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醫藥衛生學校 孫 雪
本次調研在重慶市醫藥衛生學校全體教職工中采取普查的方式進行,對學生與衛生行業技術人員采取抽樣的方式進行,由教務處、學生處負責收繳問卷。
本次調研采用的調查問卷在廣泛征求各部門意見,多次集體討論、專家咨詢后自行設計制定。調查內容包括對教學模式改革的認知、態度、平時教學方法等多個方面。問卷回收后相關技術人員對調查表進行核查并將數據錄入Excel 數據庫。數值變量資料與分類變量資料的集中趨勢分別用均數與構成比表示,統計工具采用SPSS17.0。
本次調研共下發問卷220份,回收216份,其中學校教職工96份、行業技術人員20份、學生100份。總回收率98.18%。
(1)教學模式定義知曉情況:選擇“不知道”的有87人,占調查總人數的75%;選擇“聽說過記不太清”的有22人,占調查總人數的18.97%;選擇“知道”的有7人,占調查總人數的6.03%。
(2)教學方法知曉情況:選擇“傳統教學”的有116人,占調查總人數的100%;選擇“案例教學”的有95人,占調查總人數的81.90%;選擇“分組討論”的有88人,占調查總人數的75.86%;選擇“角色扮演”的有87人,占調查總人數的75.00%;選擇“項目教學”的有62人,占調查總人數的53.45%。
(3)對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改革的態度:選擇“沒必要全改,做一定調整即可”的有62人,占調查總人數的53.45%;選擇“需要改革”的有33人,占調查總人數的28.45%;選擇“不需要改革”的有21人,占調查總人數的18.10%。
(4)課堂教學中固定教學模式應用情況:選擇“沒有”的有86人,占調查總人數的74.14%;選擇“有”的有25人,占調查總人數的21.55%;選擇“不知道”的有5人,占調查總人數的4.31%。
(5)運用教學模式類型:選擇“自己總結的”有112人,占調查總人數的96.55%;選擇“學校統一規定的”有2人,占調查總人數的1.72%;選擇“按教學理論研究的”有2人,占調查總人數的1.72%。
(6)針對不同教學對象調整教學方法情況:選擇“隨時調整”的有60人,占調查總人數的51.72%;選擇“有時調整”的有54人,占調查總人數的46.55%;選擇“不調整”的有2人,占調查總人數的1.72%。
(7)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方法的預測:選擇“角色扮演”的有92人,占調查總人數的79.31%;選擇“案例教學”的有88人,占調查總人數的75.86%;選擇“分組討論”的有76人,占調查總人數的65.52%;選擇“項目教學”的有66人,占調查總人數的56.90%;選擇“傳統教學”的有16人,占調查總人數的13.79%。
(8)對中等職業教育應采用的教學方法:選擇“案例教學”的有98人,占調查總人數的84.48%;選擇“項目教學”的有92人,占調查總人數的79.31%;選擇“傳統教學”的有73人,占調查總人數的62.93%;選擇“分組討論”的有54人,占調查總人數的46.55%;選擇“角色扮演”的有43人,占調查總人數的37.07%。
(9)認為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改革的最大障礙:選擇“學校沒有導向”的有89人,占調查總人數的76.72%;選擇“教師觀念難轉變”的有82人,占調查總人數的70.69%;選擇“學生基礎差學習能力低”的有66人,占調查總人數的56.9%。
(1)學生喜歡的教學方法:選擇“角色扮演即讓同學們扮演病人、醫護人員”的有98人,占調查總人數的84.48%;選擇“案例教學即用臨床病例講授”的有83人,占調查總人數的71.55%;選擇“項目教學即按臨床一項工作怎么干講”的有78人,占調查總人數的67.24%;選擇“分組討論即分組讓學生討論”的有66人,占調查總人數的56.90%;選擇“傳統教學即按書本內容講”的有9人,占調查總人數的7.76%。
(2)學生喜歡的課程類型:選擇“理實一體即邊做實驗/實訓邊講課”的有89人,占調查總人數的76.72%;選擇“純實踐即實驗/實訓課”的有75人,占調查總人數的64.66%;選擇“純理論即理論課”的有54人,占調查總人數的46.55%。
(3)學生喜歡的上課地點:選擇“醫院病床旁”的有96人,占調查總人數的82.76%;選擇“實驗、實訓室”的有88人,占調查總人數的75.86%;選擇“教室”的有52人,占調查總人數的44.83%。
醫學教育有著悠久的歷史。按系統教學已經成為醫學教育的經典模式。老師們已經習慣了概述、概念、病因、病機,從猿到人的傳統教學模式。對教學模式的進展,不同模式優劣與特點基本處于無知狀態。調查結果顯示,教職工中75%不知道教學模式的定義,近半數的人不了解職業教育非常推崇的項目教學。所以加強職業教育理念、職業教育教學模式培訓,促進教師教學觀念轉變是教學模式改革的首要任務。
傳統教學模式就是傳授式,其結構是“講——聽——讀——記——練”。其特點是教師灌輸知識,學生被動機械地接受知識,書中文字與教師的講解幾乎完全一致,學生對答與書本或教師的講解一致,學生是靠機械的重復進行學習。這種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片面強調灌輸方式,在不同程度上壓抑和阻礙了學生的個性發展。隨著衛生職業教育的發展,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越來越不能適應崗位工作及職業教育的需要。改革傳統教學模式勢在必行。文獻分析表明從單一教學模式向多樣化教學模式發展,由歸納型向演繹型教學模式發展,由以“教”為主向重“學”為主的教學模式發展是教學模式改革的方向。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職業教育是就業教育。學生畢業就能就業、到崗即能上崗。因此探討與崗位工作流程一致、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教學方法是教學模式改革中的重要任務。PBL 教學、案例教學、項目教學都是近年研究與實踐比較多的教學方法。這些教學方法的實施可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強的動手能力、良好的團隊合作能力,在學生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培養方面顯示出明顯的優勢。項目教學法在國外職業教育中得到廣泛運用,是一種值得研究引用的教學方法。
任何一個角度的教學改革都要有相應的保障與之配套。教學模式改革也不例外。它需要有一批致力于研究其理論、摸索其實踐的隊伍;需要資金的支持;需要相應的教學管理制度為其保駕護航。因此,教學模式改革不是一句空話,不是存在于真空中,它是客觀實在的;學校領導應注意到它的存在,為其良好發展提供機制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