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城高等師范學校 蔡抒蓉
幼兒教育學教學困境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雖然,課程教學目標是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達到期望的教學目的。但是,人們對幼兒教育學這門課程的教學目標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有人覺得,幼兒教師在教育教學技能方面表現不足,是由于教師在幼兒教育學教學中忽視了對學生技能和方法的培養,要求幼兒教育學目標的制定要重視技能和方法的訓練;也有的人認為,幼兒教育學教學目標的制定不僅要使學生掌握一定的理論知識,還要掌握一定的技能方法,在教學中具有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這樣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幼兒教師;有人則認為,幼兒教育學的理論知識比較抽象,學生沒有實踐經驗,缺乏感性認識,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學目標要側重于讓學生了解幼兒教育學的特點和要求。上述觀點中,第一種理解已經超出了幼兒教育學教學目標的范圍,使幼兒教育學和學科教學的方法進行了混淆;第二種認識對幼兒教育學科的教育作用進行了拔高;第三種理解表現的消極悲觀,要求過低。這幾點認識都缺乏客觀性,表現出對學科片面地理解和認識,違背了幼兒教育學的大綱要求,很容易讓老師在教學中步入誤區。據了解,有部分教師因為不能明確把握幼兒教育學的教學目標,導致課堂教學沒有計劃、沒有目的、隨意性強,課堂教學效率低差;有的教師不能把握教學的重、難點,在教學過程中忽視學科的基本概念和規律的傳授,不能運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理解和運用知識,不重視學生情感和能力的培養,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大量時間講一些和學科無關的東西來代替幼兒教育學本身的科學原理和規律;還有的教師在教學中沒有把幼兒教育學當作一門學科任務開展教學活動,而是把它當作教學方法和技能課對待,課堂的重點放在了如何設計和開展教學活動上,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如何運用和處理教材等方面。這樣的教學顯然迷失了正確學科本身的教學方向,使學科教學任務無法得到落實和完成。
學科態度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一種習慣,它對學生的學習起著調節和支配的作用,當學生感受到幼兒教育學能滿足他們需求的時候,他們會產生積極的態度,否則就會產生消極的態度。在幼兒教育學教學中,不少幼兒教育學師生的態度是消極的,這對他們的學習和課堂教學效果很不利。
學生對幼兒教育學產生消極的態度,一方面,是因為學科本身的價值缺乏良好的社會環境,社會和家長不能從長遠的眼光去看待這門學科的價值,以及傳統的教育教學觀念使學科的價值不能在實踐中得到充分的體現。另一方面,幼兒教育學師生在實踐中沒有產生對這門學科足夠的興趣。幼兒教育學師生沒有實踐經驗,沒有真正遇到過教育教學問題,他們在學習中也不能切身體會到幼兒教育學本身的價值。對于幼兒教育學師生來說,他們對學科產生了消極的復雜態度,教師的教學活動對學生的態度變化有更大的影響,大多數幼兒教育學教師沒有在幼兒園工作過,缺乏實踐經驗,他們對教材的闡述單一枯燥,沒有實際的素材展示學科的魅力,這些都會使學生對學科產生消極的態度。
首先,教育教學設備和資料方面投入不足。在幼兒教育教學中,和教學有關的用具有限,導致學生無法直觀地感受到所學的知識;教師要想撰寫論文,增長知識,找不到相應的資料。其次,教師投入不足。在學校中,存在教育學科教師隊伍的缺乏,教師的工作量很大,甚至兼職其它的教學任務,過重的負擔和壓力使教師沒有時間和精力潛心研究教育教學工作。教師們工作積極性不高,很少有機會去參加培訓和學習,所掌握的知識已經不能適應新時代教育的需求,在課堂上很少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指導。再次,學生投入不足。很多學生上課時對學科的探究表現不積極,課下也不能認真復習,僅僅在考試前進行突擊性的復習,他們不是為了真正掌握知識而學習,而是為了應付考試而學習,這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思考與探究,這樣的學習態度也不會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總之,幼兒教育學教學困境的形成原因情況復雜,只要教師樹立新的教學理念,轉變學生對幼兒教育學科的學習態度,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就可以真正使幼兒教育教學走出困境。
[1]詹道祥.幼兒教育學教學困境形成的原因與對策[J].學前教育研究,2005
[2]景曉梅.在胡塞爾的“生活世界”視野下對學前教育課程的理性思考[J].學前教育研究,2005.04
[3]王明暉.幼師教育學的教學動力:問題與對策[J].學前教育研究,199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