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以高校教育文化軟實力的發展為主線,探討高校教育文化軟實力與旅游城市文化軟實力提升的內在聯系。在知識經濟時代,高校教育文化軟實力的建設與發展扮演者傳遞者和創新者的角色,對于城市建設和振興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城市旅游文化軟實力的提升也會滲透到高校中,從而促進高校的建設與發展。
關鍵詞:軟實力 文化軟實力 教育文化軟實力
中圖分類號:F59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5)03-162-02
城市是人類社會文明與進步的產物,是社會經濟發展的中心。城市化是當今世界發展的普遍趨勢和潮流,并被公認是20世紀最顯著的社會經濟現象之一,是國家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標志。而如今城市文化已經成為城市以至國家綜合競爭力的組成部分。只有讓城市生命的美達到極致,城市生命才會無限升華。而高校教育文化軟實力的提升,為旅游城市文化軟實力的發展和提升提供了新的研究角度。同時旅游城市文化軟實力的發展和提升又反過來促進該城市的教育文化軟實力。旅游城市文化軟實力的提升可以進一步使社會認識到高校文化軟實力的作用并給予支持。當今時代,越是經濟發達的城市越重視城市文化軟實力的建設,越是重視城市文化軟實力就越重視教育文化軟實力;城市文化軟實力的提升又為高校教育文化軟實力的提升提高了堅實的經濟后盾;城市文化軟實力的提升進一步對高校的文化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
一、教育文化軟實力的內涵及構成
教育文化軟實力其實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它把教育和文化軟實力兩個概念混合成一體。一方面,教育作為軟實力的一個重要方面,能夠促進文化的交流和傳承;激發文化的創造力和活力;提升國民素質和素養并使之成為國家和城市的最根本的人力資源;另一方面,根據美國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院長、全球戰略問題研究專家小約瑟夫·奈(Nye Joseph.)指出,“軟實力是一個國家文化和意識形態的吸引力,是通過吸引而不是通過武力來得到理想結果的能力。”奈很重視文化的作用并放在第一位并將其視為軟實力的根本來源。奈認為文化由一系列價值觀及其指導下的實踐而組成的,它具有普適的社會性意義。當進一步探究文化的內涵及形成因素時,教育在文化形成過程中起到了奠基性意義。夸美紐斯說過“教指的就是教學與教育,借助于它們使人們稱為有文化的人”,教育與文化之間有著密切不可分的聯系。張楚廷認為“所謂軟實力,實乃文化之力量,大學本身就是一個國家軟實力的象征。”胡弼成認為教育文化軟實力包括文化核心力、運行保障力以及拓展深化力。
德國教育家凱興斯泰納(Kerschensteiner)將教育視為一種陶冶,認為它“是由文化價值喚起來的、個性的有組織的價值觀念”,并且“只有那些工作,能夠在我們的心靈中喚起絕對的有力量的價值的,我們才可以稱它為含有教育意義的工作”。由此可見,教育和文化之間有著密切而不可分割的聯系,人們只有通過教育才能獲得文化,進而在此基礎上傳播并創造新的文化,而文化的發揚光大反過來又促進教育自身的發展和進步。王冀生認為軟實力包括許多方面,但是最基礎的就是教育。由此可以歸納出:教育文化軟實力指的是通過教育來促進文化的發展、發揚和傳播,以期某一文化被其他的更多的民族所接受和認可,從而形成對其他國家和民族的一種吸引力。文化軟實力的源頭就是指教育。
考察美國的教育文化軟實力的發展歷史中各種實際數字表明,美國政府主要通過對他國進行教育資助、進行留學訪問、合作項目,音樂影視劇等方式,致力于向外國傳播其所謂的“民主、自由、平等、博愛”的文化價值。2000年克林頓政府在白宮首次舉行了“文化與外交”的研討會。其目的明確地表明了美國政府對教育軟實力的重視,呼吁國會加大對教育的投入,使美國能夠完全利用教育軟實力這一豐富的資源來加強美國文化對全球發展的影響力。
二、提升高校教育文化軟實力的方式
大學是傳承優秀文化、創新知識和培養人才的重要基地,在推進社會和社會文化的發展中承擔著極為重要的使命和責任。并且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和進步,社會對高等教育人才素質的要求逐年提高,因此加強高校教育文化軟實力建設顯得尤為重要。總結眾多學者的成果并增加了筆者自己對高校教育文化軟實力建設的認識,從以下四個方面提出如何提升高校教育文化軟實力。
1.培養大學生精神文化內涵,增加高校教育文化軟實力的凝聚力。現階段大學教育重要的辦學理念就是培養人才,但是隨著高校的擴招,高校的規模急劇擴大,隨之教學理念、教學模式等方面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沖擊。因此高校應該通過多樣化的途徑培養大學生的精神文化內涵。首先,引導大學生努力學習并不斷完善和充實自己,提升內在素質,從身邊事兒做起,逐步積累經驗培育大學生的時代精神。其次,提倡豐富的校園文化,爭取用高雅的文化熏陶他們。引導大學生追求健康向上的高品位文化,不斷滿足大學生各個方面的興趣愛好和精神需求,促進他們精神文化的全面發展。最后,為大學生提供多樣的課外活動,不斷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2.構建高效的學習平臺,提升教育文化軟實力的創新力。提高高校教育文化軟實力需要推進高效的學習平臺,推出“學習型校園”,鼓勵師生在工作中學習、在研究中學習、在實踐中學習,幫助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和能力,構建終身學習的機制。首先,教師應該深熟知材,為學生搭建適合學生的舞臺。讓學生主動參與、樂于參與這個舞臺,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其次,師生之間要構建和諧的關系。積極采取各種措施,拓展師生之間的學習和合作。高校可以開展師生論壇、學習沙龍、師生交流會等形式來拓展高效的學習平臺。最后,高校可以通過現代媒體手段擴展學生的學習陣地例如:微信群、騰訊群、郵件往來等以期增強學習效果。
3.拓展高校的教育文化軟實力的海內外交流,增強教育軟實力的感召力。事實證明,任何辦學理念封閉、缺乏溝通和交流等問題的大學是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其培養的人才也就不能適應當今社會的需要。因此,一所高水平的大學需要加強院校之間的、校企之間的以及國外之間的交流、溝通和合作。一方面,高校應積極聘請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到學校為全校師生進行講學、作報告給學校帶來新的知識和理念;另一方面,高校努力為師生創造機會到國內外其他院校和企業進行實地考察、學習不斷開闊自身的視野。高校應該努力與國內外其他院校及知名企業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這為學校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4.推進大學文化的環境和設施建設,增進教育軟實力的保障力。全面提高高校的教育文化軟實力,更好地發揮高校的文化的育人價值,需要有良好的校園環境和設施作為最基本的保證。高校可以利用教學樓、宿舍樓、走廊等空間開展了文化建設,設立了宣傳櫥窗和公告欄,發布信息,也能較好地發揮宣傳作用。會議室、教師休息室等可以用來展示高校的歷史及特色等。在文化環境的建設中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設立師生活動室,提供書報閱覽服務及乒乓球等健身娛樂等設施,努力豐富師生的課余生活,讓師生在宜人的環境中享受身心休憩。這些不僅為師生創立了積極上進的氛圍,而且舒適溫馨的環境文化向師生提供正能量,潛移默化地起到了教育和引導作用,成為增進教育文化軟實力的保障。
三、高校教育文化軟實力對旅游城市文化軟實力提升的作用
高校教育文化軟實力對旅游城市文化軟實力提升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努力培養綜合的文化人才,為旅游城市文化軟實力提供人才保證。文化人才是城市文化軟實力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文化人才的匱乏、結構的不合理以及綜合型的文化人才的缺失對于城市文化的提升有著極大的負面影響。因此,高校作為培育人才的搖籃,可以積極向地方城市輸入各方面的文化人才。高校可以有針對性地培養并塑造綜合型的文化人才,高校可以通過產學用合作方式以及定向、雙向、進修等為地方城市提供高層次高水平的綜合型文化人才。
2.優化文化資源配置,推進城市文化產業的發展。從許多國家教育文化軟實力的發展來看,高校是帶動其經濟發展的主要依托,依托高校建立起了產業園、科技園等。因此,高校和地方城市可以實施集中有效的合作交流,這不僅能促進地方城市的經濟增長,而且促進了知識創新和人才培養。高校可以利用自身優勢,立足地方,以教育文化軟實力為依托,優化文化資源配置,打造文化產業聚集地來推動城市文化軟實力的提升。
3.加大高校教師服務社會文化力度,推動城市文化軟實力的發展和繁榮。高校集中了眾多的人才和精英,這些人可以發揮自己的優勢,成為地方城市文化軟實力提升的人才來源。高校教師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可以通過各種形式來提高市民的文化素質。高校人才可以通過講座和培訓等方式去喚起人們的文化意識,成為推動城市文化軟實力發展和繁榮的重要渠道。
高校教育文化軟實力的提升,為旅游城市文化軟實力的發展和提升提供了新的研究角度。同時旅游城市文化軟實力的發展和提升又反過來促進該城市的教育文化軟實力。旅游城市文化軟實力的提升,可以進一步使社會認識到高校文化軟實力的作用并給予支持。
[課題項目:秦皇島市科學技術局項目“高校教育文化軟實力與旅游城市文化軟實力提升的互動探究”(課題編號:項目編號:201401A350)]
參考文獻:
[1] 胡弼成,陳小偉.作為第一防線:美國教育文化軟實力的建設及其啟示.現代大學教育,2010(5)
[2] Joseph S.& Nye Jr.The Challenge of Soft Power [N].Time 1999-02-22 Joseph S.& Nye Jr.Soft Power:The Means to Success in World Politics [M].New York: Public Affairs,2004
[3] 夸美紐斯J.A.人類改進通論[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324
[4] 魏宏聚.論大學軟實力的內涵、特征及其生成[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6)
[5] 孫家學.提升大學文化內涵建設,強化人文育人功能[J].中國高等教育,2011(22)6-7
[6] 胡弼成,上官晴.教育文化軟實力的構成及內部效應探究[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0(3)29-35
[7] 張娟.美國電影文化軟實力研究[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11(12)61
(作者單位:燕山大學里仁學院 河北秦皇島 066004;作者簡介:李彥美,碩士,講師;主要研究方向:語言學,文學以及跨文化交際。)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