策層面提供必要的支持。
一是可以利用市場手段,加大對專利申請和持有的支持。比如,可以采取稅收優惠的辦法,也可以建立商業方法專利申請上的風險投資機構,由專門的投資機構匯集社會資金,對企業專利人或個體專利人給予支持。
二是建立必要的機制,解決專利申請費和維持費相對高昂的問題。與我國企業發展水平和個人收入水平相比,我國涉及商業方法專利的申請費用和維持費用相對偏高,一些企業和個人從經濟的角度出發,即使進行了相關的創新和發明,也不申請專利,從而降低了我國類似專利的總體申請水平。從政策上有關專利費用,直接將個體專利人和中小型企業專利納入保護機制,調動中小型企業對專利和技術研發的工作熱情,對于提高我國的知識產權水平有著直接影響。
[1]馮曉青.商業方法專利略論[J].北方論叢,2007,(3).
[2]王玉國.論商業方法的可專利性[J].產業與科技論壇,2008,(8).
[3]黃毅,伊龍.商業方法專利[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