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消費認知、政府規制與中國食品安全——一個綜述及其引申

2015-04-01 11:06:06孫良嬡
財經論叢 2015年2期
關鍵詞:消費者

張 力,孫良嬡

(華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廣東 廣州 510642)

一、引 言

食品是人類最直接的消費品,食品安全問題蘊含著基本的民生問題。Sen的“能力框架”理論認為人類為經濟增長所付出的代價正逐步降解其所帶來的福利,要賦予社會和個人公平的權利和能力以改善食品安全狀況,依靠經濟增長增加更多的食物只是一種手段而非目的(Sen,1999)[1]。健康而長壽的生活、提升認知水平和獲得確保體面生活所必需的資源是未來衡量人類發展最為關鍵的三個選擇(Sagar,1998;UNDP,2013)[2]。食物權是最基本的人權,獲取安全食物是維持人類健康生活的基礎保障,“吃飽了”的同時更要“吃好”和“吃健康”。2008年的三鹿“三聚氰胺奶粉”事件是中國食品安全的一個轉折點,隨后幾乎“從農田到餐桌”的各環節都出現了問題。食品恐慌不是一個正常的、有序的市場經濟應有之義,捍衛“舌尖上的安全”是信用經濟建設和對生命健康關愛的一種基本消費認知。

食品安全問題的頻發無疑是食品的供給和政府的規制上出了問題,除了生產者的無良和政府監管的低效、不作為外,食品的消費認知水平是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新的健康觀念在全球被深化,使食品安全模式逐步從單一的“生物模式”演變為“生物-心理-社會”模式。食品安全問題本身具有的深刻內在價值以及強大的工具理性,食品安全的規制應擺脫人們對食品安全的片面認知。本文試圖沿著基本的供需框架,從經濟和人類發展的視角對食品安全的需求、供給和政府規制等文獻進行梳理總結。

二、一個食品安全經濟分析框架的建構

從目前的文獻梳理來看,從實證的角度對食品安全進行問卷化的研究居多(周應恒等,2004;鄭風田,2007;鐘甫寧、陳希,2008;王可山,2012等)[3][4][5][6],也有理論性的框架分析或從學科的角度進行分析和論證(胡穎廉,2011;周應恒、王二朋,2013;崔煥金、李中東,2013等)[7][8][9]。一般涉及三個維度和四個主體,三個維度主要是圍繞食品安全的供給、需求與規制展開,如探討食品由量的安全向質的安全轉變的過程、農產品的農戶生產行為、產業組織對食品安全的影響、消費者對安全食品的各種需求與行為選擇、食品安全的監管或政府規制。涉及的四類主體有消費者、生產者、政府和社會中間組織,以及探討它們之間的關系。從消費者的視角包括如何“吃得飽”、“吃得好”和“吃健康”等問題,而從生產者的視角包括“無知”和“無良”兩個方面,對于政府的研究集中在“不作為”與“如何作為”兩個層面。對于社會中間組織的研究多數文獻都有提及,但鮮有文獻從理論上的系統研究。社會中間組織的總體影響假定為:α+β+γ=1,不同經濟發展階段其作用的程度不一樣(如圖1)。

圖1 食品安全規制各主體關系

食品安全研究大致可以分為四個方面:第一,關于食品安全的消費認知方面的研究,這是借助于行為經濟學的一個新興研究領域。如探討食品安全的消費者感知,以及認知如何影響消費行為。Grunert(2005)認為這是介于需求與供給的中間層面的研究,消費認知影響食品的供給[10];第二,食品質量和安全的消費需求研究,如探討食品安全的消費偏好、敏感性分析和食品安全性溢價的支付意愿研究等;第三,食品安全的供給研究,如糧食安全問題和食物生產經濟,及其產生的全球饑餓、營養不良和能源危機等問題。許多文獻著手研究“從農田到餐桌”各環節的生產問題,如分散的農業生產、食品供應鏈中的契約安排、食物標簽和食品的可追溯問題等等;第四,食品安全的政府規制和風險評估,包括食品安全的成因、影響因素、生產許可、市場準入和監管體系的構建等等。通過上述的整理和分析,我們重新構建了一個總體的食品安全理論分析框架(如圖2所示)。

圖2 食品安全理論經濟分析框架

三、食品安全與經濟增長:硬幣的兩面

食物經濟的發展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最初的食物安全考慮的是如何保障食品的可獲得性,解決更多人“吃得飽”的問題。當食物被定義為自然經濟序列中的基本資本,安全食物的可獲得性就成為了保證社會整體福利不下降的最基本要求(沃斯特,1977)[11]。食物需求是一個國家最基本的直接需求,廉價的食品曾為工業化和城市化奠定了基礎。

(一)經濟結構與食物的可獲得性

經濟的發展本質上是可持續地擴展人類的選擇和自由,獲取人類的福祉。自由地獲取安全食物是一項基本的選擇權——食物權。當吃上放心的食物都成問題時,市場經濟必然出了問題。食品安全問題并不是一個孤立的問題,也不是哪一個國家獨有的現象,而是粗放型經濟增長的副產品。粗放的經濟增長模式不調整,食品安全的源頭就無從保障。有效的市場需求和競爭不形成,假冒偽劣食品或“無良”的生產者就難以消減,這并并非的食品監管所能解決的。EKC假說認為在經濟發展早期,經濟活動不可避免地損害環境(Panayotou,1993、2003;Grossman,1995)[12][13][14]。食品安全問題實質是一條擬EKC曲線(如圖3所示)。

經濟發展經歷了農業經濟、工業經濟和服務經濟三個階段(Arrow,1996)[15]。食品安全在經濟發展的“規模效應→結構效應→技術效應”中表現出了不同的形態和程度。不同的國家和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對食品安全問題的定義和理解不一樣,超前或滯后的治理方法都不可以避免地對人類的福利造成損害。一個經濟體的發展初期,規模效應對經濟的影響是最為顯著的。食品安全問題的出現及其在各個階段所展現出來的特征,與一個國家的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密不可分,實質是不合理經濟增長的綜合并發癥,而多數的發展中國家正處于工業經濟時代,處于國際分工的下游,整體的經濟結構偏向于規模效應和污染品的生產。

圖3 食品安全問題與經濟增長的演變曲線

(二)社會分工、消費方式與現代食品安全供給

后工業時代的制度變遷深刻地影響到了各國的食品生產,天然的食物打下人工化的烙印。發展中國家一個明顯的特征就是工業化分工越來越細,食品需求的多樣化、個性化與碎片化與傳統農業生產和分散的食品生產方式形成一對突出的矛盾,而多數的農業生產和食品生產企業更希望追求同質化的、均衡的質量和更低的生產成本規?;?。食品生產受其的生物特性和農業生產特性的制約,與一般的工業品質量有很大的差異。中國正面臨著不斷增長的安全、優質農產品的市場和出口需求同大量分散的、無組織的小規模家庭生產的矛盾(Battisti,D.S.、Naylor,R.L.,2009)[16]。商業資本的注入必然要求食品生產、加工和流通愈加專業化,分工的細化也加速農業產業分化?,F代農業和食品工業對速度和利潤的追求助推了“激素時代”到來,速成雞、速成豬就被源源不斷地生產出來。大規模牲畜養殖和主要依靠化學耕作的現代農業食品生產使得食源性疾病時常入侵我們的生活,現代食品安全問題無疑抬高了食品的生產成本和資源消耗。

一個國家飲食方式直接決定了健康對該國人力資本的投入程度,不良的飲食習慣正逐漸侵蝕國家的人力資本和經濟發展。食物消費和飲食方式構成食品經濟的重要方面[17]?,F代食品工業和零售業所構筑的消費模式不斷誘使消費者從超市、餐館消費更多的食品,引發了食物的過度消費。消費需求的增加擴大了市場規模,同時又引發了新分工細化和供應鏈延伸,增加了食品安全生產的風險和監管的難度。

四、食品安全消費認知與有效需求

(一)食品質量安全的消費認知

從認知角度,食品質量可以分為主觀質量和客觀質量。客觀維度質量是食品的物理性能,而主觀質量則取決于消費認知。只有食品的客觀質量轉化為消費者的主觀期望質量時,才會形成市場需求(Olsen,2002)[18]。Grunert提出一個全面食品質量模型,把消費者對食品質量的認知分析分為垂直和水平兩個維度(Grunert,K.G.,1996)[19]。垂直層面的認知是根據各種食品質量信息或暗示所做的推斷,通過這種推斷來判斷哪一種質量特性更符合他的效用期望。最常用的分析方法就是評估消費者行為的“手段-目的”法,這種方法的基本假設是消費者其實并不太關心產品的本身,而是在意他所購買地產品在多太程度上能為他們提供所需的價值(Reynolds,T.J.,2001)[20]。水平層面的認知是消費者購買前后所形成的一個時間維度上的信息認知,其中最常見的是將食品劃分為搜尋品、經驗品和信任品①搜尋品是事前信息對稱的產品,經驗品是信息事前不對稱而事后對稱的產品,而信任品是事前與事后信息均不對稱的產品。(Nelson,1970;Darby,1973)[21][22]。那么食品的安全可以被分為三個層次的經濟學屬性,即“購買前能被充分感知”搜尋品特性、“購買后能被逐漸認知”的經驗品特性和“需要長時間體驗的”信任品特性。食品安全實際上是三種特性的綜合(王秀清,2002)[23]。

Ritson認為食品安全的認知還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食品安全被定義為“風險的對立面”,廣義的食品安全則是消費者對不明確的質量特性或不確定性食品技術(如轉基因食品等)的一種擔心(Ritson,C.et al.,1998)[24]。食品安全具有相對性,權威的信息發布機構的正確信息來源對消費者對食品安全質量主觀認知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西方的大量研究都認為安全性是食品質量的一個合意特性,Bruns等人對食品安全認知的定量研究表明,盡管食品的安全性并不是影響消費者所考慮的最主要質量特性,但對消費行為卻產生很大的影響(Bruns?,K.et al.,2002)[25]。這種影響受到兩方面的消費認知制約:一方面是由于食品安全事故所產生的食物恐慌而對“危害”的認知;另一方面來則來源于對某種食品生產技術風險的認知。例如消費者對于食品安全的“零風險”認知與現行的食品生產技術就存在很大的差異,其中最明顯的就是放射線在食品殺菌防腐上的使用和轉基因技術的抵觸。由于消費者認知的不足和缺乏足夠風險評估,歐洲國家的消費者都對這些不確定的新興食品技術采取消極的態度(Grunert,K.G.,2003)[26]。對待食品安全危害風險方面,科學家更關心微生物污染,而消費者更關心的是農藥殘留(Senauer,1993)。這種認知上的偏差會集中反映在食品安全市場上。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風險認知成為目前食品安全領域一個重要的研究領域(Slovic,P.,1987;Frewer,L.J.et al.,2005)[27][28]。

(二)從消費認知到支付意愿(WTP)

食品安全性是食品質量的一個客觀性能(R?hr,A.,2005)[29],而隨著食品安全問題的出現,消費者者對質量安全的需求體現在其對食品的消費認知和風險評估程度上,如果消費者從認知上把食品的安全性看成了一種主觀的期望效用,食品的安全性就會產生影子價格。食品安全問題越突出,食品質量中的安全性就越容易從質量屬性中剝離出來,產生更高的溢價。其實,消費者的效用和支付意愿更多源自商品所具有的屬性而非商品本身(Lancaster,1966)[30]。當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認知轉化為真實的消費支付意愿(WTP)時,也就是說消費者覺得物有所值時,消費者才會為食品安全性所產生的額外費用支付,生產者才能從其提供的商品中獲得利潤(Zeithaml,1998)[31]。消費者對食品安全支付意愿成為決定食品安全市場能否長期存在并取得良好發展的關鍵因素(周應恒,2006)。同樣,消費者愿意為可追溯安全信息支付一定的額外價格(吳林海,2013)[32]。生產者需要在食品安全市場上去理解消費者的這種認知,并提供差異化的產品以獲得更大的利潤。消費者對食品質量和安全特性的支付意愿成為食品安全研究領域的一個主流研究方向(Fox,1995;Loureiro,2000;Xu,L.,2010;Lim,2013;鐘甫寧等,2004;周潔紅,2004;周應恒,2006;王志剛,2006;李秉龍等,2008;吳林海,2010)[33][34][35][36][37][38][39][40][41]。在消費者支付意愿的測度上的研究成果頗豐,如假想價值評估法(CVM)、享樂型定價法(HP)、試驗市場拍賣法(EM)和聯合分析法(CA)等等,其中以假想價值評估法(CVM)運用的較廣(Caswell,1998;Boccaletti,2000)[42][43]。

就經驗品和信任品而言,食品的安全特性需要更高的信息需求。但在食品安全的消費市場上,生產者并不必然比消費者擁有更多的食品安全信息,這種生產者和消費者信息的不對稱被稱為對稱不完全信息(Antle,1995)[44]。R?hr(2005)的一項研究發現“價格敏感型”的消費者的支付意愿與食品的安全特性呈負相關,而與食品的“價格”和“外觀”等因素呈強的正相關,高價格并不能反映高質量信號。同時,研究也表明西方消費者對于食品安全性的支付意愿正在發生改變,由營養等所導致的慢性疾病等因素正日益影響著消費支付意愿。

(三)食品安全的有效市場需求

安全食物的生產和開發是人類追求生活質量的一種根本需求反映(Brady,N.C.,1982)[45]。恩格爾定律表明在一個家庭或一個國家中,普通食物的消費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會隨著收入的增加而減少(Engel,1857)[46]。由于收入和替代效應起作用,食品的價格、安全和健康等問題會引起食品市場中有效需求的形成。因為,“再多的財富也不能換來健康”(Anand,2002)[47]。消費者能從食品安全的規制中獲益是因為大量的食品中存在更低的健康風險,而這類健康風險一般被分為兩類:一類是疾病的發病率(morbidity);另一類則是可能面臨的死亡率(mortality)問題(Antle,1999)[48]。對于食品安全來說,首先影響人們健康的是不安全食品所帶來的疾病發病率。Antle等給出了一個理論分析模型,假定家庭是一個效用最大化的決策單位,食品消費量家庭成員的健康風險與其的食品消費數量ym相關,其他商品的消費量為yn,yn被認為是無風險的食品消費,那么家庭效用函數則為:U(ym,yn,h)。設h(e,f,ε)為家庭健康指數函數,面臨風險函數為e(r,a,ρ),健康醫療保健費用為f,f越大則健康的程度越高,ε是代表健康健康變化的參數,r(ym,δ)為所規避的健康風險,如果消費的是安全食品,則r(ym,δ)=0,a為消費行為,δ是代表風險程度的參數,ρ是與食品消費相關的健康風險的隨機參數,h≤0時意味著面臨死亡的危險,則U(ym,yn,0)=0。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消費認知是動態的,因此,健康的變化也是一個動態的隨機過程,與累積分布函數H(ε|τ))和R(ρ|κ))有關,τ是與健康相關的人力資本,κ是對食品安全的消費認知。假定家庭收入為I,食品的價格為pm、pn和pa,pm為食品價格,pn為其他商品價格,pa為規避食品風險行為的代價。食品消費行為的選擇函數為:

公式(1)中的效用函數、健康函數以及風險函數都被假定為連續、可微的。我們從該式中不難發現消費認知在食品安全中的重要作用。對式(1)進行一階微分可得:

從式(2)中可以發現食品安全的邊際消費與食品的價格呈負相關,通過提升食品價格來規制食品安全是可科學的。式(3)則表明食品安全風險的規避行為也與行動的代價呈負相關,在健康的邊際效用Uh遞減,而采取規避風險行為的成本增加時,消費者對食品安全風險的容忍程度將增加,這就為不安全食品提供了需求空間。

另外,食品的消費效用和福利是由生產的質量水平與消費者偏好共同決定的,食品安全問題的根本是食品安全市場供需不均衡的結果。食品安全市場中有效需求的形成除了對“無知”或“無良”的生產行為進行規制外,更重要的是給予消費者更充分的信息來建立起一個安全食品的有效需求市場,降低甚至是杜絕不安全食品的市場空間QD(·)。假定食品生產者是理性人,市場需求QD(·)決定了他們的利潤空間。因為,沒有任何一種生產行為愿意為一種毫無市場空間的產品進行投入,并能從中贏利。當我們回歸到一個簡單利潤函數π(·)=p×QD(·)-C(·)就可以清晰地看到這一點,隨著食品安全問題或假冒偽劣食品的受規制成本增加,在有限的市場需求QD(·)空間內使C(·)不斷上升,擠壓了π(·)的利潤空間。當消費者認知不足,不能事前識別食品質量或其安全特性時,市場就會產生一種低質量水平的均衡,食品的供應鏈上會存在大量的道德風險問題(Vetter,H.et al.,2002;Anania,G.,2004)[49][50]。食品的生產一般只愿意在消費能認知的食品質量特性中作改進,尤其是搜尋品,而不會對消費者無法認知的質量特性(即客觀質量無法被迅速轉化為主觀質量)做改進。因為,消費者也不會為不能感知的特性作更多的支付。商品無法產生溢價時,生產者會損失大量的生產剩余,市場不能為提供生產者改善品質的激勵。所以,市場只能解決搜尋品特征的產品(周德翼,2002)[51]。一般認為,食品安全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是信息不對稱導致市場失靈,強化食品安全信息可以起到顯著提高消費者的購買意愿的作用。而Grunert(2005)和Antle(1995)的觀點卻認為更多的信息有時不但不會產生正向效應,繁雜的信息更容易被忽略或被誤解,有時反而增加消費者的困惑和恐慌。

五、食品安全的政府規制

在食品安全的研究文獻中,對政府規制理論的研究非常豐富(Antle,1995;Arrow,1996;Song,2010;DeWaal,2013;周德翼,2002;林閩鋼,2008等等)[52][53][54][55]。在一個不完全市場中,政府規制在食品安全治理過程中作用明顯。政府“作不作為”和“如何作為”一直是討論的焦點之一。

(一)關于食品安全規制的爭論

Stigler認為規制是主要政府利用公共資源和權力去改善社會群體的地位,規制的運行始于利益,這種利益是大多數人的。如果規制傷害到了公眾的利益,那么這種規制就被認為是社會目標的一種成本。規制理論的核心任務是要解釋三點:一是誰從規制中受益或承擔了規制的負擔;二是我們能從規制中得到什么?三是規制在資源分配中的效果如何(Stigler,1971)[56]。研究規制的運行,我們一般假定政治系統是理性的,政府在管制供給時很難避免“經濟人”的利己動機。Antle(1995)和Arrow(1996)認為市場失靈的本身并不是規制的正當理由,除非有足夠的證據表明這種的制度安排確實能產生更大的收益,而不是更多的成本[57],Demsetz(1969)對政府規制也提出過類似的觀點[58]。而頻發的食品安全事件使得公眾與學者都對政府的規制效果、效率和效能都產生了質疑。

如果食品生產者有足夠激勵來生產安全產品,那么政府規制是無效率的,甚至會成為一種成本。在交易成本、信息資源和委托代理等的約束下,使得有效規制難以實行?!皝y世用重典”式的治理和規制方式并不是一個長效機制,真正的食品安全不可能被“規制”出來。當市場不存在激勵相容,“劣幣驅逐良幣”機會成本變的很低,而預期收益變得很高,安全食品的生產不會成為一種自覺行為。在不能滿足既定的前提基礎下,食品安全既不可能被自覺生產出來,也不可能靠監管出來。Anania et al.(2004)的研究認為當消費者不能事前識別食品質量時,市場就會出現一個低質量水平的均衡,公共規制作為一種替代機制將發揮作用[59]。各國的食品安全監管經驗表明,卓有成效的食品安全監管體制雖然不是培育良好食品安全格局的充分條件,卻是遏制食品安全事故頻發的必要條件(劉鵬,2010)[60]。

(二)規制中的博弈

食品安全問題本質上是經濟問題,食品安全市場的交易行為可以抽象成一個各利益相關者相互博弈的過程。食品安全問題與政府相關的有兩重博弈:一是規制中政府與食品供給者的博弈,另一個則是政府與消費者的博弈。有大量文獻對這一領域進行了研究(Vetter,2002;周德翼,2002;王秀清,2002;張云華,2004;李想,2011;山麗杰,2013等)[61][62][63][64]。Vetter認為食品行業的一體化結構對消費者無法識別的信任品問題是有幫助的。張云華等則運用縱向契約協作和聲譽模型討論了食品安全中不合作機會主義行為。當某產品的質量屬性無法被觀察時,由消費者認知所產生的聲譽會變得非常重要,因為消費者只愿意為他們所相信的產品支付更高的價格。聲譽機制在食品安全市場自我治理機制中的作用是明顯的,市場聲譽會促使食品供給者自愿供給安全食品。政府規制的一個重要職責是如何充分讓市場自我治理機制發揮作用,讓生產者有激勵建立高質量的聲譽(Engel,2006)[65]。這些研究文獻表明要提高食品安全的治理水平,市場與政府的雙重結合是必然的。如果無法解決食品市場中的“劣貨驅逐良貨”現象,會造成整個食品市場萎縮和社會的福利損失。

(三)食品安全規制的經濟分析

食源性疾病已經成為全球影響最廣泛的健康和衛生問題(Mathers,2008)[66]。美國作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正引領著當今食品安全制度的改革(Hoffmann,2010)[67]。預防措施和具有科學根據的風險分析一直是美國和歐盟食品安全政策和決策制定的慣例和重要傳統,其中的許多經驗方法非常值得借鑒(程言清等,2003;潘家榮,2006;王中亮,2007;周應恒,2008等)[68][69][70][71]。中國、巴西等發展中的新興經濟體像19世紀的歐洲和美國一樣正處于全球化、快速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進程當中,政府和行為的監管能力遠不能和他們的生產能力匹配,爆發出了許多階段性問題(Gale,2009)[72][73]。另外,新興的食品技術的應用也引發了公眾對食品安全問題的焦慮和對新規制的需求。一個有效率政府應該能解決布坎南(Buchanan)政府“經濟人”假設中的困境,即每一級政府都希望通過監管來獲得資源和權力,但又不希望自身去承擔責任和成本。如何考量政府的最優執法努力成為難題,以及“誰來監督監督者”一直是政府規制中突出的問題(Rahman,2012)[74]。

1.規制的收益評估

規制改革有著相當的潛在的實體收益(Hahn,1998)[75]。如果食物安全的政府規制能得到明顯改善的話,就能用較少的資源來養活更多生命(Morrall,1986;Viscusi,1996)[76][77]。食品安全規制的最主要收益在于由食品引起的發病率和死亡率等健康風險的降低(Berger et al.,1994;Ravensway,1995)。由食性疾病、化學污染和食物中毒等引起的疾病和死亡是對人類生產和人力資本最大的損耗,相當于向人類資源征收重稅。Antle(1998a)認為個人對有風險的食品市場需求依賴于收入和價格,還取決于個人特征(個人對風險的認知和敏感程度),通過綜合上述兩種方法可以得到如下公式做規制收益的影響評估:

其中,B是規制所產生的年均收收益,e是阻止食源性疾病發生的效果,p是食源性疾病發生的概率,n是人口規模,c是愿意為預防疾病所支付的成本,v是生命評估價值(VSL),評估生命價值最常用的兩種方法是人力資本法(HK)和支付意愿法(WTP),其中支付意愿方法是生命價值評估的主流方法。s和d是所觀察到因食物致菌所導致的人口發病率和死亡率,fs和fd分別是疾病和死亡的擴展系數。

2.規制的成本問題

食品安全規制的成本更多是一種復雜的社會成本。美國環境保護署(EPA)考慮了規制的市場和非市場收益兩方面,將規制成本劃分為:(1)生產者和消費者實際的遵循成本;(2)政府規制成本;(3)社會福利損失;(4)市場調整的社會成本。Antle(1998b)認為食品安全分析要考慮允許有質量差異的生產函數,規制的成本將產生于“從農田到餐桌”的各環節,如果規制成本足夠大并影響到市場價格時,就應該考慮規制的市場均衡效應。Antle(1999)在Chamber(1989)的基礎上提出了一個含質量差異的規制成本函數一般形式:

Hamilton認為食品安全規制的政策效應在四個方面深刻地影響到了公眾的福利:首先最明顯的是提升了食品的價格;其次,通過強制增加一些食品的質量屬性來降低公眾健康受損的風險;第三,會產生關聯效應,如員工工作環境的改善和生態的修復等;第四,規制限制了許多市場行為,從而壓縮了消費者的選擇空間,規制的強弱在一定程度上與消費的選擇權呈負相關(Hamilton,2003)[78]。食品安全的政策有相對滯后性,食品安全制度的制定和執行都需要高昂的行政成本和很強的路徑依賴。

六、結論與思考

盡管食品安全和健康都是一個倍受關注的問題,食品安全問題的深刻經濟機理及內在價值仍有待挖掘。食品安全問題作為一個經濟問題,最終脫離不了供需矛盾,有效的供給對食品安全是至關重要的。一個不完全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安全食品既不會被自覺地生產出來,不安全食品也不可能完全被監管住,食品安全事故的頻發和假冒偽劣食品的泛濫恰恰是說明了為不安全食品生產提供利潤空間的市場需求仍然大量存在①盡管這樣的消費在信息不對稱的情形下可能是不自覺的,而由這種消費所產生的利潤卻是實實在在的。如果市場是生產者唯一的獲得途徑,那么以利潤最大化為目的的生產者不可能、也不會去生產一種沒人要的或者不能用于交換物品。。在由供給創造需求到需求帶動供給的轉變中,消費認知偏誤和政府規制上的缺陷所產生的非有效性市場需求更容易導致食品安全市場供給的無序和市場失靈。因此,食品安全問題的解決應該真正回歸到一個有效的食品安全市場的建構上來,才能進一步優化配置有限的政府監管資源和規制效果。

②由于篇幅所限,參考文獻未能一一羅列,需要的讀者可向本文作者索取。:

[1]SEN A.Development as Freedom[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pp.32-35.

[2]SAGAR A D,NAJAM A.The human development index:A critical review[J].Ecological Economics,1998,25(3):249-264.

[3]周應恒,霍麗玥,彭曉佳.食品安全:消費者態度、購買意愿及信息的影響——對南京市超市消費者的調查分析[J].中國農村經濟,2004,(11):53-59.

[4]鐘甫寧,陳希.轉基因食品、消費者購買行為與市場份額——以城市居民超市食用油消費為例的驗證[J].經濟學(季刊),2008,(3):1061-1078.

[5]王可山.食品安全管理研究:現狀述評、關鍵問題與邏輯框架[J].管理世界,2012,(10):176-177.

[6]鄭風田,顧莉萍.我國農產品出口面臨的食品安全危機事件實證分析——山東大蒜產業簇群案例分析[J].中國農村觀察,2007,(3):41-50.

[7]胡穎廉.食品安全監管的框架分析與細節觀察[J].改革,2011,(10):147-154.

[8]周應恒,王二朋.中國食品安全監管:一個總體框架[J].改革,2013,(4):19-28.

[9]崔煥金,李中東.食品安全治理的制度、模式與效率:一個分析框架[J].改革,2013,(2):133-141.

[10]GRUNERT K G.Food quality and safety:consumer perception and demand[J].European Review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5,32(3):369-391.

猜你喜歡
消費者
消費者網上購物六注意
今日農業(2020年20期)2020-12-15 15:53:19
新車售前維修未告知消費者是否構成欺詐
系無理取鬧?NO! 請為消費者擦干眼淚
人民交通(2019年16期)2019-12-20 07:03:52
論“知假買假”者的消費者身份認定
日化品牌怎樣才能吸引年輕消費者?
消費導刊(2018年22期)2018-12-13 09:19:00
只用一招 讓喊產品貴的消費者閉嘴
知識付費消費者
重新定義消費者
生活用紙(2016年5期)2017-01-19 07:36:14
悄悄偷走消費者的創意
消費者權益保護:讓人歡喜讓人憂
公民與法治(2016年5期)2016-05-17 04:09:48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欧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欧美中文| 亚洲精品福利网站| 久草青青在线视频| 国产拍揄自揄精品视频网站| 亚洲第一成网站| 久久精品国产999大香线焦| 日韩在线影院| 美女视频黄又黄又免费高清| 无码一区二区波多野结衣播放搜索| 中文字幕在线永久在线视频2020| 亚洲第一中文字幕| 亚洲永久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AⅤ片青青在线观看| 精品福利网| 国产女人在线视频| 国产无人区一区二区三区| 制服丝袜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综合|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一区| 久久精品免费看一| 国产一区二区丝袜高跟鞋| 欧美亚洲一二三区| 青草视频久久| 福利国产微拍广场一区视频在线|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午夜色| 日本高清视频在线www色| 亚洲av无码片一区二区三区| 91极品美女高潮叫床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人电影软件|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A∨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91人成在线|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 日韩无码视频播放| 97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亚洲av综合网| 久久黄色视频影| 91精品国产无线乱码在线| 18禁黄无遮挡免费动漫网站| 深爱婷婷激情网| 人妻无码AⅤ中文字| 亚洲区视频在线观看| 免费激情网址| 亚洲制服丝袜第一页| 亚欧美国产综合| 国产日本欧美亚洲精品视| 欧美爱爱网| 国产福利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另类|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国产亚洲精| 精品黑人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毛片|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色伊人| 亚洲精品少妇熟女| 久久人搡人人玩人妻精品| 精品三级网站| 亚洲精品午夜无码电影网| 亚洲综合精品香蕉久久网|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z| 国产欧美在线视频免费| 亚洲欧美另类中文字幕| 欧美日韩在线成人| 亚洲欧美极品| 亚洲黄网视频| 粗大猛烈进出高潮视频无码| 精品福利国产| 国产成人超碰无码| 三上悠亚精品二区在线观看| 凹凸精品免费精品视频| 国产丝袜啪啪| 91外围女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黄色网址|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AV| 在线观看免费黄色网址| 无码精品国产VA在线观看DVD| 视频二区国产精品职场同事| 97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色综合综合网|