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莊市翟營大街小學 張 東
沒有創新,就不會成就杰出的人才。作為基礎教育,為未來培養什么樣的人才,拿什么完成教育使命是我們必須直面的一個沉甸甸的課題。中國航天之父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先生的世紀之問堅定了我們的教育信念。培養杰出人才不只是高等教育的問題,與基礎教育也息息相關,應該從小抓起。
我校自1994年開始實施“創造教育”,“創造”成為我校辦學發展的主旋律,一直以來致力于為師生培育適宜創造的土壤,無論是課程設置、課堂教學還是學生活動、校園環境都營造了濃郁的創造氛圍。我們把對學生創造思維的訓練、創造能力的培養、創造行為的引導、創造個性的塑造當作義不容辭的教育責任,把創造教育這一個課題轉化為學校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實踐成為我們不斷追求的目標。
創造教育的實施首先要與國家現行規定的必修課相結合。在各個學科中,重要的是改革與調整,挖掘課程中的創造因素,創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情境,建立探索型教學模式,使之更適合創造性教學要求。
課堂教學中,學生創造力的體現主要是開發自我潛能。因此,課堂教學定位的目標主要是引導學生逐步形成創造思維的習慣。例如,講授冀教版第六冊第一單元《大自然的語言》《會說話的草》《火燒云》等課文時,教師不再局限于教參規定的教學目標,而是引導學生走出課本、走出教室,真正走進自然的懷抱,在大自然中觀察、探究、想象、表達,引發真實體驗和感受,盡情表達自己的情感和聯想,真正成為大自然的孩子。在學習中,最大的創造永遠產生于情感之中,這種情景交融的情動過程就是創造過程,把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變成激發學生各種潛能的過程,為學生創造條件,引導學生在實踐中質疑、表達、動手,把學生思維引入求新求異的天地,將會極大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和創造欲望。
“快樂英語”課堂是學校的品牌學科。自2004年開始,學校每天開設一節英語課,每個年級每周增設外教口語課,注重學生自主學習以及交流能力的培養。低年級主要以學生感興趣的兒歌、口語、游戲為主;中高年級逐步滲透語音、閱讀、童話劇等方面的專項能力訓練,在學習冀教版教材的同時又增加了上海版牛津英語教材的內容,并在每年圣誕節到來之際舉辦學校英語藝術節,學生自編、自導、自己主持,節目新穎,樂趣不斷,盡顯才華。在今年西方“萬圣節”到來前夕,外教老師首先對學生進行“萬圣節”活動的知識講解,活動當天,石家莊經濟學院的大學生來到我校與學生一起聯合舉辦“萬圣節”聯歡會,一張張自己繪制的面具,一件件精美艷麗的服裝,一個個讓人忍俊不禁的表演使會場的歡呼聲不絕于耳,所有的學生和教師都被濃烈的萬圣節氣氛感染,最后全體合唱“Trick or Treat”。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學生在娛樂和分享中感受到西方文化的氛圍,開闊了學生視野。
思考是創造力的源泉,要使學生跟上信息時代發展的步伐,教師必須訓練學生擁有創造性的思維方式。我校自1994年開展創造教育以來開設了每周一節的創造性思維訓練課。我們組織教師在有關專家的引領下編寫了12冊《創造性思維訓練》教材,系統介紹創造性思維的特點和規律,并進行大量思維引導訓練,如故事課、議論課、技法課、操作課等。通過各種訓練,學生提高了觀察性思維能力、分析性思維能力、判斷性思維能力。經過十多年的實踐與探索,我們總結出創造思維訓練課六環節模式:提出問題→集體討論→獨立思考→動手設計→匯報展出→總結歸納。思維訓練課培養了學生的好奇心、創新興趣,使學生個性得到重視,潛能得到開發,收到了很好的成效。在創造技法課上,學生用改一改的方法發明了“安全防盜救生窗”,用加一加的方法做出吹不落的雨傘,用缺點列舉法發明了煤氣軟管接水器等。在操作課上,學生做的“我給小蝌蚪做手術”,使小蝌蚪提前變成青蛙,并把這一實驗撰寫成小論文,在全國青少年創新大賽中獲金獎。創造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創造力的核心是創造思維,而開設思維訓練課正是達到這一目的一種操作簡單、行之有效的手段。
課前八分鐘創造性活動是我校在創造教育實踐中探索出一條以培養學生良好素質為主要目的的常規性小活動。這項活動提倡一個“活”字、注重一個“新”字、突出一個“趣”字、體現一個“實”字?;顒右园嗉墳閱挝唬妹刻煜挛绲谝还澱n前的八分鐘時間開展。它面向全體學生,人人參與,由學生自己設計,輪流擔任主持,時間緊湊、內容豐富、充滿情趣。它既是課內思維訓練的拓展延伸,也是學生課外學習的自主實踐。在這里,活動的內容無所不包,發明創意、科幻設想、社會熱點、暢想未來等都是活動主題。活動中,學生的策劃、設計、主持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動手、動腦、動口能力得到全面展示。通過課前八分鐘創造性活動,學生自信心不斷提升,創造能力不斷增強,“八分鐘”被學生高興地譽為“小時間里的廣闊天地”。
我校自實施創造教育整體改革以來已舉辦了17屆創造節,在為期一個月的活動中師生用自己的聰明智慧體驗和實踐創造的快樂,感受和分享合作的成果。展示中,創造思維訓練課上蹦出的創意火花、八分鐘活動中產生的好想法、生活中發現的小竅門等在這里得到驗證,獲得進一步發展,最終形成創作成果。展覽分為發明類、科幻類、創意類、競技類,學生在活動中智力互補、優勢互補,每年都涌現出許多富有創意的作品,“方便簸箕”“衛生保健手套”“冰凍螞蟻”“校園沙盤”“海洋吸塵器”等,一件件精美的作品展示著學生的智慧,凝結著師生的心血,體驗著團體合作的快樂與收獲。一項創造活動不僅僅是個體行為,更需要由集體完成。通過活動,學生體會到只要愛動腦、多用心,生活中處處都有創造的機會,人人都能作創造之人。
我校作為河北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一直致力于體育的發展和創新。學生每天在校體育活動時間不少于一小時,一二年級每天一節體育課,三至六年級每周四節體育課,每周拿出一節課開展學生感興趣的體育活動,將太極扇、街舞、竹竿舞、安塞腰鼓納入學校體育課程,營造“陽光化”體育課堂。早在2002年,我校根據以往校運會學生參與面小、競技項目強、學生不感興趣的狀況,將單純的競技運動會變成全員參與的體育活動日,把以往只有少數學生參加的運動會轉變為全校學生共同參與的運動會;把過去運動會中只重視學生個人成績轉變為關注團隊總成績;把單一形式的競技類比賽項目轉變為綜合性的娛樂體育項目。在不斷的摸索中,學校從2005年開始又開展了全員參與的大型團體操活動,它是一種體育與藝術高度結合的表演項目。由體育教師和音樂老師組織成團體操創編團隊,集思廣益,在總體構思、創編動作、隊形變換、音樂編輯、服飾設計、表演器械等方面力求創新,把古典與現代、民族與世界、東方與西方進行完美結合。例如,我們把中國民族舞蹈中傳統的水扇和西方剛勁的踢踏舞相結合,體現了東西方文化的完美融合。通過參加這些活動,學生的團隊精神、意志品質、審美情趣得到提升,動作的協調性得到發展,身體素質得到提高,一次次活動積淀成為一種特有的校園體育文化。學校的團體操屢獲嘉獎,2008年1000余人參與的團體操《安塞腰鼓》參與了奧運火炬石家莊主站點的歡迎儀式。
創新教育是一項沒有終點的事業,是一個孕育希望的事業。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是教育者乃至全社會的責任。尊重學生的思想、開闊學生的思路、發展學生的思維,使創造教育的種子真正播撒在學生心中,使每一顆幼小的心靈更加舒展,使每一個活動都充滿“創造”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