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譚燕泉
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是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兩個關鍵點。如何在高職教育中培養出具有職業尊崇感、愛崗敬業、勇于創新、有團隊合作精神,又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專業思想穩固的職業人是高職教育亟待解決的問題。針對高職學校學生目標模糊、缺乏自我管理和自主學習能力、以自我為中心、團隊意識薄弱、責任感淡漠且缺乏奉獻精神、缺乏吃苦耐勞精神、創新能力不足等問題,我們在實踐中構建了“德技雙馨”的人才培養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從職業素質的培養入手,立職業道德,樹職業思想和人生價值觀。2014年6月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上就加快職業教育發展作出重要指示:一是要樹立正確的人才觀;二是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是著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四是弘揚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風尚;五是要營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環境。[1]由于職業教育生源質量不夠高,我們在教育教學中不斷探索,通過人文課程的教學、職業認同認知教育、專業社團以及專業實踐活動等,將他們培養成為具有高素質、崇尚勞動光榮,又具備高職業能力的社會棟梁之才,實現立德樹人的人才素質培養目標。立德,是職業教育樹人的前提,是職業教育發展的基礎,是技能人才培養的基點。立職業道德,是學生愛崗敬業、奉獻社會、服務民眾的最基本要求,是未來職業生涯不竭的動力。尤其作為衛生職業教育,應培養學生內心神圣的良知,激起對社會公眾的責任感,樹立起對人的生命、權利與尊嚴的尊崇感,培養學生穩固的職業思想、愛崗敬業的職業操守,整體提升衛生職業教育技能人才的綜合素質。
以職業能力的提升為基礎,以“技能型”人才培養為宗旨,厚技育人,實施實踐性教學環節的創新與改革,探索職業教育技能人才培養模式。
1.“教學做合一”的教學模式。充分考慮社會對康復治療技術人才技能的要求,結合衛生部康復治療師職業崗位能力要求,專業課程全面開展理論和實踐教學融為一體的“教學做合一”的教學模式。以實踐教學為核心,理論教學服務于技能培養,教學過程圍繞治療技能展開,邊學習專業課程邊實踐操作,達到學生手腦并用、知行合一的目的,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和創新型技能人才培養質量。
2.實訓中心模擬臨床環境建設。實訓基地的建設是職業教育實現技能培養的有效途徑,是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要資源和教學平臺。因此,建設全仿真的、模擬臨床治療場景的實訓中心是教學工作和專業建設的重點。我們按照現代職業教育觀的理念和職業能力的需求,建設與臨床工作環境要求相符的實驗實訓場所,在校內實訓中心營造醫院的仿真環境,提升環境育人效果。在醫院環境熏陶下更易于形成職業意識和培養職業技能,[2]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實現職業教育和崗位能力的“無縫對接”。職業環境和氛圍強化了學生的職業思想和臨床技能,既穩固了職業思想又為未來的醫技職業生涯奠定了基礎。
3.開設“疾病”項目模塊實訓課程。以“疾病”為項目模塊的實訓課程,是圍繞崗位要求的知識技能來組織課程與教學,是近年來國際上流行的一種教學法。[3]模塊教學實施之前,制定了以一系列疾病為單元的課程標準,同時開發出配套的校本教材。在畢業實習前的一學期開設項目模塊的實踐性教學課程,進行治療技能的強化訓練,這樣做的目的是使學生在學校的技能實訓和進入畢業實習階段的臨床治療有效鏈接,實現學校教學與臨床工作在教育上的“零距離”銜接。同時,以實訓課程為師資建設的契機,整體提升師資隊伍技能水平,打造一支“雙師型”專業教學團隊,推動專業建設與發展。
4.創新“輪轉式”畢業實習模式。制定符合技能型人才培養的輪轉式畢業實習計劃和大綱,應用于人才培養的后期階段,在為期一年的醫院畢業實習中,形成了多家醫院輪轉式實習模式,如兒童醫院的兒童疾病治療實習、中醫院的傳統治療實習和綜合醫院的現代醫學診療技術實習,以滿足不同醫療崗位對職業能力的特殊需求。
一是提升了學生的職業素質。職業學校的學生缺乏對職業的認知感,在學習上得過且過、不求甚解,沒有對專業知識的探索和求知的迫切愿望。通過“德技雙馨”教學模式的實施,建立起學生的職業認同感和歸屬感,正確地認識社會需求和自我價值,使之在學習上有了明確的目標和今后從業的奮斗方向。二是提升了教師的職業教育綜合素質。在專業思想教育和實踐教學過程中,專業教師能夠積極地用專業思想和新的教育觀念取代陳舊觀念,并通過專業實踐、專家指導和進修培訓等方式學習新技術和更新知識結構,掌握行業發展最新動態,提升自我和完善自我。實踐教學環節的教改舉措的實施,促進教師在教學中不斷學習、思考和反思,使得正確的教育思想和觀念日臻完善,教育教學思路更加明確,自身素質和專業技能不斷優化,推進了教師的職業教育綜合素質的提升。
一是提升了學生的職業能力。通過 “教學做合一”、實訓模擬臨床治療、“疾病”項目模塊課程和“輪轉式”畢業實習模式等實踐教學改革,提升了學生臨床治療的實踐動手能力。同時,加強了學生各種新技術運用能力的培養。實踐性教學環節的改革舉措,注重了學生臨床病例的分析和判斷能力的訓練,以及功能評估能力和治療操作的強化,學生在綜合職業素養方面優于其他同類學校的學生,[4]提升了學生的就業競爭力。二是促進了教師的“雙師”轉型。“疾病”項目模塊教學促進了“雙師型”師資和教學團隊建設,以模塊項目實訓教學為專業教師“雙師”素質的訓練平臺,同時采取走出去臨床進修和請專家進校開展技能教學指導等方式,提升專業教師技能教學水平,打造教學有特點、專業有特色、團隊有影響的“雙師型”專業教學團隊?!暗录茧p馨”人才培養模式的應用,其結果是提高了教師的技能教學水平并促使學生的職業能力發生了質的飛躍。
一是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技能人才培養質量。課堂教學是教學和教研的主陣地,改革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賦予教學嶄新的活力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我們通過創設臨床情境,結合“教學做合一”、實訓模擬臨床治療、“疾病”項目模塊課程和“輪轉式”畢業實習模式等教學改革,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沒有情境的教學往往是枯燥乏味的,那是脫離實際的專業知識的說教。創設臨床教學情境,并運用聲情并茂、直觀形象的感性教學手段,融理論和技能教學于一體,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的參與意識,使學習達到最佳狀態,提高了技能人才培養質量。二是定期開展實踐性教學觀摩,提升了教師的技能教學水平。我們通過開設校內實踐性教學公開課、觀摩課和研究課,打磨教師專業實踐教學能力。教學過程是動態和變化的,我們將“三課”的教學當做教育研究課題融入到日常教學工作中,始終堅持教科研與常規教學的合一性,通過“三課”形式進行實踐性教學環節的教學設計、說課和評課等,不斷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使得專業教師的實踐性教學能力在打磨中步步提升。
[1]2014年6月,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23至24日在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就加快職業教育發展作出重要指示.
[2]戴裕葳.高職教育校企合作模式探討[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9,(15).
[3]趙昕.職業學校專業課教師適應性及其內涵研究[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12).
[4]李林,鮑秀芹,麻淑君.國外物理治療師的培訓情況及其對我國的啟迪[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