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路陽
論課程植入*
●黃路陽
課程植入是指各級各類學校根據本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利用校外教學資源,將其它學校或教育機構成功開發并有效實施的課程移植到自己的課程和教學體系中的活動。課程植入具有鮮活性、整體性、高效性、文化性的特征,且類型多種多樣。我國當前課程植入存在著認識模糊,概念不清;形式主義、功利化傾向嚴重;脫離現實,效果不佳等問題。提高課程植入效果需要做到重視理論研究,量力而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
課程;教學;課程建設;課程植入
課程是教學的基礎和依據,在教育實踐中,人們不僅開發全新的課程,有時也會走捷徑,采用拿來主義的方式,直接將他人成功開發并有效實施的課程原封不動地照搬到自己的教育活動中來,這種課程建設方式被稱為課程植入,被原封不動照搬的課程則稱為植入課程。在教育國際化的時代背景下,我國高等教育和基礎教育都植入了一定數量的國外課程,形成了課程植入的概念,一些教育工作者和新聞媒體介紹了部分地區和學校課程植入的經驗,理論工作者對基礎教育中的國外課程植入做了總結性研究。[1]但是,從課程論視角對課程植入做系統研究的工作還未看到,這種現象一方面導致概念的混亂,損害了課程論學科的建設,另一方面妨礙了實際工作的健康開展。本文擬從課程論的視角,探討課程植入的本質、類型、面臨的問題和對策建議,力圖促進課程論的學科建設,并為各級各類學校開展課程植入提供有價值的理論指導。
課程植入是指各級各類學校根據本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利用校外教學資源,將其它學校或教育機構成功開發并有效實施的課程移植到自己的課程和教學體系中的活動,這種移植包括課程名稱、原版教材、教學語言、合格教師、教育教學理論、教學方法和評價方式等內容。課程名稱可以使用漢語名稱、外語名稱或翻譯名稱。從大陸地區植入的課程,使用的是簡化字教材,從香港、臺灣地區植入的教材使用的是繁體字教材,從國外植入的課程,使用外文教材。植入課程的任課教師最好是聘用原開設課程學校的任課教師,其次是選派優秀教師到原開課學校進修學習。課程植入的目的,除了讓學生掌握先進的知識技能外,還應讓學生體驗到一種新的教育教學模式、新的文化,所以需要采用原開課學校使用的成熟的教學方法和評價方式。在課程植入中,課程、教材、教法都是顯性的,相對比較容易掌握,重要的是隱藏在它們之后的起決定作用的文化,以及相關的教育教學理論,外聘教師會直接把這種文化和理論帶進來,派出進修學習的教師,需要注意掌握這些文化和理論,并用以指導自己的教學。課程植入是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中完全的拿來主義方法,需要與課程和教學中一種相對的拿來主義方法——課程引進(或稱課程引入)做必要的區分。課程引進是指引入一門他人開發并實施的課程,其中包括引進課程名稱,借鑒他人的課程內容自編教材,借鑒他人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方式創造適合本校校情、學情的教學方法和評價方式,是否使用他人編著的原版教材并不是課程引進的必須要求。
課程植入是一種簡便快捷的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方式,無論高等教育還是基礎教育都越來越重視它,越來越多地采用它。課程植入的主要優勢在于:(1)課程植入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有效手段。課程植入通過全面引進校外優質課程和教學資源,能夠克服學校在教材、師資、教學經驗等方面的缺乏,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開設一門或數門對人才培養具有重大意義的課程,達到較高的教學水平,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提高學校的人才培養質量。(2)課程植入對學校整個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具有借鑒和激活作用。課程植入將國內外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優秀成熟的課程,高水平的教學方法和評價方式引入學校,使廣大教師看到自己在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差距,激發他們建設優秀課程、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的熱情。同時借鑒的榜樣就在身邊,方便教師在學習植入課程優勢的基礎上,發揮創造性,開展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3)國外課程植入是教育國際化的主要途徑。[2]通過國外課程的學習,學生享受到世界優質教育資源,了解了國外的教育模式,培養了學生的國際交流、合作、競爭能力,開闊了學生的眼界,進而成為新世紀需要的國際性人才。
但是,要想正確運用課程植入,必須正確把握課程植入的四個主要特點,保證在工作中少走彎路。第一,鮮活性。植入又稱移植,原本是一個植物學概念,指將植物由一個地方轉移種植到另一個地方,并保證其成活。一門或數門成熟的課程及高水平教學,受到學生的熱烈歡迎和高度評價,保證了人才培養的質量,具有鮮活的生命力。植入的課程必須保證同樣的教學水平,取得同樣的人才培養效果,保持課程本身具有的鮮活生命力。第二,整體性。為了保證植入課程的鮮活性,就必須保證課程植入的整體性,實現課程的全要素植入,盡量做到課程名稱、教材、教學語言、教師、教學方法和評價方式與原課程一致,讓學生接受原汁原味的課程與教學。課程植入完全是照抄照搬的過程,力求做到原封原樣。第三,高效性。課程植入能夠克服學校在教材、師資、教學經驗等方面的缺乏,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開設一門或數門對人才培養具有重大意義的課程,達到較高的教學水平,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提高學校的人才培養質量。第四,文化性。聘用課程原開設學校任課教師擔任教學,在課程原開設學校的教育教學理念的指導下,直接采用原有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方式,帶來一種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課程和教學文化。
在當前的課程植入中,存在多種植入類型。不同類型的課程植入目的、做法各不相同,應注意的事項也存在差異。
(一)國外課程植入和國內課程植入
國外課程植入是指將國外的課程直接移植到我國教育中,利用國外的優質教育資源,讓學生感受國外教育模式,學習先進知識,掌握先進技能,體驗國外文化,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同時使國外的文化和教育得到傳播。如臨沂大學法學院植入“國際法”課程,聘請兩名美國教師擔任課程主講人,兩名校內教師分別擔任其教學助理。[3]國外課程植入是實現教育國際化的重要途徑,通過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可以迅速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但是,國外課程植入對教學設備、師資、學生知識基礎等方面有較高的要求,學校在植入國外課程時必須充分考慮到這些客觀條件的限制,切忌盲目跟風。此外,學校還必須認真審查植入課程與中國文化是否相容,其內容是否符合國家的政策要求。
當前談到課程植入,人們總是從教育國際化的視角想到國外課程的植入,實際上還存在著國內課程的植入,即將國內其它學校或教育機構開發的課程直接移植到本校教育中,利用校外的優質教育資源,讓學生學習先進知識,掌握先進技能,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如安徽財貿職業學院雪巖學院通過和淘寶大學安徽管理中心聯系洽談,植入網店運營專才課程,由淘寶大學安徽管理中心教師負責授課。[4]國內課程植入既包括植入中國大陸地區的課程,也包括植入港澳臺地區的課程。與國外課程植入相比,國內課程植入沒有語言障礙,基本沒有文化障礙,是一種可行性高,成本低,見效快的課程植入方式。
(二)整體課程植入、部分課程植入和個別課程植入
整體課程植入是指將其它學校或教育機構開發的課程計劃或課程方案作為一個整體植入本校的人才培養中。我國基礎教育國際化實踐中整體植入了美國大學先修課程(AP)、國際預科證書課程(IB)等。近年來,整體課程植入在高等教育的中外合作教育項目中被廣泛采用,溫州大學與美國肯恩大學合作成立的溫州肯恩大學,中美合作肯恩項目教學與學術事務由美方負責,項目課程從美方引進,專任教師由美方選派,使用美國原版教材,實施全英文小班化教學。[5]整體課程植入需要植入課程的學校與原課程開設學校建立全面合作關系,如果是中外合作辦學則需要得到教育主管部門的審批,實行起來相對難度要大一些。
部分課程植入是指在學校或專業的課程設置中,植入部分國內或國外課程,其中國外課程要求使用外文原版教材,以外語或雙語方式講授。如臨沂師范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開出國外植入課程26門。[6]在部分課程植入中,植入課程的學校擁有自主權,能夠決定植入哪些課程和植入多少門課程。但是,植入課程的學校必須謹慎和科學地使用這種自主權,精心選擇植入的課程,并保持合理的數量。如果植入課程數量過多,超過教育需要則會造成資源的浪費,超過學校的客觀條件則難以保證課程植入的質量。
個別課程植入是指在某學校或專業課程設置中植入少量的校外課程,一般為1-3門,是一種容易落實的課程植入類型。個別課程植入因為植入的課程數量少,經費、師資、設備、管理的壓力較小,不僅通過引入優質教育資源,提高了人才培養質量,而且通過引進新的課程和教學文化,能夠激活本校的課程和教學改革,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數學校和專業都能夠實施。
(三)理論課程植入和實訓課程植入
理論課程植入是將其他學校開設的理論課程植入到本校的課程、教學體系之中,通過使用原版教材、采用原樣教學方法和評價方式,讓學生掌握具有重大意義的先進知識。目前,無論是基礎教育還是高等教育,我國多數學校開展的課程植入都屬于這種類型。理論課程植入一般是落后國家或地區移植先進國家或地區的課程,或辦學層次較低的學校移植辦學層次較高學校的課程。課程植入學校在植入理論課程時需要對課程進行審慎的評估,一是評估課程的價值,二是評估采用何種課程建設方式更可行,在課程植入、課程引進、課程整合中選擇最恰當的方式。
實訓課程植入是指學校將各種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職業技能訓練課程移植到本校的課程和教學體系中,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理論課程植入的自上而下的移植不同,實訓課程植入更多是一種自下而上的移植,主要是中等和高等學校移植企業或社會培訓機構開發的課程。各種職業院校、面臨轉型發展的新建本科院校,都需要開展技能實訓,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與企業和職業培訓機構合作,植入企業和職業培訓機構的實訓課程十分必要。安康學院教育科學系與陜西金智教育中心合作,在學前教育專業植入《早期教育指導師》和《蒙氏訓練指導師》培訓課程,并作為集中性實踐教學編入人才培養方案。
有學者指出國外課程植入面臨三個方面的問題:對國外課程植入認識各異,國外課程植入對師資提出了新的挑戰,“應試教育”阻礙國外課程植入。[7]我們認為課程植入除了面臨以上問題外,還存在以下問題。
(一)認識模糊,概念不清
因為理論研究的欠缺,教育工作者對課程植入的本質、特征、分類、意義等缺乏清晰的認識,導致概念使用混亂,在實際工作中產生名實不符的現象。一些學校把課程植入當作課程引進,某高校創新課程要求中規定“引進借鑒課程須用外文原版教材并用英語授課,并將此條規定為考核指標”。[8]當要求課程采用原版教材和外語教學時,這門課程即為植入課程,而非引進課程。有學者提出學科滲透式國外課程植入,“一則要求教師理清這些國外課程所蘊含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努力尋找國外課程與學科課程的結合點,使二者能匹配的方面盡量匹配;二則在學科教學中注重運用和落實這些理念開展教學,并適時延伸和整合教學。”[9]要求把國外課程內容滲透到已有的學科課程中實際是該門學科課程的整合,而非課程植入。
(二)形式主義、功利化傾向嚴重
課程植入的根本意義在于克服本校優質教育資源短缺,全面引入校外優質教育資源,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激發本校教師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的動力,而不是為了裝點門面,追趕潮流,或實現某種短期目標。個別學校植入課程的開設已經脫離了課程植入的原本意義,成為為開設而開設。如某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開出植入課程26門,[10]物理學專業開設8門必修植入課程、13門選修植入課程。[11]顯然,學校的辦學條件并不足以支持這樣大規模的課程植入,學生知識和能力的培養也不需要植入這樣多的課程。
(三)脫離現實,效果不佳
課程植入因為具有巨大的優越性而受到很多學校的重視,但是,課程植入對相關條件的要求又是比較嚴格的,如果不顧客觀條件,盲目開展課程植入,可能會出現與課程植入目的相反的結果。課程植入需要聘任外國教師,或選派教師到國外進修學習,需要原版教材、需要相關教學設備,這都需要巨大的經費投入,而采用外語教學,需要學生有較好的外語基礎。達不到這些要求,采取對條件要求較低的課程引進效果更好。某校植入國外課程,要求采用原版教材,用英語講授,結果出現原版書價格高昂,學生無力購買,學生英語水平一般,看不懂英文原版教材,聽英語授課如聽天書的情況。[12]
(一)重視理論研究,樹立對課程植入的正確認識
課程植入是一種出現時間較短的新的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方式,實踐探索方興未艾,理論研究尚顯薄弱,需要理論工作者加強研究,在理論上對課程植入進行充分的論證,樹立對課程植入的正確認識:一是要清晰界定課程植入的概念,了解課程植入的巨大意義和存在的局限性,全面準確地劃分課程植入的類型,明確當前課程植入面臨的問題,為正確開展課程植入指明方向。二是要明確課程植入和其他課程建設方式的關系,避免概念的混亂。我們依據創造性的高低將課程建設劃分為四個層級:課程開發,建設一門全新的課程,根據培養目標確定課程目標,編寫教材,探索教學方法和評價方式;課程整合,將已經開發好的二門或二門以上的課程整合成為一門課程;課程引進,根據自己學校的培養目標和課程目標,參照其他學校的課程,自主編寫教材、教學大綱,采用適合本校的教學方法和評價方式;課程植入,原汁原味地移植其他學校的課程和教學。課程植入是創造性最低的課程建設方式,卻是見效最快的課程建設方式,各級各類學校應該解放思想,大膽采用。
(二)量力而行,保證課程植入的質量
課程植入特別是國外課程的植入,對經費投入、師資隊伍、管理文化、學生素質都有很高的要求,如果開設過多,不能滿足開課條件,就不能保證課程和教學質量,一個專業真正能夠高質量地開設1-3門植入課程就很不錯了。當學校不具備課程植入條件時,采用課程引進,可能看起來不那么高大上,但實際效果可能會更好。某二本高校教師出國學習后主動引進“能源電化學”課程,因為學校要求必須用外文原版教材并用英語授課,但不少學生的英語基礎達不到直接外語授課的水平,任課教師感嘆道:“本課程的意義在于它是本校第一門電化學課程,第一門新能源相關課程,其內容是我們的學生所需要的,至于是不是用英語授課,其實并不重要。”[13]
(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保障課程植入順利實施
合格的師資隊伍是課程植入能否順利實施的基礎,在課程植入的初始階段,因為校內缺乏合格教師,需要聘請校外、國外教師擔任主講教師,可配備1-2名校內教師協助其完成教學任務。對于外聘教師必須進行嚴格的資格審查,保證其學術和教學水平,曾經出現過一些培訓學校因為未能嚴格審查外聘教師資質而出現教學事故的現象。聘請外國教師還必須嚴格遵守外事制度。聘用外校教師終究費用較大,且不便于管理,植入課程的學校還必須著眼于校內合格教師的培養。外聘教師的助手,通過協助外聘教師工作,應該主動掌握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逐步獨立承擔教學任務。學校可以通過人才引進的方式將植入課程的教師引入本校。選派優秀教師到國內、國外進修培訓也是一種重要的方式。實施課程植入還必須注意發揮留學歸國人員的作用,讓他們開設自己學習過的國外先進課程。
(四)加大經費投入和支持力度,為課程植入提供良好的客觀條件
課程植入特別是國外課程植入對教學條件的要求較高,需要大量的經費投入,才能保證課程和教學質量,這就需要學校正確認識課程植入的巨大作用,對植入課程加大投入,并加強管理,為課程植入提供良好的客觀條件。植入課程需要相應的教學設施、實驗條件、實驗經費,遠遠超過普通課程的花費,需要學校加大經費投入。外文原版教材價格昂貴,學生無力負擔,可以采用由學校教學經費購置,學生循環使用,損壞賠償的方式。植入的國外課程,教師采用個性化教學,必然加大教師的工作量,學校在工作量計算辦法上要予以適當傾斜。
[1][2][7][9]陳豐丹,許鋒華.基于教育國際化背景的國外課程植入研究[J].教學月刊·中學版,2014,(05).
[3]朱文亭.國際法植入課程建設與雙語教學[J].企業導報,2011,(17).
[4]熱烈祝賀安徽財貿職業學院網店運營專才課程植入正式啟動[EB/OL].http://bangpai.taobao.com/group/thread/662418-256072418.htm,2015-9-12.
[5]溫州肯恩大學[EB/OL].http://www.wku.edu.cn/cn/index.jsp?id0=z0hoz42r5o&id1=z0hoz47ina,2015-9-20.
[6][10]曲文軍.漢語言文學專業創新課程體系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臨沂師范學院學報,2010,(04).
[8][12][13]李文娟,劉慧玲.地方高校引進借鑒國際課程的實踐與思考[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6314668d6529647d27285223.html,2015-9-12
[11]張紹銀,宋光樂,李正平.物理學專業創新課程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臨沂師范學院學報,2009,(03).
2015年陜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全程實踐 校地合作”的卓越小學教師培養模式研究(項目編號:15BZ61)階段性成果。
黃路陽/安康學院教育科學系主任,教授,主要從事高等教育研究
(責任編輯:孫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