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華
摘 要:通過分析北京發展可再生能源的必要性因素:環境安全、能源安全、價格安全,提出北京發展可再生能源的具體方法、思路,即采用科學的定量評價方法,根據判別結果評價出重點扶植產業、一般扶植產業和后備扶植產業,進而采取相應的扶植措施。
關鍵詞:能源安全;可再生能源;重點扶植;北京
中圖分類號:F2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5)07-0150-04
一、可再生能源的概念
可再生能源是在自然界中可不斷再生、永續利用的能源,開發潛力大,可替代常規能源,減少污染,起到保護環境的作用,主要有太陽能、地熱能、風能、海洋能、生物質能等[1],核能屬于國家統籌安排的可再生能源,不在本研究范圍之內。
可再生能源是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資源分布廣、環境影響小,是有利于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能源資源。可再生能源是清潔能源,對環境有益,而且可循環再生,利用可再生能源,不存在資源枯竭的問題。
二、北京發展可再生能源的必要性
(一)環境安全方面
近年來,北京霧霾嚴重,真正“元兇”在哪里?
在上面PM2.5實時分布圖上,北京地區顏色最深,表示嚴重污染,當天北京天氣預報也是重度污染,全國排名倒數第四。根本原因是什么呢?主要是重工業生產造成的污染,北京的重工業情況如下圖所示:
根據北京統計年鑒數據,北京高污染高能耗為主的重工業產值逐年增長,產值占GDP比重逐年上升,形成偏重的產業結構。那么怎么辦呢?借鑒一下國外經驗:
在國外,20世紀50年代,倫敦處于工業化革命時期,是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企業為主的工業結構。五十二年霧霾嚴重,被稱為霧都,2個月內霧靄造成12 000人死亡。經過一段時間,政府實行產業轉型,關停大批重污染工廠,重工業遷出城區,出臺多項法令法規,鼓勵清潔能源利用。最后倫敦由“霧都”轉變為“生態之城”。
同樣,芬蘭高耗能產業比重也較高,19世紀70年代起至20世紀后,隨著工業的不斷發展,坦佩雷(重工業中心)的環境污染問題也日益嚴重。后經過廣泛采用可再生能源,搬離重工業,居民逐漸放棄石化能源,越來越多地使用可再生能源,使芬蘭變為最宜居城市。
還有德國,德國的魯爾工業區興起于19世紀中葉,“偏重”的產業結構帶來了霧霾等嚴重的大氣污染。20世紀60年代,經過調整產業結構,居民生活多使用可再生能源。最后魯爾重現了藍天碧水。
根據國外經驗,北京也必須調整產業結構,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這是從環境角度來說的。
(二)能源安全方面
常規能源依賴進口,而且總有枯竭的一天;1993年中國成為石油凈進口國,此后原油進口量逐年增大,2013我國原油進口量突破2.8億噸;原油對外依存度不斷攀升,2009年我國原油對外依存度首次超過50%的警戒線(影響國家經濟安全)。2013年中國原油對外依存度達到57.39%,嚴重影響國家經濟安全,發展本國的可再生能源也是保障能源安全的需要。
(三)能源價格方面
常規化石能源(特別是石油)價格不斷上漲,龐大的進口需求量必然花掉我們大量的外匯儲備;如下圖,國際原油價格總體趨勢在上漲,2008年接近150美元/1桶,2009年下跌,低于50美元/1桶,隨后又是上升趨勢,目前由于政治原因短暫時間內下跌,但不影響總體上升趨勢。
近年來,我國原油進口支出也不斷加大,外匯壓力很大,2013達到2 000多億美元。價格上不安全,所以,光伏、風電等可再生新能源最終會成為質優價廉的能源。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能源資源和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常規能源過量消費造成環境污染,環境污染反過來又制約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基于以上三方面原因,北京必須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可以補充或替代常規能源,可以使廢物再利用,減少污染,起到保護和改善環境的作用。加快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已成為我國應對日益嚴峻的能源環境問題的必由之路,加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是建設高效低碳的首都能源體系和“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的重要支撐。
三、北京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思路
首都是中國經濟發展的縮影,北京作為首善之都,必須走在前列,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我國政府也越來越關注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進程,一些科研院所逐漸加大了對可再生能源的理論研究和技術開發,但是長期以來以煤為主的生產結構和消費結構根深蒂固,我國出臺了許多鼓勵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政策,政策執行效果并不明顯。
雖然北京市對于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十二五規劃中提出了總體規劃,但是還存在產業重新布局規劃中每個行業都要享受相應的政策扶植力度和措施,齊頭并進,力量均攤,在財力有限的情況下可能導致每個行業都有所發展,但是每個行業都很難快速發展壯大。北京市如何在全國可再生能源行業中盡快在優勢產業中搶占市場份額,如何利用好北京市獨一無二的人才技術優勢,做大做強龍頭企業,發展高端高技術行業、搶占優勢產業的市場份額就是一個非常緊迫的現實課題。優先發展方向問題不解決,優勢產業就很難持續得到政策資金的支持,人才和技術優勢不僅發揮不好,甚至可能隨著市場化導向而導致人才與技術的流失。這個問題不解決好,北京市可再生能源產業的發展就要受到非常影響。而解決這個問題的核心是要對現有的北京市新能源產業進行科學評價、分類評價、定量評價,建立一套相對定量的評價體系,對于不同類別的行業發展給予不同層次的(下轉200頁)(上接152頁)相應政策扶植措施。
具體方法就是建立一套科學有效而可操作性強的定量化評價體系,盡量排除人為的隨意的含糊的評價取向,進行統一平臺上的排序。
關于指標選取,我們經過大量調研之后認為,評價指標選取必須符合科技北京、人文北京、綠色北京這個北京市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總體要求,必須考慮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內在平衡,必須體現高端發展的競爭趨勢。我們將主要圍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評價:產能規模、資源潛力、市場份額、關鍵技術、人才隊伍、資金利用。每個指標都需要量化折算,之后賦值,進行聚類分析,采用灰色分析數值模型統一求解,結果排序,選擇出優先發展的產業。
根據判別結果評價出重點扶植產業、一般扶植產業和后備扶植產業。
(一)對于重點扶植產業,實施足夠的經濟激勵政策
加大政策和資金對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支持力度。建設重點扶植產業示范項目,在開發區廣泛推廣。統一規劃、規范引導,推動產業園區由綜合性向專業化、特色化轉變,在全市形成重點扶植產業基地和專業集聚區,促進重點扶植產業規模化、集聚化發展。經濟激勵程度應達到80%~90%。
(二)對于一般扶植產業,重點搞技術研發
可在保證產業規模的基礎上,重點研究促進技術研發的對策。經濟激勵程度應達到50%左右。
(三)對于后備扶植產業,可采取適當激勵政策
主要是挖掘開發的潛力,進行前期的調研、準備階段,探討、研究相應的促進對策。經濟激勵程度達到10%~20%即可。
參考文獻:
[1] 汪建文.可再生能源[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1.
[2] 中國空氣質量在線監測平臺[EB/OL].http://aqistudy.sinaapp.com/.
[3] 北京統計信息網[EB/OL].http://www.bjstats.gov.cn/sjfb/zxzyjjshzb/.
[4] 國家統計局網站[EB/OL].http://www.stats.gov.cn.
[5] 美國能源署網站[EB/OL].http://www.egouz.com/topics/3708.html.
[責任編輯 吳明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